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内科 查看: 6
目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很高,有很多人因为在怀孕期间,多种原因导致孩子出现先天性心脏病,有的先天性心脏病症状并不明显,有的症状比较明显,凡是症状比较明显的表明先天性心脏病比较严重,多数需要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但是症状不太明显的先天性心脏病,能不能自愈呢?来看看吧。
1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症状有哪些
1、先天性心脏病 是一种危害小儿健康、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并不少见,有的生下来就有症状,容易早期诊断,有的生下来很好,以后才逐渐出现症状,也有的外表一直健康但有心血管畸形,往往容易忽略。虽然现在对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都可以应用手术矫治,然而有不少先天性心脏病由于没在及时发现,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去医院看病,已为时太晚,故而失去手术机会,造成恶性后果。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使孩子完全恢复健康的重要关键。
2、 一般来说,家族中没有遗传性疾病,父母健康,妊娠及生产顺利,婴儿发育正常,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机会会少得多。对有上述情况的家庭,父母就应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更加重视。察觉到小儿有下列症状时,首先要考虑到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以便明确诊断,有的放矢地加强治疗:孩子发育迟缓,体重不增、消瘦、多汗,这些是心功能不全或心排血量不足的表现,切莫误认为营养不良或有佝偻病。孩子呼吸急促,喂奶困难或喂奶时呛咳甚至拒食,这些是比较明显的心功能不全的征象。
3、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尤其是肺炎的孩子,可能与护理不当或抵抗力有关,但不乏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病情较重的小儿甚至可有哭声嘶哑和哭之无声,这是由于扩大的心脏或血管压迫喉返神经所致。有些严重症状如小儿紫绀,浮肿等更应想到先天性心脏病,并找医生诊治。儿童诉说易疲乏,可能与心脏疾病有关系,还有的儿童长出气,有的口周发青,这些都应引起重视。
2先天性心脏病能自愈吗
先天性心脏病能自愈吗?如果缺损较小,患者可长期无任何不适或仅有轻度症状,一般不影响正常发育。如果缺损较大可在婴幼儿期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劳累后心悸、气促等。如伴有肺动脉狭窄,患儿在哭闹时可出现紫绀,且在外观上发育较差,体力较正常同龄人弱。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则肺动脉由于血流量增多而压力升高,出现肺动脉高压,会使不适症状加重。
发现孩子患了先天性心脏病,如何选择手术时机呢?一般来说,室间隔缺损的自然转归有三种可能:自行闭合、进行性加重或恶化继而死亡。一般情况下,小的室间隔缺损有可能自行闭合。缺损越小,闭合率越高,且5岁以内闭合率较高,5岁以上闭合率较低。缺损大于5毫米,应尽早在婴幼儿时期做手术,以避免出现肺动脉高压或心衰。小于5毫米的缺损由于左向右分流量小,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亦有可能在婴幼儿发育时期自行愈合,因而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我们可以加强观察。如果大于6岁缺损仍未闭合,则不应再等待,因为患儿容易继发感染甚至心内膜炎,可危及生命。如果缺损很大,患儿的颜面、口唇及指端出现紫绀(医学上称为艾森曼格氏综合征),则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而只有考虑做心肺移植了。
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是由心脏外科医师采用人工心肺机,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直视手术修补缺损。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该手术的安全性已很高,手术死亡率已降到0.5%~1%,甚至更低。近年来亦有人研究用导管技术来修补缺损,对某些小缺损有比较好的效果。
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手术后一般都可正常生长发育,过 正常的生活,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一般也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成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婴儿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等四类占绝大比例,除法乐氏四联症外,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中有一定比例的患儿具自愈可能不需要任何药物及手术的干预治疗。
所以,人们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应该树立正确的认识,使患者早期得到治疗。另外,妊娠期间,应避免接触一些有害因素如放射线、有害气体、毒副作用大或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等,特别是在怀孕早期,胎儿更易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发育异常。现在的检查手段如超声心动图等,可辅助早期诊断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国外已能在孕晚期诊断胎儿是否发育正常,如果发现胎儿有先天性心脏病,早期即可得到诊治。
3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的区别是什么
心脏病是个很大的概念,包括很多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临床类型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心脏瓣膜的缺陷,法洛四联症等等。
