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常识 > 内科

6方法让宝宝摆脱睡眠障碍

时间:2023-05-23 分类: 内科 查看: 7

睡眠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目前对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研究结果提示是一种与大脑皮层发育延迟有关的发育性疾病,由于大脑发育延迟而扰乱了正常的睡眠节律,因而出现梦多、睡惊等症状。6方法让宝宝摆脱睡眠障碍?宝宝睡眠障碍或因在父母?一起来看下。

1宝宝睡眠障碍或因在父母

宝宝的原因

1、病理原因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主任黄为民表示,宝宝睡眠不好,先要排除病理上的原因:“如果宝宝在易惊的同时出现枕秃或盗汗的情况,就要怀疑是否缺钙,应该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

黄为民提醒,爸爸妈妈还可以从宝宝的睡眠状态中看出健康问题:“比如,面朝下、屁股抬高,像只青蛙那样趴着睡,常常是因身体有热,有时还伴有口腔溃疡、烦躁不安等。有的宝宝入睡后反复折腾,这常常是因为胃内有积食,还伴有大便干燥、腹部胀满等症状。”

2、缺乏安全感

黄为民表示,小宝宝特别是新生儿,刚离开温暖安全的子宫,来到一个完全陌生嘈杂的世界,除了能分辨妈妈的怀抱与声音外,对身边的一切都有或多或少的恐惧感,这种缺乏安全感也是宝宝睡眠不扎实的原因。

3、白天受过惊吓

黄为民介绍,宝宝的神经系统比较脆弱,容易受惊吓从而影响睡眠,“如爸爸妈妈吵架或谈话声音过高,宝宝都会受惊吓而影响睡眠。另外,一些陌生的访客也会造成宝宝不安,让TA晚上睡不好。宝宝打预防针也是一种不好经历,未来几天都会做‘噩梦’。”

4、乳头依恋

黄为民介绍,婴儿的吮吸行为是天生的,月龄越小的宝宝,越要通过吮吸来获取安全感和满足生理需求,在睡觉的时候,这种需要更为强烈。“特别是人 工喂养的宝宝,由于奶嘴的流量比母亲的乳头要大,往往一瓶奶吃完,宝宝还是意犹未尽,因此人工喂养的宝宝更依赖安抚奶嘴才能入睡。”

爸爸妈妈的原因

黄为民指出,中国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存在不少一些观念、行为误区,比如父母过于积极地参与宝宝的入睡过程,不仅会使宝宝入睡时间长,也会增加宝宝夜醒后再次入睡的困难。

1、同床睡

很多爸爸妈妈为了夜里方便照看宝宝而与宝宝同床而眠,黄为民认为这种习惯不可取。“除了容易发生窒息和压伤的危险外,宝宝与父母同床常会因为大人的一些小动静而睡不好。建议把宝宝放在单独的婴儿床,可以把婴儿床放在父母大床旁边,便于照顾。”

2、整天抱着

“初生宝宝柔弱可爱,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家里老人都对其爱不惜手,整天抱着不愿放下。”黄为民表示,用陪伴、拍抱摇晃或喂奶中入睡等方式哄孩子 睡觉,不仅会延长婴儿的入睡潜伏期,也会导致婴儿夜醒后再次入睡困难。“若婴儿是在完全睡着的状态下被放到床上,其夜醒次数要比那些在犯困但未睡着或是完 全清醒时放到床上睡眠的婴儿多,而且连续睡眠的时间短,整体连续睡眠能力差。”

3、过多关注

黄为民介绍,宝宝生来就有某种感应能力,在似醒非醒的时候能感知他人注视的目光。如果有人看着,他可能就醒来,如果没有人注视,宝宝就会继续 睡。新手爸妈总觉得宝宝怎么看也看不够,往往站在床头良久不离开。有些妈妈害怕宝宝得尿布疹,夜里频繁地查看尿湿情况,也会打断宝宝的正常睡眠过程。另 外,一些爸妈总是担心宝宝会怕黑,往往整夜不关灯,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做法。由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机能差,夜间光亮会改变 人体适应白昼黑夜的自然规律,导致睡眠时间缩短。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宝宝建立一个比较正常的睡眠节律。

4、过分安静

一些家庭非常担心宝宝的睡眠被打扰,在宝宝睡觉的时候不敢发出任何声响,相互交流都要打手势和传纸条。这样就造成宝宝在睡觉时非常敏感,一有响声就惊醒。所以,在宝宝出生的时候就要开始注意,不要刻意安排宝宝在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里睡觉。

