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常识 > 内科

同步拯救衰弱的心脏

时间:2023-05-23 分类: 内科 查看: 12

引起心衰的疾病不同,临床表现也就各异。由于老年人全身的脏器逐渐老化,功能减退,神经反应迟钝,加上多种疾病并存,各种疾病相互干扰,使得其所患的心衰症状多不明显,有的极易与其他疾病的症状混淆。尤其在心衰的早期,有的老年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有疲劳感。

1情绪低落容易导致心脏衰弱

《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上刊登了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抑郁能够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衰的风险;应用抗抑郁药物可以缓解抑郁的症状,但不能减轻心衰的风险。

该研究调查了1.3万名冠心病患者,其中1377人患有抑郁。分析发现,患抑郁者,心衰的发生率是无抑郁患者的2倍。在控制了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后,心衰的发生率会有所降低,但仍然比无抑郁患者高出50%。同时,研究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查阅并分析患者的用药记录后发现,虽然抑郁可以增加心衰的风险,但使用抗抑郁药物并不能降低这种风险。

针对这一结果,美国犹他州默里市医学中心流行病学家,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海蒂·梅博士认为:“抑郁不仅会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衰的风险,早期的研究已经证实,抑郁还可以增加健康人群心衰的风险。由于抗抑郁药物能够减轻抑郁的症状,大家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它能够降低心衰的风险,但结果却不是这样的。”

梅博士认为:“抑郁患者通常不会遵守有益于心脏健康的规定,如合理饮食、运动等,因此医生应该向这些患者一再强调,遵守这些规定的必要性。”

美国杜克大学行为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雷德福·威廉斯博士认为:“抗抑郁药物不能降低心衰风险这个结果使人感到沮丧。认知行为治疗,通过教给患者一些技巧来应对一些消极思想,可能会有所帮助。”目前,威廉斯博士已经获得资金支持,来研究行为治疗的有效性,他开发的应对技巧的课程已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初步效果。

2同步拯救衰弱的心脏

60岁的王女士原本是一个爱运动的大学老师,近3年来活动能力却逐渐下降:原来可以一口气爬到5楼,可现在上2层都要歇两次,散步的习惯也不能坚持了。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告诉她得了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力衰竭。她在医生的建议下植入了三腔起搏器,进行再同步治疗。半年来,她感觉自己像换了一个人,爬楼、散步都和没得病时一样。她逢人便说,自己是得益于心衰的再同步治疗。

心衰的再同步治疗

目前心衰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包括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以及拮抗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的药物,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及增加心脏收缩力。

虽然应用药物可缓解症状,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仍不能阻止心功能衰竭的进行性加重。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出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临床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中重度心衰患者存在心脏运动不同步现象。这就像多人划船一样,大家步调一致划船就会事半功倍;如果各自为政,相互不同步,船就不能快速前行,甚至会在原处打转。

在发生心力衰竭时,心脏运动会出现不同步的现象。比如心房和心室运动不同步、左右心室运动不同步、左心室内运动不同步等。

所谓心脏再同步治疗,是指在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的外膜中植入电极,通过起搏的方法使心房和左、右心室按顺序运动,使心脏房室运动的同步性得到恢复。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心脏再同步治疗不仅可以缓解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延缓心衰患者的病程和改善预后。

目前心脏再同步治疗已经成为伴有心室运动不同步的中重度心衰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由于经济原因以及植入技术的限制,目前这种治疗方法在我国应用数量尚少。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植入技术的推广,相信将有更多的心衰患者从心脏再同步治疗中获益。

哪些患者适合做心脏再同步治疗

根据国际和国内心力衰竭治疗指南规定,凡是符合以下条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

3心脏杂音不全是心脏病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做体检的时候害怕孩子得病,尤其是一些先天性的,心脏病检查中父母可能会被告知孩子“心脏有杂音”,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心脏杂音不都是“先心病”。

不少幼儿园都有体检,当部分父母看到孩子的体验报告中说“心脏有杂音”后,十分紧张,以为孩子患了先天性心脏病。其实,“无害的”心脏杂音很多。耳朵灵的医生在安静的屋里听诊,可发现30%的孩子有杂音,也有的因患感冒使杂音变强而被医生听到。

心脏有杂音并不是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并不是简单的“心脏有杂音”就能判断的。先天性心脏病并不是遗传病,致病原因非常复杂,且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专家表示,此病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般而言,患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在刚出生或是出生后1周就出现症状,而在3个月后才出症状的,可认为不是重症心脏病。

因为若患上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不久,皮肤便不像新生儿那样呈粉红色,而是呈紫绀色,这种青紫现象也不是始终可见的,只有在孩子哭时才出现。