后天性心脏病也有很多类型的,比如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风心病,这些都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脏问题,比如肺心病是由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心脏失代偿期,使心脏功能受到遏制,高心病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出现心脏功能受损等等。至于你说的跳动频率问题,没有什么可比性,这就是一个心率的问题,多半心脏病人的心率是要快于正常人的。
指导意见:
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主要是有以上的区别,一般先心病只能手术治疗;而后天性心脏病多半是功能的减退。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我们应该去关爱心脏病患者,让他们不再为了自己有病而难过,开导他们,让他们快乐才是治本之道,保持乐观的思维,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我觉得都要有我们的关爱才是最重要的。
4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几个常识
先天性心脏病是在胎儿时期心血管系统部分发育异常的结果,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有遗传因素。妊娠期孕妇身体对外界异常的反应,如过敏、高烧、病毒感染等,可能影响胎儿心血管系统发育。
绝大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都在出生当即即可被发觉,如大的室间隔缺损、未闭的动脉导管以及面色青紫复杂的先心病。部分患儿是在出生后3—6个月或1周岁以后才被发现,小儿呼吸及心跳快,哺乳困难,生长发育障碍,哭闹时出现紫绀或昏厥。病儿体弱多病,在季节变换时,反复发烧及肺部感染。平时饮食过量或活动量过大或哭闹时也发病。症状似感冒或肺炎,实际是心功能不足引发的。先天性心脏病通常可以通过无创的心脏超声明确诊断。部分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行心导管才能明确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一般取决于畸形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适合手术矫正者的手术时机及术前心功能状况,有无合并症而定。无分流类或者左到右分流类,轻者无症状、心电图和X-线无异常者,以及中,重度均可通过手术矫正,预后较佳,若已产生严重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则预后较差,右至左分流或复合畸形者,病情较重者,应争取早日手术。轻者可选择手术时机,以10岁左右为佳。
饮食方面食用普食,半流质高蛋白低盐高纤维素饮食为主,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限制烟、酒、茶、咖啡及刺激性食物。
温馨提醒:先天性心脏病如果确诊,则最好选择合适的年龄及早治疗,以防拖到后面病情恶化。
5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治疗误区
先心病无症状不要紧
由于人的心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所以即使患者有先心病,有些人平时无明显感觉,只是心脏能听到杂音。像上述提到的无明显症状,只是能听到杂音绝不代表没事,等到症状明显时,有的原来能治的,现在不能治了;有的甚至引发了并发症并引起生命危险。
盲目相信先心病可以自愈
很多患儿家长听说先心病可以自己愈合长好,因此盲目认为自己的孩子也能自愈一直没有手术,直到在入学体检时被查出来,耽误了孩子上学。李小波主任提醒,只有极少数缺损小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在3岁以内有一定自愈的可能,大部分先心病需要手术治疗。
孩子太小无法承手术风险
很多家长认为患儿年龄小,抵抗能力差,想等小孩长大再治疗,这是临床上先心病延误治疗的常见原因。很多患儿在等待中丧失最佳治疗机会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易留下后遗症,有的甚至因此引起心力衰竭、细菌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其实,为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任何疾病的治疗都有一个最佳时机,先心病也不例外。及时的诊治能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并发症,并能降低死亡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进步,年龄因素不再是先天性心脏病的绝对禁忌症,在医疗水平高超的医院即使小婴儿也可以成功手术。早期进行先心病手术可减小患儿的心功能损害,而且年龄小无心理影响,不致有人格障碍,也没有美容问题。
医生会根据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患儿全身功能状态、心脏病发展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综合评估后决定最佳手术时机。先心病可以采取常规手术、介入手术、小切口手术、胸腔镜手术、杂交手术等方式治疗。
先心病吃药可以治好
有一些患儿家长认为先心病做手术风险大,费用高,寄希望于药物治疗,四处寻找特效药,因此耽误最佳治疗时间。李主任介绍说,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因而必须通过手术矫正畸形,药物只能用于预防并发症等辅助治疗。
先心病治疗效果差
很多患儿家长会有这种悲观的看法,尤其是在农村等经济落后地区,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一般是当地的医疗条件落后或是没有及时治疗导致病情恶化。李小波主任强调,随着医疗设备和技术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先心病均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总的成功率在95%以上,简单先心病如单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成功率几乎达100%,术后可恢复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复杂先心病在手术时机恰当、技术保证的前提下,也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可以胜任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