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分类: 整形美容 查看: 42
鲎粿(潮音hao7 guê8)(普通音hòu guǒ),是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棉城、海门特有的传统小食,最传统的做法是取鲎肉与米浆混合,加入猪肉末香菇鹧鸪蛋等食材一同炊制,最后再经油浸高温烹制而成,极具潮阳乡土味。有些回乡探亲的华侨、港澳同胞和在外工作的人一到潮阳,总想尝尝鲎粿的滋味。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什么是鲎粿 鲎粿的做法图解
1.什么是鲎粿
鲎粿是一种正宗潮汕的食物,这种正宗的潮沿的鲎粿是什么东西?鲎粿是一种选择了很多种食料来制作而成的,这些材料主要有虾仁,栗子,腰果等,同时还有五花肉,香菇,还有鸟蛋,还有瘦肉。做好以后鲎粿被裹在其中严严实实特别的好吃。
2.鲎粿的做法
1)鲎粿的制作过程要先把粿体制作好,然后再把材料包进去,这些材料都是生的材料,做好了以后就要把鲎粿放进油锅里面,然后再经过长时间煎熬,这样就会变得特别的酥脆,还有呈金黄色的。
2)这时候再把鲎粿捞起来,再用食用剪刀从鲎粿的中间部位把鲎粿剪开,这样好看又好吃的中间食材就展现出来了,这时候我们再把一些酱汁淋上去,如果你喜欢喜辣,也可以加入一些辣椒酱,这时候鲎粿就制作完成了,就可以吃了。
3)鲎粿右发主这皮球特制酱汁一起吃,味道是更好的,这些材料主要有沙茶、花生酱、生抽等,吃起来有一种香辣的感觉。
2鲎粿的名称来由
关于鲎粿由来的传说有很多,大多是说潮汕地区以前盛产鲎这种水生动物,于是以鲎为食材做成潮汕特色的粿品,就是所谓的鲎粿。而民间最广为流传的一个版本是说鲎粿是潮阳一位媳妇为孝敬无牙的婆婆而创制出来的。但在这个传说中,主角姓名和发生的年代与地点均语焉不详,这说明要么是年代久远要么是牵强附会。另外有些老人家认为鲎粿的最原始形态应该是淋上鲎酱的粿品,据说传统鲎的做法是将磨成浆的冷糜(稀饭)、薯粉、新鲜鲎卵和鲎肉制成的鲎汁搅匀后注入桃形模,蒸熟后脱模即成。因为是为无牙老人创制的,吃时最忌猛火炸酥,只需浸于文火温油中热透即可,捞起后再淋上自制的鲎酱。在现代,鲎酱已经无法制作了,因此多改用酱油或沙茶酱。
而有30年做经验的店老板则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版本,据他说,以前的鲎是因为以前物资匮乏,杀了鲎后,觉得蓝色的鲎血不可浪费,于是便将之加入了冷糜、薯粉等浆水原料中一起制成了粿品,尝试之后发现品有了一种特殊的鲜味,于是就成为了鲎粿,“以前的鲎粿里面是没有馅料的,是后来食材丰富了,大家才根据自己的口味往里面加虾、肉、蛋等各种馅料。再后来,鲎稀少了,人们不再用鲎血添入制作粿皮,也就演变成现在的鲎。”
3鲎粿的历史
潮阳何时开始有鲎粿,未有查考,据现今八、九十岁的老人说,幼年时就有鲎粿了。可见鲎粿是潮阳“历史悠久”的小食品之一。
《潮阳县志》载:“潮邑鲎粿乃粉粿中之精品,清康熙年间也以奉客。而粉粿则唐乃有之。”棉城先民用粥浆或薯粉以及鲎肉、鲎汁为料,蒸制成形似蟠桃的粿品,用油文火煎熬,再蘸以辣椒酱或酱油,而成美味食品鲎粿。今日的潮阳鲎粿,馅料用鲜虾或碎肉,有的加香菇、鲽脯、花生仁一起调制,气味更加芳香可口,为群众所喜爱。侨胞归里,常专点品尝。
【菜名】鲎粿
【配料】鲜虾、南乳肉、鲜肉碎、鲜鱿、厚菇、盐、味精
【做法】生粉、粘米粉、开成糊状待用,将鲎粿印先刷油然后每个印先下半印粉糊,再下配料,后再下粉糊至满即为止。蒸熟后从粿印中倒出,放入盛热油盆即可。吃时在鲎粿上纵横切几刀,浇上适量辣椒酱
【特点】外带点酥,内嫩鲜甜。
4鲎粿的现代制作方法
首先把米煮熟,然后待米冷却后,掺入一定比例的茨粉,如果米没冷却就掺入茨粉的话会导致茨粉被烫熟而结成团状,所以一定要待米冷却,再加水搅拌至茨粉刚好稀释,然后倒入磨浆机研磨,成为茨粉和米的混合浆。摆好特做的模具,一般鲎粿都是桃状的,将混合浆倒入,加入猪肉、肉碎、鸟蛋、鲜虾等。然后再拿到锅炉上蒸熟,蒸熟之后拿出来待冷却就做了。