在婴儿3个月后确诊

因此,是否患复杂、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凭症状一看便知。重点是父母如何早期判断孩子患非复杂型的先天性心脏病。

若父母在婴儿3个月前,听说其心脏有杂音,或是无意中发现有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症状,不要太早判断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慌乱地四处求医。专家说,具体能确诊婴幼儿患上此病在其3个月后。于主任说,由于满3个月前的婴儿心脏发育还不完善,出现上述症状并不罕见。如婴儿3个月后仍然不能吃很多奶,且很快会将奶头吐出;尽管身体没有发紫,但经常呼吸急促,呼吸次数增多,总体来说呈现出比一般孩子发育落后,有这样的症状时,父母就应立即带婴儿前往医院检查。

链接: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准妈妈在怀孕期间,特别是头三个月,可能服用了对胎儿有害的药物,或是由于周围环境污染带来有害物质,导致胎儿心内结构发育出现停顿、混乱或出生后应该退化的组织未能退化,即可形成心脏内缺损、各部分连接异常、发育不良、闭锁或出现异常通道。

慎重对待孩子的体检结果,一定要到专业医院确诊,不可盲目就医。

4最能保护心脏的10种食物

1、燕麦

早晨可以选择吃一碗燕麦作为早餐,它所富含的欧米茄-3脂肪酸、叶酸和钾对心脏都很有好处。同时,燕麦还是一种纤维含量非常高的食品,能很好的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帮助保持动脉血管的通畅。还可选择粗燕麦或是燕麦片,但要避免选择那些速食燕麦制品,因为其所含纤维量会比较少。如果还能再吃一根香蕉,就能再多摄入4克的纤维。

2、鲑鱼

因为含有非常多的欧米茄-3脂肪酸,所以鲑鱼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和减低血液粘稠度。每周两餐,就能将受心脏病攻击死亡的概率降低三分之一。鲑鱼还含有一种叫做虾青素的物质,是一种非常强力的抗氧化剂。

3、鳄梨

做沙拉时不妨放些鳄梨,为你的饮食添加些有利心脏健康的优质脂肪,这里所说的优质脂肪就是含有单元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这种脂肪能帮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的含量,同时提高体内高密度蛋白质胆固醇(“好”胆固醇)的含量。食用鳄梨能让你同时摄入多种类胡萝卜素,特别是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对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橄榄油

橄榄油所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所有食用油品中最高的,能有效降低体内“坏”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减低心脏疾病的患病风险。研究发现,居住在希腊的克里特人体内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但却很少有人死于心脏病,原因就在于他们长期食用富含“好”脂肪的橄榄油。尽量选择特级初榨的油品,因为最少的加工程序保证了营养没有过多的流失。

5、坚果

核桃、腰果、杏仁等坚果都含有大量的欧米茄-3脂肪酸和单元以及多元不饱和脂肪。吃的同时,还能摄入膳食纤维。和橄榄油一样,坚果也含有大量的“好”脂肪。

6、莓子

不论蓝莓,黑莓,还是草莓,只要是你喜欢吃的,他们都含有能够消炎的成分,能够降低心脏病和癌症的患病风险,有利心血管的健康。

7、豆子

小扁豆、鹰嘴豆、黑豆还有腰豆都含有大量的纤维,同时富含欧米茄-3脂肪酸,钙质以及可溶性纤维。

8、菠菜

菠菜所含有的叶黄素、叶酸、钾和纤维能够帮助心脏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但是只要多吃蔬菜对于心脏都有很好的强健作用。研究发现,相较不吃蔬菜的人群,每天吃两份半蔬菜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下降了25%。

9、亚麻籽

亚麻籽富含欧米茄-3和欧米茄-6脂肪酸,少量食用对心脏健康有很大的好处。一碗燕麦粥或是全麦粥,再加上一点点亚麻籽,就是一份最好的心脏健康早餐。

10、大豆

大豆能帮助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而且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依旧是人们保护心脏摄入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吃豆腐和喝豆奶都是不错的选择,早餐时喝杯豆奶也能更好地补充燕麦粥所不能提供的营养。

5心脏病的人吃什么会不容易犯心脏病

凡是辛、辣有刺激的食品尽量少吃,不能吃太油腻,要少盐。烟、酒尽量减少。注意补充饮水。

可以吃富钾的水果、蔬菜。如香蕉、苹果和大豆。

心脏病人,不单是重视能吃什么和不能吃什么的问题,更加重要的是,如何预防心脏病的发作。

如何预防,请参考下面文章:

预防心血管病 攸关性命的重要事情

一、关注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

在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掉;每22秒钟就有一位同胞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继续呈上升趋势,死亡多发生在创造力最高、对社会和家庭贡献最大的年龄组,它的危害无年龄、身份、地域之分。

