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分类: 整形美容 查看: 41
维生素D对于骨骼的作用已经为大家所熟知,除了可以从食物中获得以外,充足日照是促进人体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实际上,人体内的维生素D只有不到10%来源于食物,大部分源于紫外线照射。那么防晒会造成维生素D缺乏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如何补充维生素D
充足的阳光。阳光刺激身体,受紫外线的照射后,人体内的胆固醇能转化为维生素D。但由于紫外线易加大患皮肤癌的风险,所以专家建议,要做足防晒措施,且晒太阳时间以20到25分钟为最佳。当然地区不同,太阳光线也有所影响。在高纬度地区的人们,或是年纪大、皮肤较黑的人群就不太适合这个方法。
富含脂肪的鱼类。富含脂肪的鱼类,包括鲑鱼,鳟鱼,鲭鱼,金枪鱼,鳗鱼,可以是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一份3盎司红鲑鱼片就包含大约450个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此外,你还可以获得有利心脏健康的黄金ω-3脂肪酸!
鱼罐头。新鲜的鱼不是唯一的方法来提高你的维生素D摄入量,你还可以从鱼罐头得到维生素D。金枪鱼和沙丁鱼罐头都含有维生素D,而且通常比新鲜的鱼来得便宜。另外,较长的保质期,食用起来更方便快捷。
罐装淡金枪鱼的维生素D大约为37.5国际单位/盎司,而长鳍金枪鱼罐头约12.5国际单位/盎司,沙丁鱼罐头中每两条沙丁鱼就含有40国际单位多一点。
蘑菇。就像人类一样,蘑菇也有能力自身生成维生素D,这是因为紫外线能刺激维生素D的生产。然而,有些在黑暗中生长的蘑菇不包含维生素D,因此要根据具体蘑菇的种类挑选。
营养强化牛奶。几乎所有强化牛奶都含有维生素D,而冰淇淋和奶酪就没有。在一般情况下,一杯8盎司的牛奶含有至少1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而6盎司酸奶含有80国际单位,但维生素D的含量还取决于品牌。像有些豆奶和牛奶维生素D的含量几乎是相同的,具体还要看标签。
2防晒会造成维生素D缺乏吗
近年来,有关维生素D的研究还在不断进行。除了影响钙磷代谢外,它还能影响免疫、神经、生殖、内分泌、上皮及毛发生长等。也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和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结肠癌、前列腺癌、乳腺及卵巢疾病、I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当然,这些结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UVB照射可以促进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换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植物中的麦角胆固醇不能被人体吸收,需经紫外线照射转变成麦角骨化醇,即维生素D2,才能被人体吸收。
但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也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最主要的是对皮肤的伤害。红斑效应(皮肤中活性物质吸收紫外线辐射2-24小时内产生的红斑)是最常见的急性反应。除了引起皮肤黝黑、出现晒斑等色素沉淀,紫外线还会影响皮肤真皮层,使结缔组织和血管受到影响,加速皮肤老化,造成皮肤逐渐失去弹性,出现皱纹,这就是光老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紫外线的介绍,紫外线暴露还会诱发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日光性角质化病、恶性黑色素瘤,引起角膜炎和增加白内障失明的风险,甚至还可能降低疫苗的效力,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
但是,为了避免日晒伤害而防晒会减少皮肤吸收的紫外线,维生素D的合成量必将因此下降。我们会因此缺乏维生素D吗?
防晒是否会造成维生素D缺乏?
