首页 > 疾病常识 > 中医

泡一下便知中药真假

时间:2023-06-02 分类: 中医 查看: 18

市场上,中药品种鱼龙混杂、掺杂造假的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贵重中药材,由于有利可图,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加工冒充,致使有些中药仅从外观上很难辨别。水试法是根据有些中药遇水后能产生较为明显的变化,从而鉴别真伪优劣。家中若有以下中药,放到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便可知真假。

1中药及中药的分类介绍

中药是一种比较广义的概念,中药包括传统中药、草药和民族药。多了解一些关于中药的知识对于大家以后的使用是有一定帮助的,因此下面专家对中药及中药分类做了具体的介绍。

传统中药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并作为商品在中药市场流通,载于中医药典籍,以传统中医药学理论阐述药理作用并指导临床应用、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使用形式,加工炮制比较规范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

民间药是指草药医生或民间用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通常根据经验辨证施用,一般是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少见或不见于典籍,而且应用地区局限,缺少比较系统的医药学理论及统一的加工炮制规范。

民族药则指我国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在本民族区域内使用的天然药物,有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以民族医药理论或民族用药经验为指导,多为自采自用,或采用巡回行医售药的经营方式。民族药是我国传统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医药学主库,也促进了中药的发展。

中药、民间药和民族药三著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在用药方面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从而丰富和延伸了“中药”的内涵,组成了广义的中药体系。

中药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原药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合成药;第二类是饮片;第三类是成药。成药又分为纯中药制剂、西药合方制剂和天然药物制剂。

2泡一下便知中药真假

胖大海。投入热水中,膨大呈海绵状,可达原体积的8倍,假冒伪劣的胖大海入水膨胀速度慢,膨胀仅能达原体积的2倍。

苏木。碎片入热水后,水呈红色。伪劣产品是木材经染色而成,浸入热水中,水呈浅黄色、黄色、橙黄色。

藏红花。投入水中,水呈黄色,不显红色,无沉淀,柱头(位于雌蕊顶端)膨胀呈喇叭状,无油状漂浮物。若水浸柱头呈条状或丝状,可能为金针菜制作而成;若掺杂细沙、淀粉、植物油等,会出现沉淀、油状漂浮物。

秦皮。放置于透明盛水玻璃杯中,水在日光下可出现碧蓝色荧光,假冒的秦皮为树皮制成,水浸液无荧光。

牛黄。投入清水中,可吸水变潮湿,但不变形,不溶解,不脱色,不浑浊。加少许清水调和,凃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黄,俗称“挂甲”。假冒的牛黄多用黄连、大黄、姜黄、鸡蛋黄等粉末,或马铃薯加植物色素伪造,入水迅速溶解、破碎、染水、浑浊。

蟾酥。正品表面或断面沾水,会迅速泛出乳白色液状物并隆起。掺伪者沾水,也泛出乳白色液状物,但液状物泛出慢,而且不隆起。

阿胶。取阿胶放沸水中溶解,溶液呈棕红色,下层无沉淀,清而不浊。假冒的阿胶可能为杂皮胶,水溶液呈棕褐色,会出现大片结片,下沉,出现黑渣。(摘自8月26日《医药养生保健报》04版)

3哪些中药适合包煎

煎服中药有很多讲究,有的要“后下”,比如芳香类药物,含有容易挥发的成分,煎时间长了损失药效,所以要等其他药煎好之前5分钟放入锅内。有的中药要“包煎”。哪些中药是需要包煎的呢?

哪些中药适合包煎

质地轻浮类宜包煎。某些细小、质软、质轻不沉于水的中药材,如菟丝子、葶苈子、地肤子、蛇床子、小茴香、鹤虱等,水煎时易浮在水面上而难以得到充分煎煮,因而有效物的煎出量相对减少,亦给过滤药汁带来困难。因此,煎煮时必须用纱布包煎

有毛或杂质的宜包煎。枇杷叶背面密被褐色绒毛,石韦叶柄上被星状毛、叶下被星状鳞毛,蚕沙常夹有泥土、碎桑枝叶等,此类药材若不包煎,极易混入汤液,既难于滗尽,服后又易刺激咽喉、消化道而带来不良后果。为安全起见,这些药物宜包煎。

有黏稠液质的宜包煎。如白及、神曲、淡豆豉等,其黏液质使煎液黏度增大,煎液流动性降低,药液稠化一来易粘锅,二来滤药困难,三是易使药渣吸附而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四是服药时口中黏滞不爽,易使患者恶心。为免除上述弊端,这类药宜包煎。

导致药液混浊的宜包煎。一般矿石、贝壳类药材应打碎先煎,以增加其溶解度,如石膏、代赭石等。但这些药材入汤剂易使汤液混浊,不利服用,因此宜包煎

4夏天进补吃什么中药

答:冬令进补,有一定道理。但这并不是说其他季节一概不能进补,相反,只要是症状需要,夏令进补也是在所必行的,但必须区别虚弱症状选择应用,选用原则如下:

滋补:就是服用具有滋腻性质的补品、补药来补益虚弱的方法。常用的滋补食品有猪肉、牛肉、羊肉、母鸡、鹅、鸭、鳖、海参等,滋补药物有熟地黄、阿胶、鳖甲、鹿角胶以及各种补膏,如十全大补膏、洞天长春膏等。由于这些补品、补药都会增加消化道负担,有的还偏于温性,所以在夏季一般很少服用。然而它们的补益作用较强,对比较严重的体质虚弱者有很好的调治作用,因此像患重症、手术后或妇女分娩后,即使在夏天也照样可以服用。不过要注意:(1)适量服食,不要过量;(2)胃口不好、舌苔厚腻,或发热、腹痛泄泻时不宜服食。

清补:就是服用有补益、清热功效的补品、补药来补益虚弱的方法。常用的清补食品有百合、绿豆、西瓜等;清补药物有西洋参、沙参、麦冬、石斛(包括枫斗)等。但要注意:第一是身体阳虚,有畏寒肢冷症状的人必须少食或不食;第二是服食应该有所节制,在春夏两季过于用寒凉药物,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平补:就是服用性质平和的补品、补药来补益虚弱的方法。这一类补品、补药为数较多,如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蛤士蟆、紫河车、银耳、猪肝等。这些补品、补药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若能在夏季正确服食,同样可取得良好效果,只是在吸收蕴蓄方面略逊于冬令进补。

为了取得良好的进补效果,进补者应该以虚弱的类型选用相适应的补品、补药,如气虚的应补气,阴虚的要补阴,心虚不宁的要补心,脾虚食少的要补脾等等。至于自己的体征需要何种补法,应在中医的指导下实行。

5中药用药禁忌

药物具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两重性,利用前者、避免后者是选药组方的基本原则。后者就是用药禁忌的问题,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等内容。

一、配伍禁忌

中药“七情”中的“相恶”和“相反”的配伍关系,均属用药禁忌。有关反药的内容,历代古籍中记载并不一致,被后世公认并影响较大的是金元时期概括的“十九畏”和“十八反”: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其中“十九畏”的“畏”,与“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

“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并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目前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二、妊娠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酌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烧患者还应忌油。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推荐阿胶的四种吃法
下一组:服用中药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