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常识 > 内科

运动型腹泻的病因及疾病特点分析

时间:2023-05-23 分类: 内科 查看: 8

对于热爱跑步的朋友来说,虽然他们大部分情况都是健康强壮的,但是他们也会出现一些因为运动而带来的病症,导致身体发生不适,尤其是跑步运动员容易发生运动型腹泻,在跑步中、跑步前后发生腹泻情况,严重影响到运动的效率,那么运动型腹泻的病因及疾病特点分别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1腹泻该做哪些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常规化验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和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新鲜粪便检查是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的最重要步骤,可发现出血、脓细胞、原虫、虫卵、脂肪瘤、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出不显性出血。粪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鉴别分泌性腹泻和高渗性腹泻有时需要检查粪电解质和渗透性。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脂测定:粪涂片用苏丹Ⅲ染色在镜下观察脂肪滴是最简单的定性检查方法,粪脂含量在15%以上者多为阳性。脂肪平衡试验是用化学方法测定每日粪脂含量,结果最准确。131碘-甘油三酯和131碘-油酸吸收试验较简便但准确性不及平衡试验。粪脂量超过正常时反应脂肪吸收不良,可因小肠粘膜病变、肠内细菌过长或胰外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

(2)D-木糖吸收试验:阳性者反映空肠疾病或小肠细菌过长引起的吸收不良。在仅有胰腺外分泌不足或仅累及回肠的疾病,木糖试验正常。

(3)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 在回肠功能不良或切除过多、肠内细菌过长以及恶性贫血时,维生素B12尿排泄量低于正常。

(4)胰功能试验:功能异常时表明小肠吸收不良是由胰腺病引起的。参阅“慢性胰腺炎”一节。

(5)呼气试验:①14C-甘氨酸呼气试验:在回肠功能不良或切除过多肠内细菌过长时,肺呼出的14CO2和粪排出的14CO2明显增多。②氢呼气试验:在诊断乳糖或其他双糖吸收不良,小肠内细菌过长,或小肠传递过速有价值。

(二)影像诊断

1.X线检查 X线钡餐、钡灌肠检查和腹部平片可显示胃肠道病变、运动功能状态、胆石、胰腺或淋巴结钙化。选择性血管造影和CT对诊断消化系统肿瘤尤有价值。

2.内镜检查 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和活组织检查的操作简便,对相应肠段的癌肿有早期诊断价值。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可观察并诊断全结肠和末端回肠的病变。小肠镜的操作不易,可观察十二指肠和空肠近段病变并作活检。怀疑胆道和胰腺病变时,ERCP有重要价值。

3.B型超声扫描 为无创性和无放射性检查方法,应优先采用。

4.小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对弥漫性小肠粘膜病变,如热带性口炎性腹泻、乳糜泻、Whipple病、弥漫性小肠淋巴瘤(α重链病)等,可经口手入小肠活检管吸取小肠粘膜作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

2运动型腹泻的病因及疾病特点分析

1.运动性腹泻的常见病因

①药物性腹泻,不少药物可改变肠道正常的肌电控制;

②神经性腹泻,如糖尿病、甲亢、迷走神经切除后引起的腹泻;

③胃肠切除后腹泻,如胃大部分或全胃切除、回盲部切除可分别使幽门和回盲部的活瓣作用消失而致腹泻。大段小肠切除也可致腹泻;

④类癌综合症;

⑤部分性肠梗阻;

⑥肠易激综合征。

2.运动性腹泻的特点

①粪便稀烂或水样,无渗出物。

②腹泻伴有肠鸣音亢进和腹痛。

许多药物、疾病和胃肠道手术可改变肠道的正常运动功能,促使肠蠕动加速,以致肠内容物过快通过肠腔,与粘膜接触时间过短,因而影响消化与吸收,发现腹泻。

运动型腹泻发病的因素、以及疾病的特点也为大家进行有效分析,假如说腹泻的情况持续好几天都没有恢复,一定不能坐视不管,必须要到医院检查清楚,看看是否胃肠部位发生了炎症、感染、内脏器官是否出现病变,然后做好疾病的有效治疗。

3腹泻有哪些后果

1、腹泻可使水电解质失调和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都会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如不及时抢救,还可能危及生命。

2、腹泻能引起营养不良:胃肠道作为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唯一途径,腹泻时,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发生严重障碍,能量供给不足,使人感到头昏眼花、口干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气短的症状。

3、能量供给不足:长期腹泻的患者,通常会感到头昏眼花,神疲乏力或不自主颤抖,甚至心慌气短,冷汗淋漓,这些都是因为能量供给障碍而引起的。

4、维生素缺乏:长期腹泻可直接影响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引起维生素的缺乏,可能会导致皮肤头发干燥,缺乏光泽,甚至脱落等现象;还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舌炎、口角炎、多发性神经炎等。