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体出现机能退化。人们承受着社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压力,透支生命和健康,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发病人群不断增多,并逐步年轻化。中青年人大多为生活和前途疲于奔命,总认为自己年轻精力旺盛不会生病,半数男性因工作压力导致高血压,患了高血压却仍然蒙在鼓中。

机关企事业负责人、公务员和年轻商务人士,长期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不规律的差旅生活、频繁的应酬,导致血压不稳,高血压已成为白领人群的职业病。即使测出收缩压在120mmHg—139mmHg、舒张压在80mmHg—89mmHg,也应引起注意。因为这一血压范围被称为“正常高值血压”,是高血压的临界危险边缘。他们发生心血管危险也显著增大,一半以上将演变为高血压。

高血压不单严重损伤到心、脑、肾、眼睛器官,甚至引发如脑卒中、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和眼睛失明等疾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也导致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生,科学家发现微小动脉变化,可以及早地预示高血压的发生。ED是男性特有、非常准确、无声的高血压预警信号。ED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并发症,它不仅是性生活不行,而是引起整体健康在下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性命,性命, ED不仅关乎性,更关乎命。

高血压平时没有症状,人们容易忽视,无动于衷。最初不会给患者什么感觉,可它一发作就会致人死亡或残疾,出现脑出血、心功能衰竭等猝发疾病。死亡率较高,即使是幸存者也会遗留偏瘫或失语等后遗症,是令人可怕的“沉默杀手”。

心脏病是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死亡率仍远远高于癌症。20%~30%的冠心病患者并无心绞痛,而以猝死为第一症状。目前,心脏病是全球女性第一杀手,超过三分之一妇女因心脏疾病或中风而去世。其死亡率仍远远高于癌症。

在家庭中,妇女总是担当了护理和关照丈夫和家庭成员的角色,过多关心丈夫和家庭成员,关心丈夫甚于自己。无暇顾及自身的健康,甚少关注、了解自己心脏的健康状况。妇女发生心脏病时的症状可能不像男性那么典型,甚至有时隐晦不明,疑似其他的毛病。女性心血管病的现实危险,往往被人们被忽略。

许多女性丧失了对自己心血管病的警惕性,对憋气、咽喉不适有关症状缺乏警觉,不理解大便用力、摒气也是促发心肌缺血的诱因;对不良情绪缺乏疏导;没有定期体检和必要的医学监督;对已有的危险因素不加控制,长期放任自流,失去治疗时机,造成致残或者死亡。

妇女心脏病可能的征兆包括:胸部中央的沉重感、压迫感、闷胀感、扭紧感;胸痛可能延伸到颈部、背部、手臂、上腹部,引起胀痛、发麻;胸痛时常伴随冒 汗、恶心、呕吐以及不明原因的倦怠,无缘由的紧张,腹部胀气感,背部肩胛间疼痛等。在老年妇女(特别是患有糖尿病者)中,这一情况尤为突出。

妇女进入更年期,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和消失,体内雌激素分泌日渐减少。由此,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血脂尤其胆固醇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凝聚力和吸附力增强,冠脉容易发生血栓。因而造成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绝经后的女性患心脏疾病的风险更大,具有更高的发病率。

老年女性即使与子女共处,也大多忙于家务和带孙子。她们极少体检,不重视也没有机会获得相关的保健防病信息,更不懂得哪些是应该引起警觉的心脏病的危险症状。越来越多的子女忙于自己的事业和工作,无闲照顾老人。对于老人而言,突发心脑血管意外、心梗猝死是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威胁之一。

女性在现代家庭中是至关重要的一员,自身更应增强对心脏疾病的认识,和疾病预防的意识。母亲的健康关系着子女的健康成长,以及家庭的和睦与幸福,作为每一个家庭成员也需要关注女性心脏健康,尽力创建健康和谐的家庭。

二、预防心血管病 攸关性命的极其重要事情

1、高血压 可能随时引爆脑卒中

只要是高血压患者,就存在可能发生脑卒中的危险。血压在夏季会自然降低,不少高血压病人因而忽视治疗,自测、服药都暂停,结果每当到秋冬季节气温一下降,高血压立即发作,严重的还会“引爆”脑卒中。平时必须积极主动预防。

每天早上醒来后,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而每天傍晚五六点,也是一天中血压偏高的两个小高潮。在这两个时段中,高血压病人都需要格外当心。

2、要想有效地预防心脏病、脑卒中,定期自测血压是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

(1)高血压,是许多重大慢性疾病的警讯

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脑中风、冠状心脏病、动脉硬化、肾功 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的重要威胁因素,患者还常常伴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心律不齐,也是疾病的警讯

