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分类: 养生保健 查看: 48
红烧茄子怎么做?茄子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见的家常蔬菜。在它的紫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这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茄子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红烧茄子怎么做?
1孕妇可以吃茄子吗
茄子性味甘寒,有活血化淤,清热消肿、宽肠之功效,适用于肠风下血,热毒疮痈,皮肤溃疡等,对内痔便血有很好的疗效。
茄子还可软化微细血管,防止小血管出血,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咯血、紫癜(皮下出血、淤血)及坏血病均有一定防治作用。
茄子还具有抗氧化功能,可防止细胞癌变;同时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预防动脉硬化;可调节血压,保护心脏。
另外,茄子对癌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痛经、慢性胃炎及胃炎水肿等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孕妇能吃茄子吗?从以上的分析看来,是可以食用的。总的来说,是可以食用的,也要根据体质来决定,不能过度多吃。和所有的食物一样,平衡而适量、各种食物均衡搭配才是最健康的饮食。
2红烧茄子怎么做
食材准备
茄子400克,植物油500克(实耗60克),酱油30克、料酒10克、白糖13克、精盐3克、味精2克、葱花2克、姜末2克、清水100克。
制作步骤
1、将茄子切去柄,蒂洗净、切成大旆刀块、像菱角式样,放入盘中。
2.炒锅放旺火上,放入植物油,烧至五成热,倒入茄子焖炸,从温油炸到油沸,见茄子酥软,连油倒在漏勺中,控去油。
3.将炒锅置于旺火上、撒入葱花、姜末、放入清水、倒入茄子、再加入料酒、酱油、白糖、精盐、翻动几下
4、烧开后,盖好炒锅,转入小火、焖煮约1分钟
5、到汤汁稀少时移旺火上翻炒几秒种,加入味精和植物油15克,把炒锅晃动几下,待卤汁稠浓即可。
3茄子的营养价值
1. 保护心血管、抗坏血病: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这种物质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及渗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此外,茄子还有防治坏血病及促进伤品愈合的功效;
2. 防治胃癌: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此外,茄子还有清退癌热的作用;
3. 抗衰老:茄子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对延缓人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4.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茄性寒利,多食必腹痛下利。”
4茄子能生吃吗
生吃茄子真能减肥
生吃茄子到底是否有利于身体健康,是否能够减肥、降血压、降血脂,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一些健康专家对生吃茄子的减肥方法提出了质疑。
其实,茄子中能吸油的物质主要是膳食纤维,而茄子是否吸油,跟茄子的生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吸油是靠膳食纤维来完成的,而温度并没有改变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如果说烧茄子、炒茄子要放很多油,那么也可以吃蒸茄子,没有必要一定要吃生茄子。
专家指出:“最重要的是,吃生茄子容易中毒。生茄子中含有一种叫做茄碱的毒素,发芽的土豆中含有这种物质也比较多。一般茄碱遇热有一部分会分解,通常茄子都采取蒸、炖等烹调方法使其分解,去掉毒性。”极少量茄碱对人体的危害不一定会明显表现出来,但是如果一次吃进过量的茄碱,经过15分钟至3小时就可出现口腔及咽喉部瘙痒,上腹部疼痛等症状。症状较轻时,经过1—2个小时会通过自身的解毒功能而自愈,如果吃进的量超过自我排毒功能的范围时,症状会很重,表现为体温升高、反复呕吐,甚至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诸多不适症状。
不是所有的蔬菜都可以生吃,有的蔬菜生吃还非常容易引起中毒,甚至产生致癌物质。一般来看,茄碱在老的生茄子中含量较高,如果吃嫩的,吃的量少,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急性中毒症状。但不能据此就断言生吃茄子不会中毒,当出现口唇发麻的感觉时,就需要警觉。认为生吃茄子比熟吃茄子更有减肥排油功效一说,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用生茄子来代替早餐的做法显然更是没有丝毫道理和任何依据的。
5吃茄子的好处
1、抗衰老。
茄子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对延缓人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2、治疗冻疮。
取冬天地里的茄子秧(连根)两三棵用水煎,水开之后再煮20分钟,用此水泡洗冻疮患处,同时用茄子秧擦洗患处,二至三次可治愈。
3、消肿止痛。
茄子具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4、防治胃癌。
茄子含有龙葵碱,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对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此外,茄子还有清退癌热的作用。
5、降血压。
茄子有良好降低高血脂,高血压功效,具体方法如下:选用深色长条型,切成段或者丝,用麻酱以酱油调拌而成,在晚餐时分,服用可有效降低和自愈。
6、保护心血管、抗坏血酸。
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这种物质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及渗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此外,茄子还有防治坏血病及促进伤品愈合的功效。
7、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痈疮、皮肤溃疡、口舌生疮、痔疮下血、便血、衄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