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3
有很多老年人在生活中会出现嗜睡症的表现,导致白天睡眠过多或者没事就想睡觉等。那么,导致老年人嗜睡的原因是什么,老年人嗜睡是怎么回事呢?专家表示,老年人嗜睡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脑部因素、身体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等。老人突然出现嗜睡的症状,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时前往医院查明病因,以免耽误病情。
1推荐老人养生保健四道美食
一、白果萝卜粥
材料: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做法:
1、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
2、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二、清蒸甲鱼
材料:甲鱼,鸡精,料酒,葱,姜片姜末,盐。
做法:
1、将甲鱼宰杀后,斩去头和爪尖,洗净。
2、把葱姜放一些在甲鱼肚子里,将盐、葱、姜片放在甲鱼上面,再倒入料酒。
3、水沸后约蒸40分钟至软烂取出。
三、莲子百合红豆沙
材料:红豆500克、白莲子30克、百合10克、陈皮适量、冰糖约500克。
做法:
1、先洗干净红豆、莲子、百合,清水泡浸两小时。
2、煮开水,把红豆(和浸豆水)还有陈皮、莲子、百合放入锅中。
3、煮开后用中慢火煲两小时,最后才用大火煲大概半小时。
4、煲至红豆起沙,同时还有适量水分,就可以加糖调味,甜度根据各人所爱。
四、百合薏米腰豆粥
材料:薏米50克、大米50克、百合15克、红腰豆50克、清水2000克、蜂蜜4茶匙。
做法:
1、煲滚清水,放入红腰豆,煲滚后改慢火煲约半小时。
2、红腰豆酥烂后,加入冲洗干净的百合、薏米、大米,煮至薏米热烂。
3、煲好后开盖梢放一会,加入蜂蜜调匀,出锅即成。
2老年人的生活应当如何安排
1、做好“减法”
储蓄不是越多越好,也没有必要像年轻人那样定一个目标去追求多少数额。这时的“加法”也已经做完,退休后的物质准备已经结束,这个阶段需要开始做有计划科学的“减法”。我们说的做“减法”,就是将做“加法”阶段积蓄的养老储备资金(包括保险金、有价证券、现金储蓄、固定资产等所有可消费资源)有计划的消费掉。
有计划科学的做“减法”,就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家庭因素、可利用资源等因素,对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和消费进行全面的科学安排,使自己最大可能的利用已有资源和条件,最大限度的得到应有的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做“减法”当然要留有余地,切忌吃光花净。一方面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计划再周密,也有意想不到的地方,何况老年人本身就有很多不确定的情况随时发生。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到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因素,特立独行往往会陡然增加各种风险。我们在把我们自己的生活安排好的同时,没有必要去妨碍其他人什么;相反,我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时,还会为亲属、朋友、邻里等提供某些便利或减轻他们的负担。
2、正确对待家庭地位和位置的转换
虽然人与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就大多数人来说,退休之前的家庭地位主要是主导型为主。退下来之后,这种主导型的位置也应当有所调整,尤其是在两三代、甚至四代人共同生活的大家庭里。实际上决策权和主导权在退下来之前就已经开始移交,真正退下来之后不过是全面移交罢了。
儿子不听老子的话才带来了家庭一代一代持续的兴旺发达。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老年人及时退出家庭的主导权只是适应了社会和家庭的发展规律而已。
老年人的这种角色转换,从根本上讲是主观认识上的转变。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对这样一个发展规律真正认识了,才有可能去做,并且认识的越早越主动,认识的越彻底效果就越好。当然这种认识转变是渐进式的,而转变的方式也因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千差万别,但这种转变却是必然的、必须的、不可悖逆的。这也是自然法则的必然。
这种角色转换当然也有例外。空巢家庭、孤寡家庭等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些老年人不但不需要放弃独立自主的生活意识,反而应当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坚持必要的资产及生活的主动权,防止完全被动性的由他人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和去向。