26方法让宝宝摆脱睡眠障碍

1、 尽量不要打扰孩子的浅睡眠。宝宝处于浅睡眠状态时,常有睁眼、吸吮、翻身等无意识的动作和声音,像这种情况大人尽量不要去打扰他,他可能过一两分钟又会安静入睡了。同时晚上睡觉时为了保证宝宝浅睡眠、深睡眠周期不被打断,家长应该要选用能保持整夜干爽的纸尿片。

2、 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利于宝宝安静入睡,一般来说,婴儿房的布置要舒适,宝宝房间温度以22~26℃为宜,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冬季可以借助空调、取暖器等设备来维持房间内的温暖,保持室内的湿度是父母常常忽略的,冬季空气干燥,可以在室内使用加湿器等来保湿,夏季卧室要凉爽通风,必要时用空调降温,但要避免风口直吹。安静的环境也是必要的,有些家长会在婴儿房安装隔音纸和隔音木板,但要注意隔音纸和隔音木板的质量,因为质量不好的地板和粘壁纸的胶水会带来甲醛等化学污染,对宝宝的健康造成危害。

3、 慢慢学习形成晚上睡眠的习惯。有些小孩白天呼呼地睡得很香,晚上却不睡,也有些孩子夜里虽然能睡得多一些了,但是每隔两三个钟就要醒来吃一次奶。其实对婴儿来说睡眠也是需要慢慢学习的,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妈妈要帮助他区别白天和黑夜的差异,让他白天更多地醒着玩耍,主要睡觉时间集中在晚上。还有一个是晚上不能吃太多东西,晚上吃东西多了以后,他的血液到了消化道需要消化,在消化过程中就会影响宝宝的睡眠,醒了后大小便又想吃,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而对宝宝夜里最后一次喂养的时间要逐渐推迟,可以每次推迟10分钟,直到逐渐过渡到晚上不吃东西,一般7~8个月的孩子,晚上可以不吃东西了,直接一觉到天亮。

4、 宝宝睡觉时间要定时,不能想睡就睡,一般可以在晚上8~9点间给他喂一次奶,喝奶后让他玩半个小时,排一次小便后再去入睡。

5、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更好地睡眠。白天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做一些适当的运动,他就不会在白天时昏昏欲睡,白天睡多了,晚上也睡不着,另外,适当的运动能让宝宝感到疲乏,有助于晚上睡得更香,但在睡觉前就避免跟宝宝玩得太凶,以免影响宝宝晚上的睡眠质量。

6、 养成宝宝独立入睡的习惯。抱着睡确实能让宝宝获得一些安全感,但容易让宝宝养成一种依赖。随着宝宝长大,养成独立睡觉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但要循序渐进,六个月以下的宝宝可能会有呛奶、胃食管反流现象而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呼吸停止,因此6个月以内的宝宝可以跟家长一起睡,但是到了5~6个月就要慢慢养成宝宝独立睡觉的习惯,但是要放在能看得见的地方,便于观察,防止宝宝从床上摔下来。

3学龄期宝宝的五大睡眠障碍

1、部分觉醒事件:

是此期孩子最常见的睡眠问题,到了青少年期会逐渐消失。部分觉醒事件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如平静梦游、激动梦游、全面暴发的夜惊等,这些表现的共同特征是:突然发生、突然停止。孩子对梦境部分或完全失忆、醒后困惑或心理异常、对次日要做的事情出现遗忘,事后很快回到睡眠状态等。

【治疗方式】注意增加总的睡眠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去除任何可能导致睡眠中断的因素、使孩子带着放松和安全的情绪入睡等。

2、意识模糊觉醒:

所有幼童都会出现至少为轻度的意识模糊觉醒,有时伴有夜惊。这种觉醒经常伴有肢体运动、呻吟或哭叫,年龄稍大的孩子可见肢体抖动、睁眼、出汗等,此时孩子的表情可能是困惑、激动或者沮丧,不会表现为恐惧。

【治疗方式】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必摇晃或呼唤孩子或者开灯,这么做一般也是徒劳的。这些觉醒事件最少持续1-2分钟,最长30-40分钟,常见持续2-15分钟左右。

3、夜惊:

典型的夜惊常常突然发生,孩子惨叫一声突然坐起来,醒后心率加快、瞳孔扩大、行为极端、表情惊恐,但此时虽然孩子看似醒着,实际意识是模糊的。夜惊一般持续时间较短,约几分钟。