有文献对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2009年4月到2010年5月参加体检的287人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收集的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维生素D的含量、补充剂的使用、食用鱼类和牛奶的情况、户外运动时间以及防晒产品的使用,发现其中近1/3的人缺乏维生素D,与维生素D缺乏呈现正相关的数据包括:年龄小于40岁;没有牛奶或鱼类的消费;没有使用多元维生素片或者维生素D或钙补充剂;没有阳光暴露并日常使用防晒产品。
但是,这种正相关性并不代表使用防晒产品会引起维生素D缺乏。在美国2003-2006年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中,研究者对16-60岁的5920位成年人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白种人经常在阴凉处或穿着长袖衣服会有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而频繁使用防晒产品并不会引起维生素D的缺乏。这个结果并不难理解——躲避阳光其实是防晒很重要的手段,而使用防晒霜是一种补充手段。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紫外线防护的建议都是先强调避免太阳直射,穿长袖衣物,戴墨镜和帽子,然后才是使用足量的防晒霜。一方面是因为紫外线会通过地面、湖面建筑物反射,照射到身体或者面部未能遮挡的部位;另一方面,防晒霜并不能阻挡100%的紫外线,比如,SPF15只能阻隔93%的紫外线,SPF50也只能阻隔98%的紫外线。
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或者长时间研究表明,使用防晒霜会影响足量的维生素D合成。只有大概发表于20年前的3篇文献提供了有限的信息。一篇是1987年,日本人做了防晒霜阻止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临床试验,认为防晒霜可以阻断维生素D的合成。可是只有8个人参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个人,使用剂量和方法都没有明确的说明。一篇是1988年,有学者将使用防晒霜的20人的维生素D水平与其不使用防晒霜的邻居(接受紫外线量和实验组类似)进行对比,经过12个月的研究,发现前者只有后者的一半。但是这个实验样本量仍然很小,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1年接受紫外线的辐射量也没有控制,实验前维生素D的水平也没有比较。第三篇文献的样本更小,在此就不加以细述了。与此相比,较多文献对数百名实验者进行了随机双盲或纵向的长期研究,结论是使用防晒霜并不会引起血清中维生素D的水平降低。
3为什么会出现维生素D缺乏
(一)日照不足 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需经波长为296-310nm的紫外线照射始能转化为维生素D 3,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故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亦会吸收部分紫外线;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
(二)摄入不足 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不能满足需要;乳类含出生素D量甚少,虽然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2:1),有利于钙的吸收,但母乳喂养儿若缺少户外活动,或不及时补充鱼肝油、蛋晃、肝泥等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亦易患佝偻病。
(三)生长过速 早产或双胎婴儿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且出生后生长速度快,需要维生素D多,易发生维生素D乏性佝偻病。生长迟缓的婴儿发生佝压病者较少。
(四)疾病因素 多数胃肠道或肝胆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慢性腹泻等;严重肝、肾损害亦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生成量不足而引起佝偻病。
(五)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可提高肝细胞微粒体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使维生素D和25(OH)D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会对抗维生素D转运钙的作用。
4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表现
佝偻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四大疾病(肺炎、贫血、佝偻病、腹泻病)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到80年代,佝偻病都是严重影响中国儿童发育的一种疾病。当时,我国不少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患佝偻病的孩子很多。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且多数患儿属轻症。因我国北方冬季较长,日照短,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
而另一种与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的病症——骨质疏松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已达到8800万,其中40岁以上者发病率为16.1%,60岁以上者发病率为22.6%,超过80岁者发病率达到50%,随着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一般情况下,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这与他们的户外运动状况密切相关。
缺乏会导致牙龈脆弱,牙齿松动,易患龋齿;婴幼儿脊柱弯曲,X形腿、O形腿、佝偻病;上下肢肌肉痉挛;骨骼脆弱,易骨折,引起骨质疏松症、软骨症。
5缺维生素D的危害
小儿缺乏维生素D,可罹患维生素D缺乏,表现为囟门关闭延迟、方颅、肋骨串珠、脊柱弯曲、罗圈腿等。成人可得骨质软化症,如骨盆变窄,或发生自发性骨折。
维生素D的种类很多,但只有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两种较为重要。维生素(D2)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如蕈类、酵母,各种植物油中所含的麦角固醇,经太阳光照射后,也可转变成维生素(D2)。维生素(D3)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如鱼肝油、肝、乳、奶油、蛋黄等。此外,维生素(D3)还可由太阳光照射皮肤合成,皮肤中所含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光线照射后,就可变成维生素(D3)。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相同。
饮食治疗的重点,就是要增加维生素D。除了多晒太阳外,在膳食中应多采用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例如鱼肝油、肝、乳、奶油和蛋黄等。由于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膳食中应适当配以含脂肪的食物,以促进维生素D的溶解和吸收。同时还应补充足量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酥鱼、排骨、炸小鱼、虾皮、腌带鱼、海带、发菜、芝麻酱、豆腐及各种绿叶蔬菜等。如钙量摄入不足,血中钙质过低,则可引起手足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