3、及时调整对待家庭成员的心态
这主要是说调整老年人在家庭生活中对待其他家庭成员的态度。由于家庭主导地位和方向的转换,所有家庭成员都在逐步产生心理上的些许变化,这种不同家庭成员间心理变化的不断累加,必然会表现在具体的家庭事务处理方面,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各自对待家庭成员的态度。
比如家庭对外事情的决策,孩子们以前可能主要会听家长的意见,甚至会依赖家长作出决策,随着家长主导作用的弱化和消失,孩子们开始尝试自己独立自主作出决策,甚至开始不再征求家长的意见。这时的家长最忌讳的是指责孩子们,相反应当赞同和支持孩子们这样做。这时的家长需要消除自己心里的不平衡感,更不应当有丝毫的失落感,而是要努力平和地接受、理解、支持、乐见这种现实。
又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话题内容,之前的家长谈话时可能会居高临下,要求多、批评多、指挥多、讲自己的经验多。而现在需要的却是平等礼让对人,需要多念叨孩子们的好处,多支持孩子们要做的事情,多表扬和鼓励孩子们对家庭所作的贡献,多做一些减轻孩子们各种负担的具体事情。同时,避免反复讲自己已经说过无数次的历史“闪光点”,也不要轻易再讲已经成为过去的“家庭贡献”,更不要经常搬出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炫耀甚至要孩子们继续发扬。
4、必要的活动不能减少。
从繁忙的岗位上一下子退下来,同时退出家庭的主导位置,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反差,伴随而来的失落感、空虚感、被轻视感是很自然的。
人都需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生活方式。没有这个较为固定的生活方式,人们会感到没有方向感,心理感受会无所适从,因而也就感觉空虚和无所事事。所以,在前一个生活方式被打破之后,就需要尽快建立一个新的比较稳定的生活方式。
退休后的生活方式最好是劳逸结合的模式,具体可以这样来描述:必须有事干,但不能累着;必须有规律的休息,但不能长期没事干。具体说,干事时不能太累,休息时不能太闲。在这里,掌握自主掌控权是关键。有的人退休后发挥余热,再挣一份工资增加了收入,但参与不能投入太深,更不能委屈自己换取额外收入。当然,适量的工作(如顾问类岗位)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制定有特色的休闲计划,或者每年定出出游计划,脑体结合散散步宽宽心。不过,无论如何也不能没有计划、没有规律的窝在家里睡觉看电视,这是对身体最直接的摧残!
3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五大要点
一个中心,是指以健康为中心。
有人戏称:“青年人用健康换金钱,老年人用金钱换健康。”此话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年轻人忙事业,忙家庭建设。现在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年轻人不同程度地透支生命,用健康的体魄赚前途、换金钱。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已经对社会和家庭尽了义务,作了贡献,所以到了晚年应该不再是追求事业或金钱,而是要以健康为主题。
退休以后,老年人主要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在家安度晚年,另一种就是再就业发挥余热。但无论干什么,都应该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果与健康的目的相矛盾,就不应该去做,就要坚决纠正。有的老年人退休后,什么事都不做,什么事都不想,一心享清福,结果缺少必要的活动,很快便疾病缠身。有的老年人不太愿意歇下来,为了赚钱而不顾惜自己的身体,结果因操劳过度而病倒,甚至丢掉了性命。这样的退休生活方式都是错误的。实际上,老年人做到身心健康,不给社会和子女添麻烦,就是对社会和家庭的最大贡献。
二个要点,是指潇洒一点,糊涂一点。
潇洒,即自然大方,轻松自如,不受拘束。退休后,不再为单位复杂的人际关系所累,不再受严格的作息制度限制,也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应该说已经具备了潇洒生活的基本条件。既然如此,“何不潇洒走一回”呢?
有位老人中年丧偶,自己辛辛苦苦地将5个子女抚养成人。晚年苦尽甘来,子女们都各自事业有成。但他仍然独自过着清苦的日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出门舍不得坐车,晚年生活质量不高。老人逝世时,子女们却惊奇地发现,他居然有十几万元的存款。人活着,当然不能完全为了物质享受,但到了晚年,有了一定的消费实力,为什么不可以把生活安排得宽松、舒适、丰富一点呢?人们生产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啊!