鲎粿成品,还要再放入油锅里煮,油必须淹没鲎粿,煮至粿皮发脆就可以捞上来了。放在盘子里,用剪刀剪碎,浇上沙茶浆就吃啦!外脆内嫩,风味独特。如果不喜欢沙茶浆也可以粘酱油,不过大多数人都选沙茶酱的。喜欢吃辣的朋友可以再加入辣椒酱。
5潮汕美味之鲎与鲎粿
潮菜的象征
如果有那么一天自己开了菜馆,我会将一个鲎壳或一只鲎鱼标本挂放在店里最显眼的地方。因为在我看来,潮菜虽然博大精深,菜品繁多,却唯有鲎鱼才能当之无愧地成为潮菜的象征。不过由于鲎鱼资源已经日渐稀少了,我的餐馆不会卖任何与鲎鱼有关的菜肴,即使是已经不加鲎酱,徒有虚名的鲎粿也不卖。我要用鲎鱼的躯壳,唤醒潮州人族群沉睡已久的集体记忆,让他们重温潮菜的古老传统,同时保护那些正在走向灭绝的鲎鱼。
鲎鱼标本
我们就从韩愈吃鲎这件事说起吧。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即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来到潮州,僚属用鲎、蚝、蒲鱼、章鱼、江瑶柱等很多海鲜设宴为他接风。不想韩愈越吃越不是滋味,竟写诗向一位叫元十八的朋友诉苦,这首诗题目叫《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在诗中,韩愈开篇就提到了长相奇特的鲎鱼,说“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译成现代白话,意思是鲎鱼的形状就像秦朝惠文王的帽冠,它们的眼睛长在硬壳上,雌鲎鱼经常背负着雄鲎鱼游走。
按照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的说法:“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将韩愈莅潮作为潮人从野蛮走向文明的界限。在韩愈的时代,潮州的确还是一处人烟稀少、野象纵横、鳄鱼出没的地方,境内华人和蛮夷杂处。蛮夷就是所谓的百越,主要有蜒(疍)、俚和獠(畲)。其中的蜒族被史书说成是“不粒食者”,他们不须依赖麦粟稻等粒状食物,仅凭鱼虾蟹就能够打发日子。
在潮州所有的蛮俗食物中,最让韩愈感到惊异的肯定是鲎鱼了。就以同为海滨城市的青岛来说,新华网山东频道2005年底曾转发《青岛早报》一篇文章,题目叫《青岛发现不明“怪物” 活像葫芦瓢无人识》。可见即使在资讯发达,科学昌明的今天,状如水怪或外星生物的鲎鱼仍然会让很多人觉得惊奇纳闷。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鲎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其生存年代与三叶虫差不多,超过四亿年,比恐龙和鱼类都还要古老,因此被称为活化石。鲎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存下来,是与它们超强的繁殖能力有关的。每年夏秋两季,鲎就会雌雄成对乘潮来到岸边海滩上掘洞产卵。鲎卵数量极多,以致古人误认为虾蟹都是由鲎产生的,比如清朝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炎海之蟹不孕,子皆鲎子所化”,又说“其子如粒珠……鲎乃诸鱼虾之母也”。
潮人对待鲎子,犹如西人对待鱼子,都认为是天下至极的美味。但潮人吃鲎的方法却可能历经演变:一开始只是代表鱼文化的蜒民族在吃,很可能还是生食;接着凤凰山上象征稻文化的獠人也跑到平原海滨,他们一边哼着畲歌,一边抓起蘸满鲎酱的饭团塞进嘴巴;再后来汉族移民也来了,他们带来了中原烹饪技艺的薪火,将饭团变成能拜祭老爷(神明)和祖先的供品,偶尔还将鲎酱渗入其中,于是鲎粿就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