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分类: 其它 查看: 40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针灸都有什么作用?针灸有哪些方法?一起看下。
1针灸都有什么作用
1、疏通经络
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2针灸有哪些方法
毫针刺法
灸法: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拔罐法: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其他刺法
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
现代刺法灸法
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
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
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
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 一项医疗保健技术。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以针形工具,刺入或按压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灸法是以燃着的艾绒或其他可燃材料,温烤或烧灼穴位或患病部位的医疗保健方法。上述两者在临床上经常配合使用,合称为“针灸”。
3针灸可以减肥吗
好处1、调理胃肠功能
很多肥胖的原因就是因为摄入能量太多,肥胖的人总是很想吃东西,这是因为针灸减肥能延长胃排空的时间,使本来亢进的食欲得到抑制,甚至下降。而且在针灸减肥过程当中还能改善肠道功能。
2、改善机体新陈代谢
针灸减肥能增强新陈代谢的速度,使身体燃烧脂肪增加,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而在针灸过程中,可以看到肥胖人新陈代谢的改善,比如一些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在针灸过程中往往病情也能得到调整。
3、改善内分泌系统功能
很多肥胖是发生在青春期、产后、更年期这几个阶段,特别是女性,因此在针灸减肥过程当中,很多在减肥过程中并没有针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的朋友往往通过针灸,就能改善原来的症状,这都是内分泌得到改善的结果。
4、除湿、降胃火、通便
针灸减肥可以帮助体内水和湿气太重的肥胖者利尿、发汗,从而达到消除水湿的作用。由于胃酸分泌过多肥胖者一直都有想吃东西的冲动,针灸的功能是帮助这一类肥胖者降低的胃火,降低或抑制肥胖者亢进的食欲,从而减少食量,避免过量进食,并抑制其肠胃消化能力及吸收功能。另一些肥胖者的致胖原因是由于惯性便秘,针灸可达到通便的效果,从而减少体内能量的储存。
5、调节内分泌
更年期妇女由于活动量少,内分泌失调,很容易致肥,这时候如果再在饮食上不严加控制,很容易堆积脂肪,造成肥胖。
6、促进新陈代谢
针灸治疗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肠胃消化吸收功能从而达到减肥效果,因为代谢功能降低也是致肥的潜在因素。
4常针灸五个穴位气色好
1、合谷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气汇聚的重要穴位。《四总穴歌》说“面口合谷收”,就是说合谷穴具有治疗面部病症的作用,因为合谷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
2、背部腧穴
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这些穴位,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3、太溪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此穴,可滋阴益肾。
4、水分
脐上1寸处。此穴可助收腹去脂,同时可消除水肿。
5、三阴交
在内脚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艾灸此穴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内分泌。
做美容灸时,用无烟艾灸条温和灸以上穴位,每次艾灸10~15分钟,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每天艾灸一次,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
5针灸治疗痛经吗
妇女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或腰骶部疼痛或胀痛,甚则剧痛难忍,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等症,称为痛经。
辨证治疗:
主穴:三阴交、太冲
1 寒湿凝滞
【诊断要点】经前或行经时小腹冷痛,重则连及腰背,得热痛减;伴经行量少,色暗有血块,畏寒便溏;舌苔白腻,脉沉紧。
【处方】中极、地机、归来
2 肝郁气滞
【诊断要点】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胀甚于痛,经中有瘀块,块下后疼痛减轻;月经量少,淋漓不畅,色黯,胸胁两乳作胀;舌质黯或有瘀斑,脉沉弦。
【处方】曲泉、气海
3 肝肾亏损
【诊断要点】月经后小腹隐痛,按之痛减;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关元、肝俞、肾俞、照海、足三里
4 肝郁湿热
【诊断要点】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甚则痛及腰骶,或感腹内灼热;经行量多质稠,色鲜红或紫,有小血块,时乳、肋疼痛,小便短赤,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处方】中极、次髎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子宫、内分泌、交感、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