糊涂一点,并非说人到老年就不要学习、不明事理或者思想糊涂,而是说要淡泊一点,看开一点,不为日常琐碎事所捆扰。通俗地说,就是小事上随意一点。人生苦短,生命第一,何必对日常生活中那些无聊琐事斤斤计较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一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会使自己生活得更轻松、更愉快、更充实。
三个忘记,是指忘记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
忘记年龄,是说老年人没有必要总在心里惦记着一个“老”字。有的人常常叹息“岁月催人老,时光不饶人”,甚至害怕过年过生日。其实,年龄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可分为“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一般情况下,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日历年龄”,又称“年代年龄”或“时序年龄”,计算单位为年。“生理年龄”又称“生理学年龄”或“生物学年龄”,是指从生理学和生物学角度来衡量人的年龄。“心理年龄”则是指从大脑功能和心理衰老程度来衡量人的年龄。“日历年龄”的“老”,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身体的衰老程度,如果用日历年龄来与生理、心理年龄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有的人是未老先衰,有的人则是老而不衰。比如,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快乐老人——宋书如,从“日历年龄”来讲,她是一位老年人,已经82岁了。但是,如果从“生理年龄”来讲,她还只是一位中年人,思维活跃,身手敏捷,活动自如。尤其可贵的是,从“心理年龄”来讲,她甚至只是一位年轻人,从不看重自己的年龄和生死,整天阳光灿烂,穿着时髦,一副健康快乐的心情。
忘记疾病,并不是说老年人有病也不要去治疗,而是不要过度担心自己的疾病。人老了,难免会有病,但不必对所患的疾病过分地担心和害怕。对常见的老年性疾病,理当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但防御过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有的老年人虽然没有什么大病,却总是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而到处求医问药,或对照着医学书籍自己“找病”。这种对疾病过度恐惧的心理状态是非常有害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本来没病的人,也可能“怕”出病来。不要怕病,但有病也不要讳疾忌医,积极治疗就是了。
忘记恩怨,是指老年人要忘记过去的恩恩怨怨。人生旅途上总会经历一些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和恩恩怨怨,不必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有人说:“伤害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记住那些令你不快的事情。你‘怀念’它一次,它就伤害你一次。”为什么要自己伤害自己呢?我国科学工作者对长寿老人的凋查结果表明,性格开朗、心态平和是他们的共同性格特点。老年人要想获得平和的心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宽容、豁达,给记忆装一层滤网,滤去过去的不愉快,只留下快乐与自己相伴。
四个有,是指有个老伴、有个老窝、有点老底、有几个老友。
有个老伴,是指夫妻白头偕老当然最好,不幸丧偶之后,也应该找个合适的伴。俗话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老夫老妻在一起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儿女再多也比不过夫妻之间的相互照应。即便是再婚的老年夫妻,相互的关照也要比子女的及时、周到、细致。老来有个伴,精神上可以相互安慰,生活上可以相互照顾,这种感情是其他亲情关系无法替代的。
有个老窝,是指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有个老人怕自己身后留给子女的房子要交遗产税,于是将房产全部分给了子女。谁想分房之后,子女互相扯皮,把他当作了包袱,谁都不想尽赡养义务,他这家住几天,那家住几天,后悔极了。像这样的例子可能极端了一点,但不管怎么说,老少之间难免有“代沟”,老年人有一个家,有一个独立的小天地,起码生活上要自由自在得多。
有点老底,是指留有一点积蓄。有积蓄的作用很奥妙,不说可以防备儿女不孝,重要的是有那么一点老底子,心里才能踏实,精神上才能放松,思想会有安全感。这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几个老友,是指有几个情投意合的老朋友。年龄大致相同的老年人,生活经历和人生观基本相同,有共同语言,相互间更容易进行思想交流。老哥老姐在一起,平时一起聊聊天,有事相互帮帮忙,对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五个要,是指要掉、要俏、要笑、要跳、要聊。
要掉,是指放下架子。对于原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老年人来讲,这一点非常重要。离退休后,就不要再比职位高低、成就大小,也不要再讲当初如何如j何。要把自己放在普通老百姓的位置上,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和处理周围事物。这样就不会叹息“人走茶凉”等等,就不一会因失落感的困扰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要俏,是指穿着要漂亮一些,老来俏,让自身的形象更美一些。老年人千万不要有“上了年纪还讲什么穿着打扮,有身衣服穿就行了”的想法。老年人衣着漂亮一点,能增强自信心,自我感觉就会年轻许多。
要笑,是指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绪,时时保持着愉快的心态。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传统养生学认为,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现代医学也证实,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健康有明显影响,心胸豁达、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则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处于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处于正常状态。
