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分类: 其它 查看: 53
中医主要注重的就是身体方面的一些穴位,在我们的腰部有一个肾俞穴,很多的朋友在平常的时候都喜欢按摩自己身体的这个穴位,对于身体有非常大的好处,尤其是对于男性来说,好处更是多一些,但是很多的朋友具体有什么好处却不是很清楚,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按摩肾俞穴的好处。
1穴位按摩副作用有哪些
穴位一般都是有双向调节作用的,不同的证型配合不同的穴位来治疗。比如,肾阳虚肾阴虚都可以用肾俞穴,肾阳虚加关元,而肾阴虚加三阴交。在这里肾俞就是即可补阴又可补阳。再就是机体也会自己调节的,一般按压疼痛的穴位都是由问题的穴位,按压后没有疼痛的就是没有问题穴位。想脾胃不好时,按压足三里会感到疼痛,但是脾胃好的人怎么按都不会觉得疼痛。我们可以依次为治疗标准。
穴位保健我们可以自己在加重,给自己按摩,来预防疾病强健身体,但是如果遇到疾患需要推拿时,建议您到正规医院找推拿大夫。不真确的治疗和手法很有可能是您的疾病加重,而起到反效果。
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
穴位按摩副作用就是上面介绍的这些了。在平常按摩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注意这些方面。使用任何的治疗疾病的方法都是会或多或少的有副作用出现。如果能很好的避免这些副作用出现,那么就能对身体有很好的帮助。另外按摩要注意手法的正确。
2按摩肾俞穴的好处是什么
肾俞
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是肾的背俞穴,也就是肾的脏腑之气输注的特殊穴位,擦摩此穴可以温补肾阳。
快速取穴: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旁开1.5寸处。
主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不育、遗尿、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腰背酸痛、头昏、耳鸣、耳聋、小便不利、水肿、喘咳少气。
志室
志室也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这个穴位又叫精宫,意思是这个穴位的物质是由肾气的精微所化,肾脏水液气化的精微之气从这里向外输送到膀胱经。
快速取穴:俯卧位,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旁开3寸处。
主治:腰脊强痛、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阴中肿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月经不调,以及肾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
八髎
八髎实际上是八个穴位,包括: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作“八髎”,位于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八髎所在的区域正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肚脐的关元。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关元。
所以说男性应该经常做按摩自己的肾俞穴,这个穴位经常按摩可以提高男性的性能力,男性由于年龄的增加性能力都肯定会有所下降,想要增强性能力可以经常自己按摩肾俞穴,而且还可以治疗男性阳痿,或者早泄等一些症状。
3肾俞穴的准确位置
取穴方法
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
穴位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
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异常,水肿,耳鸣,耳聋,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水湿之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
外散肾脏之热。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穴位配伍
配太溪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翳风穴、耳门穴治耳鸣、耳聋。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刺0.5~l寸。
穴位养生
1、按摩肾俞穴降血压。坚持按摩、击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
2、按摩肾俞穴提高性欲增强性功能。两手的大拇指按于肾俞穴。其余手指包住腰部。用力按压5秒之后,慢慢减压;5秒之后再按压,反复按摩20次。
3、擦肾俞穴有强肾壮腰的作用。每晚临睡前,坐在床边,两腿自然下垂,用双手搓擦两侧肾俞穴(第二腰椎下,旁开1.5寸处)120下。
4经络按摩的技巧与时间选择
怎样确认身体的穴位?
穴位书上说的“寸”都是“同身寸”。比如说:三寸,就是四指并拢的宽度,拇指的宽度为1寸。一般情况下,如果找准了穴位,在穴位处用力按压,有酸、麻、胀、痛的感觉。即使穴位找不准,在穴位的周围按压揉,只要有酸、麻、胀、痛的感觉,也有效果,当然还是尽量找准穴位好,这需要一定的经验。有人主张:离穴不离经。就是穴位找不准没有关系,只要沿着经络运行的方向多敲打敲打,和按摩的效果几乎相等。针对一些比较深的穴位,敲打的作用比按摩还要好。
穴位按摩有哪些种类?
我们日常按摩的保健穴位有:百会、太阳、风池、劳宫、内关、养老、足三里、涌泉、太冲、太溪、合谷、膻中等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涌泉、内关称为四大养生穴。
穴位的按摩的基本技巧:
一、力度轻重。轻为补,重为泻。
二、点按的方向。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三、与呼吸的关系。呼气时按,吸气时松。
经络敲击也是穴位按摩吗?
我们最常敲击的经络有:心包经、胆经。 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敲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肝经、三焦经、脾经。
心经多用拨的手法,肾经多用疏道的手法。
膀胱经在背后的部分自己无法调理,委中往下一段自己可以按揉。
经络敲击的技巧:
一、力度轻重。轻快短为补,重慢长为泻。
二、敲击的方向。顺敲为补,逆敲为泻。
经络敲击的顺逆如何判断?经络以起点为依据,可分为手经和足经。手经和足经都又分为阳经和阴经。
例如:手厥阴心包经为手阴经,由上到下敲为顺,是补手法。由下到上为逆,是泻手法。其他经络,同理类推。
经络按摩的几个注意要点:
1、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
2、实症为补,虚症为泻。如治小儿近视,为虚症,肝开窍于目,应该泻法敲肝经。便秘,应该泻法敲大肠经。感冒,要泻法敲肺经。
3、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对照上表,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
4、一些深入肌肤的穴位,即使补法也要用力按。如足三里,风池,昆仑。
5、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过了膝盖,从阳陵泉开始往下要手法略轻。
6、膀胱经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为通道,而人的后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
7、中医其他一些手法也基本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比如采用揪和拍,肯定是虚症。如咳嗽,在咽喉部揪痧,心血管疾病在心包经拍痧。刮的手法也是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
8、要灵活运用中医的五行理论。主要是正确判断经络之间的表里关系和相生相克关系,确定补泻治疗手法,如调理肾经,一般来说肾经出现问题都是虚症,肾经要补。肺运肾水,肺经要补,脾经和肾经隔一位,要泻。
5按摩哪些穴位对肝好
1、太冲穴
“太冲穴”在大脚趾缝往脚背上4厘米处,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太冲穴”很好找,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的地方向脚腕脖子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按揉方法就是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方向推揉,就可以把有助于将肝火基本上泄发出去了。
2、行间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3、大敦穴
大敦穴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
“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人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肝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5、三阴交穴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此穴位为肝、脾、肾三者经脉交汇处,经常按揉此穴对肝、脾、肾有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