4、梦游症:

分为安静型和激动型。

安静梦游症患者起床后安静地走来走去,很少被人注意。梦游者肢体运动通常不协调,行走缺少方向性,不容易辨识。

激动型梦游者会出现一些怪异行为,如在衣橱里撒尿等。梦游时表现出伤心、激动、大声说话等,但话语通常含糊不清、难以理解,持续几分钟-1.5小时,孩子醒后会继续回到床上。

【措施】应当注意防止孩子在梦游中陷入险境,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发现孩子开始梦游时弄响闹钟等。

5、与睡眠相关的呼吸障碍: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在睡眠期间出现部分或完全的上呼吸道阻塞,同时伴有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原因可能与孩子的扁桃体肥大等因素有关。

家长能够在夜间观察到的此类孩子的症状有打鼾、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发绀、睡眠中断,白天孩子表现为鼻道阻塞、用口呼吸、扁桃体增生的症状、晨起觉醒困难、白天过度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

【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2、手术治疗(如:气管切开术、扁桃体摘除术,等),3、机械治疗(如:使用舌固定器、简易呼吸机,等)。

4培养儿童良好睡眠习惯的技巧

1、控制灯光

可以让孩子关灯睡觉,如果爸妈担心的话,可以开个小夜灯,专家指出,孩子大约在3-4个月大之后退黑激素分泌较多,如果房间灯光过量,会无法分泌退黑激素,就容易睡不好。

2、睡前沐浴

帮孩子洗浴的最佳时机点就是睡前1-2小时,可以帮助肌肉放松,在洗澡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做些肢体的互动,帮他手脚稍微按摩一下,洗完澡后帮他擦些乳液都有助睡眠。

3、调节温度

孩子在2-3个月时新陈代谢逐渐增加,或者吃奶就容易怕热,如果睡眠空间闷热的话,就容易睡不好,因此爸妈可以开适度空调,大约控制在24-26℃之间,如果怕孩子着凉,可盖小薄被,或者穿上薄长袖,当然,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所以适合温度因人而异,以孩子手脚不冰冷为主。

4、安抚情绪

睡前不要让孩子太兴奋不要在睡觉前嬉闹和玩耍,因为这样会使孩子过于兴奋而不易入睡。在孩子吃完晚饭后不要参与使孩子子兴奋的游戏,不让孩子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睡觉之前不要做剧烈运动。

5、不要催孩子睡觉

不要急催孩子睡觉,要心平气和。父母焦躁不安会使孩子的情绪也受到影响。不能让孩子有父母想要摆脱他的感觉,否则孩子就会哭闹,不愿上床睡觉。

5家长如何应对儿童睡眠障碍

1、预防孩子睡眠障碍,应从妈妈做起

其实,预防孩子睡眠障碍,可以从孕妈妈做起。只有孕妈妈健康了,生出来的孩子才能更健康。刘主任说,要预防婴幼儿睡眠障碍,孕妇在怀孕期间,就应补充好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正确的睡眠习惯。

2、专家建议:分床睡最健康

造成婴幼儿睡眠障碍有多种原因,其大人小孩同床睡也是其中之一。父母跟孩子由于生活、睡眠习惯不同,同睡一床,容易影响彼此的睡眠质量。大人盖得被子对于婴幼儿来说,过于厚重,容易压迫孩子的呼吸,导致孩子呼吸不畅。就连大人简单的翻身动作,也会影响孩子睡眠质量。而孩子夜间哭闹,也容易令大人睡眠质量降低。刘主任建议,婴儿最好分床睡,有条件的家庭,一岁以后最好可以分房睡。

3、不睡午觉不是错

一般幼儿园都会让小朋友睡午觉,可是总有部分小朋友不爱睡午觉。睡午觉其实只是一种习惯,正如大人是否有睡午觉的习惯,能睡午觉固然好,利于补充下午的精力。但是孩子如果不爱睡午觉,也不要强迫,应顺其自然,只要不影响他人休息就好。

4、创造良好入睡环境

充分了解孩子困乏欲睡的信号。制定一个有规律的睡眠和休息计划,并且坚持执行。

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温度适宜、光线微弱、舒适宁静都很重要,不要频繁地变换孩子的睡眠环境。

即使是出生两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也需要开发睡前常规行为,比如洗澡、按摩等。

让孩子在有睡意但未入眠的时候上床,以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抚慰和放松并且自然入睡。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老人睡眠时刻注意三点
下一组:预防失眠是治疗失眠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