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分类: 养生保健 查看: 44
茄子,原产亚洲热带,在全世界都有分布,以亚洲栽培最多,占世界总产量74%左右;欧洲次之,占14%左右。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为夏季主要蔬菜之一。那么,茄子应该怎么定植呢?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茄子的介绍
茄子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见的家常蔬菜。在它的紫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这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茄子属茄科,一年生蔬菜。原产印度,我国普遍栽培,是夏季主要蔬菜之一。
茄子食用的部位是它的嫩果,按其形状不同可分为圆茄、灯泡茄和线茄三种。圆茄,果为圆球形,皮黑紫色,有光泽,果柄深紫色,果肉浅绿白色,肉质致密而细嫩;灯泡茄,果形似灯泡,皮黑紫色,有光泽,果柄深紫色,果肉浅绿白色,含子较多,肉质略松;线茄,果为细长条形或略弯曲,皮较薄,深紫色或黑紫色,果肉浅绿白色,含子少,肉质细嫩松软,品质好。
2茄子怎么定植
1.定植前的准备
闷棚消毒:每立方米温室或棚室,用硫磺粉4克,加80%敌敌畏0.1克和锯
沫8克,混匀后点燃,密封温室或大棚24小时,然后开口放大风。
整地施肥: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粪土混匀耙平,并按55厘米行距开10-15厘米深的定植沟。亩施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30千克,施肥后覆土5厘米(要躲开滴水线)。
2.定植:
以25-30厘米株距摆苗(注意避免苗坨破碎引起的缓苗慢),随后在沟内浇足定植水,渗后培土成垄。第二天覆膜,用1.0-1.2米宽地膜,一次扣两垄,拉成与垄同长,然后用刀片在每个植株位置划成纵口,将苗从口中引出,最后拉紧地膜,用土压严,封好定植口。
3.定植后管理
水肥:定植后3-4天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开始蹲苗,到门茄瞪眼时(13天左右)开始暗沟灌水,地温达到18℃后,明暗沟均可灌水,但要注意放风排湿。门茄瞪眼时,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或磷酸二铵10千克,每隔20天追一次。也可用大民“绿兴”或“云大120”根外追肥。
整枝打叶:采用双干整枝。门茄形成后,剪去两个向外的侧枝,只留两个向上的双干。一般到第7个果摘心,以促进果实早熟。门茄瞪眼时打掉基部3片叶,以后随着植株生长,逐渐打掉底层叶,利于群体通风透光。
采收:
以萼片与果实连接处无白色环带时采收,早熟品种开花20-25天后就可采收
3栽种茄子误区
误区一:茬次多,收入高
许多菜农认为,茬次多收获的产品越多,效益则一定好。但结果往往是茬次过多,效果差,效益低。因为茄子有一定的生长规律,只有遵从这个规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解决方法:利用越冬一大茬,一年种一茬为好,春秋茬则以一年两作为宜。若利用茄子老株再生可续收一茬,价格低时拔秧晾地。每年在夏季留一段时间深翻雨淋降盐,晒垡杀菌,闷棚灭虫,熟化土壤,这样茄子长得好,效益高。
误区二:施肥重,结果多
施肥过多,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系会出现反渗透而枯死,产量自然会下降。特别是温室内温度高,湿度大,有机肥分解快,磷有效性比露地高2~3倍。氨挥发量大,施肥过量极易引起肥害。
解决方法:种过3年以上茄科作物的温室,有机肥亩施用量控制在5000公斤以内,化学肥料施入后掩埋。含盐浓度高的地块,要注重施牛粪、腐殖酸肥和EM菌肥,以提高土壤碳氮比,松土透气,解盐降肥害。补充硼、锌、镁等平衡土壤营养。
误区三:温度高,长得快
茄子对温度上限要求为32℃。温度过高,则呼吸作用增强,生理活动紊乱,抑制坐果,植株徒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产量反而会下降。
解决方法:严格按茄子各个生长阶段所需温度和各个器官生长期适温要求进行管理,遇高温时及时降温,防止高温长枝不长果。
误区四:勤喷药,病害少
很多菜农在茄子的生长中后期,隔2~3天喷1次药,认为药打得勤就可防止病害蔓延。实际上茄子生长中后期勤打药,既会干扰其正常合成碳水化合物,又不利于茄子产生抗生素,抗病能力反而下降。
解决方法:认准病害,对症下药,最好是选含铜、含锌剂,既能杀菌,又能增强植株抵抗病菌侵入的能力,促进茄子生长。改善生态环境,湿度大,株数多,枝繁叶茂,通风不良,天天喷药效果也不见得好。应摘除下部老叶、病叶,提高株间的透光率,降低小环境内的湿度。对于土传病害引起的死秧,应在苗期注重用药预防。如果忽视病源,苗期染病,后期发作,病菌已侵入植株体内,勤喷药也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4茄子的病害及防治