5、贫血:由于消化吸收障碍,蛋白质及其他造血原料如叶酸、维生素B12、铁质等吸收减少,可引起贫血、出现口唇、指甲淡白无华,皮肤干燥,脱屑、神疲乏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动辄气促等症状。

6、腹泻可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腹泻引起的营养不良、贫血及维生素缺乏等,使人体对传染病及各种感染的抗病能力减弱,炎症容易扩散。

4腹泻诊断鉴别

诊断

多数急性或慢性腹泻患者只需根据病史,体征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粪便常规及培养等即可明确诊断,当一般常规检查后仍不能作出诊断时,应考虑作进一 步检查,但由于可供检查的项目甚多,故必须结合每例患者腹泻的特点而作出选择,例如,当判断患者腹泻系小肠疾病所致的可能性大时,应选择对小肠疾病诊断有 帮助的检查;如考虑腹泻是大肠疾病所致,则应选择对大肠疾病诊断有帮助的检查。

1.病史与临床表现:(1)年龄、性别 例如,乳糖酶缺乏和先天性氯泻多从儿童期起病,功能性腹泻、溃疡性肠结核和炎症性肠病多见于青壮年,而结肠癌多见于男性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见于女性。(2)起病与病程 起病急剧伴有发热、腹泻次数频繁者应多考虑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和结肠憩室炎等病引起的腹泻,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且常呈间歇性发作。结肠癌引起的腹泻很少超过2年。集体起病见于食物中毒。如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应考虑伪膜性肠炎。(3与腹痛性质 病变位于直肠和(或)乙状结肠的患者多有便意频繁和里急后重,每次排粪量少,有时只排出少量气体和粘液,粪色较深,多呈胶冻状,可混有血液。如有腹痛,多为持续性,位于下腹和左下腹,便后可稍减轻。小肠病变的腹泻无里急后重,粪便稀烂呈液状,色较淡;慢性胰腺炎和小肠吸收不良者,粪便呈油腻状,多泡沫,含食物残渣,有恶臭。霍乱所致腹泻呈米泔水样。慢性痢疾、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等病引起的腹泻,每日排便不过数次,粪便常带脓血。肠结核和肠易激综合征常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肠易激综合征的功能性腹泻多在清晨起床后和早餐后发生,每日2-3次,粪便有时含大量脓液。影响睡眠的夜间腹泻多系器质性疾病所致。(4)其他症状和腹部体征 慢性腹泻伴发热时,要考虑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病、淋巴瘤和肠结核。显著消瘦和(或)营养不良要考虑引起小肠吸收不良的各种疾病。,胃肠道癌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关节症状的要考虑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Whipple病。腹泻伴严重消化性溃疡表现者要排除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腹块常提示肿瘤或炎性病变,炎性块物的质地一般比肿瘤软,但压痛较显著。腹部显著压痛常见于结肠炎。结肠憩室炎、克罗恩病和阑尾脓肿等。部分性肠梗阻时常有肠鸣音亢进。直肠指检对直肠的病变,如直肠癌,溃疡性直肠炎,直肠息肉等病变的诊断极有价值,对大便伴有黏液,脓血者,直肠指检应列为首选的常规检查,在检查病因不明的慢性腹泻患者时不可省略。

2. 实验室检查 (1)常规化验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和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新鲜粪便检查是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最重要步骤,可发现出血、吞噬细胞、白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出不显性出血。粪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如弯曲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艰难梭菌等。通常水样便培养不易获得阳性结果。此外,耶尔森菌属、邻单胞菌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属O157:H7、气单胞菌属及非霍乱弧菌属等因不予常规检查而易漏诊。但应强调粪便化验时粪便取材要新鲜,送检应及时,否则会影响诊断,此外,如一次培养阴性时,不能轻易否定感染性腹泻,还应多次送粪便培养,有时会获得阳性结果。(2)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如怀疑腹泻是胰腺疾病所致时,应进行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如试餐试验(Lundh试验),苯甲酰-酪氨酸-对氨基苯甲酸试验(PABA试验)及促胰泌素试验等。(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4)呼气试验 多为14C-三酰甘油呼气试验,脂肪吸收不良者口服14C标记的三酰甘油后,由肺内呼出的14C标记的CO2减少,而粪中14C标记的CO2排出量增多,近年来开展较多的13C呼气试验可观察糖类的吸收情况,对乳糖吸收不良亦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外还有14C甘氨酸呼气试验等方法。

