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分类: 中医 查看: 14
无论西医技术如何与日俱增地发展,中医这门古老的传统医术依然一代一代地传承至今,近几年显然有再换青春之势。一味味中药,浓缩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数千年的心血和智慧,开始越来越多的被全世界所认可接受。中医理论认为,中药取自花草树木,人乃天地灵气孕育而成,花草与人本是同根同生,因此中药治病可治标祛根。中药”忌口”的道理?服用中药时应注意的细节禁忌?一起来看下。
1中药”忌口”的道理
“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它是中医治病的一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形形色色的食物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在服药时不宜同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或加重病情。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证”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用这些药物时,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理想甚至起相反作用。
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其他饮料如咖啡、可乐、雪碧都不宜喝;应以喝白开水为主。
伤风感冒或小儿出疹未透时,不宜食用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治疗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不宜食用豆类和白薯,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起胀气。其他诸如水肿病人少食食盐;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哮喘、过敏性皮炎病人,应少吃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因为哮喘发作期间,蛋、牛奶、鱼虾等高蛋白食物会成为加重病情的“发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无论服用什么药物,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
24味中药泡酒易中毒
马钱子:
马钱子毒性较大,必须炮制后才可药用。超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毒性反应,如强直性痉挛、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导致昏迷。
苍耳子:
苍耳子对心脏有抑制作用,能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苍耳子超量或长期服用可导致中毒,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烦躁等。
川乌、草乌:
此药炮制和煎煮后,能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对人体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生的川乌、草乌毒性极大,严禁作为中药饮片直接泡酒。
水蛭:
中医用于破血逐瘀、通经,水蛭超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内脏出血和肾损害,故有出血倾向的病人禁用。
中药是一种可以治疗疾病的药物,那但是中药与酒结合而制成的药酒,就是一种药,在酿之前要咨询相关的医生,不要乱饮,不然的话对身体也是有危害的。
3服用中药时应注意的细节禁忌
1、加倍剂量服药或缩短服药间隔的危害
加倍剂量服药,或缩短服药间隔,人为造成用药剂量过大,容易造成肝、肾受损。有句俗话"是药三分毒",这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大多数药物都需要在肝肾代谢排泄。如果某种药使用时间过长、剂量过大,都有导致肝肾损害的可能。还有一些安全剂量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如地高辛、苯妥英钠、氨茶碱等,加倍剂量服用,可导致严重的药物中毒,可危及生命。如果降压药物和降糖药物加倍服用,就会导致可能威胁生命的低血压和低血糖。
2、餐后、餐前服用的药品
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制定服用时间。
以糖尿病药物为例,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磺脲类降糖药,必须在饭前30分钟服用;阿卡波糖(拜唐苹)则需要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二甲双胍由于对胃有刺激,故需要在饭后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为了形成保护膜,促胃动力药(如吗丁啉)为了发挥其药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拉定)为了避免进食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均需要在饭前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由于对胃有刺激,则需要在饭后服用。
3、药物能否掰开或掰碎
片剂最常见的有普通片、包衣片、缓释片和控释片等几类。普通片一般可以掰开或掰碎服用,并不影响药效。包衣片主要是一些口味较苦、异味较大或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如肠道中溶解的药物,如果掰开服用,会使药片刚进胃部就被溶解,无法安全抵达肠道。这不仅会影响药物正常发挥药效,还会刺激胃黏膜,所以不能掰开服用。缓释片和控释片通常含有的药量是普通片的几倍,如果掰开服用会造成药物的迅速释放,体内药物浓度骤然上升,从而引起药物中毒。
4你知道怎么吃中药才正确吗
煎中药用什么锅好呢?家里没有砂锅,电饭锅煎药可以吗?
不能用电饭锅。传统煎中药用的是砂锅,煎药不能用金属一类的锅,更不要用电磁炉、微波炉、高压锅,会改变药性;很简单的就是平时煮饭和用高压锅煮饭,味道是不一样的。
煎药需要煎多长时间呢?用大火好还是用小火好?
煎药前一般先用冷水浸泡药物半小时,用武火(大火)煎沸腾后,再改用文火(小火)煎30—40分钟,这样才能把药物的有效成分煎出来。煎药用火一般用煤火,或者液化气、天然气,这类的明火煎药。
有的医生开方子的时候注明先煎,或者后下,具体怎么操作呢?
注明先煎的药物,有的是有毒性的药物(比如附子),先煎时间长是为了减低毒性,不过在丹源群里,大家可以看到根本就没有用过大毒的药物;有的是矿物(石膏、代赭石)、贝类、甲壳类、鳖甲或者龟板,这类的药物有效成分很难煎出,所以先煎。先煎的药物一般先煎煮30—40分钟。注明后下的药物,一般是含有挥发油的药物(比如肉桂、薄荷、钩藤、沉香等),煎煮的时间过长,有效成分挥发了,也会影响药效。
见到有些老师开的方子,有些注明:首煎后下,或者复煎。这是怎么回事呢?
“复”即为重复,两次或多次为复。煎药一般煎两次,所以称“复煎”;第一次煎40分钟,滗出药液后,再放入温水,进行第二次煎煮。首煎后下的药物,就是在第一次药快要煎好的时候,放入再煎10—15分钟,再滗出药液,第二次煎,可直接放入温水煎。
听有的医生说“中药灌满肠”,说的就是喝中药要尽量多喝吗?
不是的,中药毕竟不好喝,大部分中药药味苦、酸、涩,甚至辣,五味杂陈,喝得过多反而影响消化,伤到胃气。一般一剂药煎过后的药液,一碗即可,即每次服用半碗左右,服完后,用温开水漱口,减轻口中的不适感。
一剂药每天服用几次?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
一剂药一般每天服用两次,尽量在饭后0.5—1小时之间服用,因为人吃过饭后,胃气正运行,也就是消化开始旺盛,此时服药可借助胃的消化而更好的使药物吸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服药后泡脚,这是什么道理呢?
感受到药物归经的时间一般在服药后55分钟左右,服药后泡脚,全身暖融融的,增强机体气血的流动,加速药物归经,也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服药有什么禁忌吗?
当然有了。比如治疗皮肤病的药物,服药期间禁食海鲜、辛辣类食物;温补的药物禁食萝卜、杏仁类泄气的食物;发散风热的药物禁食橘子、柠檬这类酸性收敛的食物;久病发热的病人,禁食肉类、油腻的食物,古书上有“热病食肉则复”,说的就是患发热的病人,大病初愈后,如果吃肉类,则热病会反复;中土虚寒的病人,应禁食梨、西瓜这类寒凉的食物。
我最近很忙,医生给我开的药我顾不上服用,过一个礼拜后再服好吗?
不可以。人生病后,病情会不断的发展变化,医生给你开的药就是根据你当时的身体状况开的,过一个礼拜后,病情就会又有新的发展变化,这个时候再服用当时开的药,药方的组成已经不符合现在的身体状况了,也就是时空已变,不能再服用以前开的方药了。
我服中药的同时,以前别的医生也给我开的药,说不能间断,再说我服用那药的时候,对症状的发展有控制,可以一起服用吗?或者服用中药的时候,还输液,或者外抹别的药物,可以吗?
5喝中药的最佳黄金时间
一般来讲,上午9时和下午3时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但是不同药性的中药,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一般而言,治疗虚症和肠胃病,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而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间服用;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另外,“趁热喝”是大部分人喝汤药的习惯。其实,喝汤药不一定要“趁热”。中医理论认为,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放至30℃~37℃时再喝,而丸、散一类中成药也应该用温开水送服;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药后吃点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药,则应该“冷服”,以免引起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