心脏内的激动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更快、 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 生改变,就叫“心律不齐”。冠状动脉心脏病、心肌病变、心脏衰竭、高血压、 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精神疾病等疾病,皆可能有心律不齐的症状。

当人体处于心、脑血管病或其它慢性病前期,心血管系统系统会出现心慌、 胸闷、气短的情况,伴有心律不齐和血压不稳现象,是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3)及时听取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及早发现慢性疾病的隐患

每天定期定时的连续测量血压,不仅能够监测自身血压变化的情况,同时也能

够监测自身健康情况的变化,并能够及时听取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配备一台瑞士保健专家生产的血压计,作为居家血压测量时的最佳伙伴。“带心律不齐警示功能的全自动臂式电子血压计”,它拥有世界最优秀的血 压测量技术。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可正确判读心跳过慢、心跳过快、心房早搏、 心室早搏引起的心律不齐,并显示心率不齐警示符号。可在心脏早期出现异常 时,提醒您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实施相应的治疗,为健康争取时间。

预防心血管病,定期自测血压是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卫生部号召:在家定期自测血压,可以提高治疗的主动性。对控制高血压有积极意义,对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的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普通人群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平时必须严密观察,特别是 现在30多岁的年轻人血压升高也逐年偏多。如发生脑卒中,后果将十分严重。

三、防患于未然 为心脏保驾护航

1、心脏疾病 损失巨大

心动骤停,由于突发性,而且20%的人没有任何先兆,病情发展极快。心脏性猝死无法预测,在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心脏性猝死。

在医学上有“黄金四分钟”之说,要抢救心脏猝死者,必须在最初4分钟内进行,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即降低10%,如果时间在4分钟以上,即使把他们抢救过来,患者不是脑死亡就是植物人,超过10分钟抢救治疗,已基本毫无意义。

全国每年约100万人猝死,多数发生在救护车往医院路上。即使当救护车在接报后1分钟内响应,如果遇到路上堵车,到现场时候一般已超过抢救的“黄金时间”,无法提高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心脏性猝死,抢救成活率达不到1%

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心血管病使许多患者致残或丧失劳动能力。由于心脏病时常有复发的可能,因此一旦得病对人的劳动能力影响是终身的, 心脑血管病属于不可以逆转性疾病,治疗花费巨大。无法达到彻底根治,仅仅能够减轻、缓解病情,延缓病变。患者要终身服药、定期复查,花费支出庞大。

2、远程监护心脏 为心脏保驾护航

心脏病具有突发性强的特征。有些症状因发作时间短、发作无规律性,往往是患者来到医院,在做检查时又捕捉不到心电异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而不能得到及时的医学治疗。因失去宝贵的早期诊断抢救时间,而导致死亡。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急性突发事件,其中有超过70%以上发生在医院之外,

然而,我国现阶段对心血管疾病的控制还是以治疗性干预为主,甚至是“过度治疗”。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测和预防性干预仍是一片空白。建立有效的、可以延伸到家庭的救护体系,是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的有效途径。

最新面世的“护心宝”,凝聚了当今最尖端的技术,除具备强大的商务手机功能外,还可以测量血压、心电和心脏监测。只要30秒,就可简便地用手机自行采集心电图,将信号发送到“远程心电监测中心”,随时、随地实现心脏监护。

“远程心脏监护系统”,将现代医疗技术和先进IT、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 能够提供实时的远程心电监测和有效的院前预警。配备专业的诊疗医生,为入网用户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为广大的亚健康人群,为心脏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提供一个维护健康的最便捷的办法。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联系紧急救援。对减少心脏病突发事件,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著名心血管领域专家胡大一教授指出: “尽管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也研发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对抗心血管疾病,但这些先进技术成本很高,无法在许多欠发达国家推广应用。即使发达国家,在用先进医学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为再先进的技术和药品都并没有减少发病死亡率,都是一种结果的延缓,对患者是痛苦,对社会是负担。“

胡教授指出: “10个心肌梗死,有9个是可被预测;6个心肌梗死,5个是可被预防的。” 而日益增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通过采取简易可行、价廉和有效的措施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和吸烟)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可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我们必须早日有的放矢地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可尽早降低日后发生心血管病的几率,更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医疗开支,减少疾病的痛苦和患者家庭的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预防心血管病等慢性病,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我国医学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过:“花一快钱预防,可以节约8.59元的治疗费用,可以节约100元的抢救费用。”

预防心血管病,是攸关性命的极其重要事情。胡大一教授强调说:“现在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未来心血管疾病还要夺取多少人的生命,缩短多少人的生命,完全取决于我们现在的反应和行动,无论是公众还是医务工作者,都要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的维护和基本的预防作为自己的责任。”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令肌肤光彩的六大排毒妙方
下一组:老人睡眠的禁忌都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