3.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可了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蠕动情况等,对小肠吸收不良,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瘤,结肠癌等有重要诊断价值。(2)B超,CT或MRI检查:可观察肝脏,胆道及胰腺等脏器有无与腹泻有关的病变,对肠道肿瘤性病变也可提供依据,因此,B超,CT及MRI检查对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及肿瘤性腹泻等均有辅助诊断价值。(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对回肠末端病变,如肠结核,克罗恩病,其他溃疡性病变以及大肠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直肠息肉及癌肿,慢性血吸虫肠病等均有重要诊断价值。(4)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对胆道及胰腺的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5)小肠镜检查:虽然小肠镜检查未能普遍开展(新型小肠镜即将问世),但其对小肠吸收不良及Whipple病等有较重要诊断意义,小肠镜直视下可观察小肠黏膜的情况,活组织病理检查可判断微绒毛及腺体的变化等。(6)小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某些寄生虫,如贾第虫属、类圆线虫属等感染大便中难以检测到病原菌,弥漫性小肠粘膜病变,如热带性口炎腹泻、乳糜泻、Whipple病、弥漫性小肠淋巴瘤等,可经口插入小肠活检管吸取小肠粘膜作病理检查以帮助诊断。(7)血清胃肠道激素与化学物质测定。

鉴别诊断

1.急性腹泻

(1)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在夏秋季发病,可行成大,小流行,潜伏期多为1~2天,长可达7天,患者常以畏寒,发热和不适感急骤起病,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10余次至数十次,常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与脱水,粪便在病初可为水样,以后排出脓血便或黏液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粪便培养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中毒型菌痢以儿童多见或年龄较大,体质衰弱,营养不良者,中毒型菌痢有时以高热,抽搐等毒血症症状为主要表现,需以棉拭子由肛门取粪便进行镜检或细菌培养常可明确诊断。

急性菌痢应与阿米巴性痢疾相鉴别,鉴别要点有:

①阿米巴性痢疾多为散发,常无发热,一般无里急后重。

②排便情况,较急性痢疾次数少,量较多,常呈果酱样。

③腹部压痛较轻,多在右下腹。

④粪便中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其包囊。

(2)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形式。

①常由于食物(肉类,蛋类,鱼类)污染而暴发。

②往往同席多人或在集体食堂中多人发病,致病菌以肠炎,鼠伤寒与猪霍乱沙门菌较常见,潜伏期一般为8~24h。

③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常伴畏寒,发热等全身性感染的症状,早期可有菌血症,可伴有腹绞痛,胀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偶有里急后重。

④腹泻水样便,深黄色或带绿色,有恶臭,每天数次至十数次,粪便混有未消化的食物及少量黏液,偶带脓血。

霍乱样暴发性急性胃肠炎型沙门菌感染,患者均有剧烈的呕吐与腹泻,体温初升高,随即下降,常出现严重的脱水,电解质紊乱,肌肉痉挛,少尿或无尿,如抢救不及时,可在短时内因周围循环衰竭或急性肾衰竭而死亡,与其他细菌感染性胃肠炎的鉴别主要是由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中培养出沙门菌。

(3)病毒性胃肠炎: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表现为儿童或成人的夏季流行性,无菌性腹泻,临床特点是高度传染性和极低的病死率,有轻度的发热,不适感,恶心,呕吐与稀便等症状。

主要诊断依据有:

①夏季流行,高度传染。

②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病程有自限性。

③除外其他细胞所致的腹泻。

④粪便中可分离出轮状病毒。

(4)霍乱与副霍乱:副霍乱系由Eltor弧菌引起,流行特点与霍乱不同,多为地方性流行,也可散发或呈跳跃式,此菌的培养特点,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均与霍乱弧菌相同。

①霍乱的临床特点:

A.潜伏期一般为2~3天,也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6天之久。

B.发病急骤,呕吐与腹泻剧烈,呕吐为喷射性,反复不止,粪便及呕吐物为米泔水样,排便量大而无粪质。

C.严重的脱水,可致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严重者可有高热,少尿,无尿,肾衰竭死亡。

D.常伴肌肉痉挛,尤其是腓肠肌及腹肌为明显。

②诊断依据:

A.流行病学特点。

B.典型的临床表现。

C.特殊的细菌学检查与血清学检查。

5腹泻护理

1.2岁以内的婴幼儿要特别注意卫生条件,提倡母乳喂养,科学护理,做好奶瓶与餐具消毒。

2.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变化等情况。

3.急性期禁食:急性水泻期需暂时禁食,使肠道完全休息。必要时由静脉输液,以防失水过多而脱水。要做好口腔护理。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适合养生的运动有哪些
下一组:头疼加头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