要跳,是指经常活动。适量的活动(包括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可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畅达经络,疏通气血,调和脏腑,增强体质,使人健康长寿。所以,有的专家说:“运动可以代替药物,但药物却不能代替运动。”
要聊,是指经常与亲人或朋友聊天。进行思想上和感情的交流。老年人(特别是空巢家庭的老年人)一定要走出家门,多参加社会活动和集体生活,多交—些朋友,多到大自然环境中去寻找乐趣。这就是我们提倡的“走出小天地,融人大自然”。房子的四壁就像个”口”字,人在当中,就是个“囚”字,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囚在家里呢?走出家门,经常和朋友在一起,聊聊天,唱唱歌,散散步,或到风景名胜地去观光旅游,都是解放自己、放松心情的好方法。聊天是一种最经济实惠而且又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茶余饭后与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谈古论今,不但能调节情绪,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还能起到防治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的作用。
4老年人养生保健小知识有哪些
1、健身强体八字经
“童心、龟柔、猴行、蚁性”若能坚持做到即可延年益寿。
童心:尽量使自己保持一颗童心,恢复到童年的心理状态,抛开一切烦恼,做个“顽童”。这样,心胸坦然了,免疫系统功能也加强了,自然就不易染病。
龟柔:注意学龟柔,与人和蔼相处,不要一点小事就动怒,更不要出言伤人。若常与人争、动肝火,容易患高血压,这种性格的人,一旦患有高血压与冠心病,极容易发生脑溢血与心肌梗塞。
猴行:人到中老年,活动少,躯体缺乏锻炼,肌肉会慢慢萎缩,内脏功能也逐渐衰退。若学猴子那样多活动,能使体内气血畅流,不易发生脑血栓或心肌梗塞,同时躯体与内脏的功能得以维持正常,衰老的进程会延缓,自然就可益寿延年。
蚁性:人到中年,其性格往往变得比较孤僻,步入老年,更易患孤僻症,不大愿意与人往来。这样,烦恼就容易缠身,从而衰老现象也就来得早些。如果像蚂蚁那样成群活动,平时多与人接触,多与人谈谈心,相互交流,可以使自己过得轻松愉快。由于闲聊也有益健康,谈话要用脑,可促使大脑运动加快,脑力活动加多,从而促使大脑思维,防止大脑的衰老。
2、血压的形成与标准
血压是指血液流动在血管内对动脉壁所产生的压力。血压的数值为Kpa(千帕)或mmHg(毫米汞柱)表示。1Kpa=7.5mmHg。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正常成人血压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WHO)统一规定为:收缩压90-140mmHg(12-18.7Kpa);
舒张压60-90mmHg(8-12Kpa)。
3、如何确定高血压
血压有无增高,要通过血压计测量才能确定,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早期并无什么症状,只有少数会有头晕、头痛、失眠、心慌、气短、乏力、耳鸣等表现。但大多不被重视,以致最后发生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后果。中中老年人应主动定期检测血压。血压大于或等于140/90mmHg,即为高血压。但应在不同日期检测三次均升高才能确诊。
4、心脑血管病高发的原因
心脑血管病包括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中风等,是我国乃至世界人类健康面临的主要疾病威胁。在我国的疾病死因构成占第一位,特别是脑血管病,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主要原因有:
(1)人类寿命延长,使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病率增加。
(2)传染病,特别是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控制。
(3)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4)社会竞争增强,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增大。
5老人嗜睡是怎么回事
1、药物因素
主要指安眠药的副作用,因为有的安眠药作用时间比较长。另外,若老人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或低白蛋白血症,容易出现安眠药的后作用,表现为第二天起床后精神不佳,倦乏嗜睡。如果是安眠药导致的老人嗜睡,最好尽快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改用或减量应用。
2、疾病因素
当老人出现嗜睡状态,应该考虑是否有脑部病变,如脑部的炎症、脑瘤、脑萎缩、脑动脉硬化症和脑血管疾病等,都会引起老人嗜睡的状态。另外,老人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肺部感染等的早期症状,也往往是精神萎靡和嗜睡。因此,家人应注意老人的患病的情况,及时就医,以防延误治疗。
3、环境因素
老人如果生活比较孤独、单调,再加上体力欠佳、心脏功能不好,或患有骨关节病等,往往不爱活动,容易导致老人嗜睡。因此,如果是环境因素所致,老人平时要充实生活,进行一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从而缓解嗜睡症状。因此,在了解老年人嗜睡的原因之后,做子女的应该注意给老年人安排好日常生活,注意适当的搞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使老年人感到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从而摆脱孤独、寂寞感。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人嗜睡是怎么回事》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