1.茄子黄萎病
发病特征:
茄子黄萎病,定植后不久即会发病,遇低温定植,发病早且重,但以坐果后发病面积最大,病情最重。发病初期植株半边下部叶片近叶柄的叶缘及叶脉间发黄,后渐渐发展为半边叶或整叶,叶缘稍向上卷曲,有时病斑仅限于半边叶,引起叶片歪曲。早期发病茄株呈萎蔫状,早晚或雨后可恢复,后叶片变为褐色,全株萎蔫,叶片脱光,整株死亡。严重时,往往全叶黄萎,变褐枯死。
该病多数为全株发病,少数仍有部分无病健枝。发病时:多由植株下部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发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发病规律:
茄子的黄萎病是真菌浸染引起。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病菌通过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带菌土壤和茄科杂草,借风、雨,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第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进行重复浸染。发病最适温度为19℃~24℃,菌丝、菌核在6℃时10分钟后致死。
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本当及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与非茄科或瓜类作物轮作3~4年;
(2) 选用无病种子和抗病品种;施足腐熟有机肥;
(3) 及时拔除病株深埋或烧毁,并在根际土壤中灌注药液消毒杀菌。
(4)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先用冷水预浸3~4小时,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阴干备用。
(5)药剂防治方法,定植时施药:茄苗定植时用1菌根消1000倍液浸苗根部,定植后并用此药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毫升。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500毫升每10~15天一次,连灌2~3次。
2.茄子细菌性叶斑病
发病特征: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多从叶缘开始,从叶缘向内沿叶脉扩展,病斑形状不规则,有的外观似闪电状或近似河流的分支,淡褐色至褐色。患部病征不明显,露水干前,手摸斑面有质粘感。
发病规律:
该病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依靠雨水溅射而传播,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致病,温暖多湿的天气及通风不畅有利于感病。
防治方法:
(1)与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并对种子采用78——85 ℃的热水处理。
(2)精选 无菌良种,并进行消毒。
(3)对大棚和土壤进行杀菌消毒。
(4)实行全方位地膜覆盖,防止浇水过大,并及时通风排湿。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叶叶青可湿性粉剂5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
5茄子的吃法
茄子的吃法,荤素皆宜。既可炒、烧、蒸、煮,也可油炸、凉 拌、做汤,都能烹调出美味可口的菜肴。吃茄子建议不要去皮。茄子切忌生吃,以免中毒。
1.茄子适用于烧、焖、蒸、炸、拌等烹调方法,如“鱼香茄子”、“炸茄盒”、“肉片烧茄子”等。
2.老茄子,特别是秋后的老茄子含有较多茄碱,对人体有害,不宜多吃。食用后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肠绞痛、意识模糊、抽搐等中毒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3.油炸茄子会造成维生素P大量损失,挂糊上浆后炸制能减少这种损失。
4.在茄子萼片与果实相连接的地方,有一圈浅色环带,这条带越宽、越明显,就说明茄子果实正快速生长,没有老化。如果环带不明显,说明茄子采收时已停止生长,此时的茄子已经变老,影响食用。
5.茄子遇热极易氧化,颜色会变黑而影响美观,如果烹调前先放入热油锅中稍炸,再与其它的材料同炒,便不容易变色。
6.切好茄子后,应趁着还没变色,立刻放入油里直接炸。这样可以炸出茄子中多余的水分,在炖煮时,容易入味。
7.茄子切成块或片后,由于氧化作用会很快由白变褐。如果将切成块的茄子立即放入水中浸泡起来,待做菜时再捞起滤干,就可避免茄子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