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尿有尿蛋白的原因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5-23

蛋白尿见于很多肾脏疾病,是肾功能出现损害的一种主要表现,但病种不同,产生蛋白尿的原因也就有所区分。因此,我们要想更好的根治肾病,因病对症治疗是关键。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形成尿蛋白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1拉尿有尿蛋白的原因有哪些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所致。是临床最多见的类型。见于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由于缺血、中毒、免疫病理损伤破坏了滤过膜的完整性;或由于滤过膜电荷屏障作用减弱而致。

肾小管性蛋白尿

在正常情况下经肾小球滤出的中小分子蛋白质,几乎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当肾小管疾病时,蛋白质重吸收受障碍,小分子蛋白质就会从尿中排出,包括β2-微球蛋白、溶菌酶、核糖核酸酶等。由于血液中小分子蛋白质浓度很低,故此类病人尿蛋白总量一般不超过2g,有时仅10mg,也可以蛋白尿存在。

溢出性蛋白尿

在某些疾病中,血中小分子蛋白浓度增加,如本周氏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若滤液中浓度超过肾吸收阈限,就可以排出,见于骨髓瘤、血管内溶血性疾病。

组织性蛋白尿

组织遭受破坏后可以释放胞质中各种酶及蛋白质,若分子量小,肾小球滤液中浓度超过肾小管吸收阈限,就则可自尿中排出。该项蛋白液可以直接从肾小管排出,如癌胚抗原——aFP、溶菌酶、肾小管基膜抗原等。

2尿蛋白的表现

不同病因引起的腰疼临床表现也不相同,例如:

1.功能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是一种轻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1克)、暂时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蛋白尿迅速消失。常发生于青壮年,可见于精神紧张、严重受寒或受热、长途行军、强体力劳动、充血性心衰、进食高蛋白饮食后。

2.体位性蛋白尿

清晨尿液无尿蛋白,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加强脊柱前凸姿势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1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的青年或成人。反复体位性蛋白尿,需注意除外肾病,如胡桃夹现象(又叫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因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挤压左肾静脉所致)。

3.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较多,尿常规检查常合并有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并可伴有其他肾脏病表现,如高血压、水肿等。病理性蛋白尿主要见于各种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疾病、遗传性肾病、肾血管疾病和其他肾脏病。常见的如: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①肾炎可为隐匿性、急性、急进性或慢性。常合并血尿、高血压和水肿等。②肾病综合征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于或等于3.5克,同时伴有血白蛋白减少,水肿、高血脂。③肾功能不全分为急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蛋白尿为肾脏损害的表现。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①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的表现。育龄期女性多见。依据肾脏受累严重程度的不同,尿蛋白量可以表现为少量至大量。②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肾脏受累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儿童多见,成年人亦可发生。蛋白尿多数发生在紫癜出现后2~4周。③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肾脏受累,但是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为阴性,后逐渐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再发展至大量蛋白尿,乃至终末期肾病,即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等治疗。④痛风性肾病尿检异常出现较晚且轻微,仅见轻度蛋白尿及少量红细胞。晚期可进展至慢性肾衰竭。⑤高血压肾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5~10年后常出现肾脏等损害。良性高血压导致的蛋白尿一般为轻至中度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1.5~2克),很少出现大量蛋白尿。有些合并镜下血尿,常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脑动脉和视网膜动脉硬化等表现。另外一种恶性高血压导致的蛋白尿常为突发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由少至大量,多数伴有血尿和白细胞尿,肾功能多急剧恶化。

(3)肾小管间质疾病如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尿蛋白多为+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2克。

(4)遗传性肾病如Alport综合征、Fabry病、薄基膜肾病、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等,由于基因异常,导致肾脏结构缺陷,导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5)其他如高原性蛋白尿可见于从平原进入高原居留的人,尿蛋白阳性,定量>400毫克/24小时,去高原前无蛋白尿,进驻高原后发病,吸氧可好转,返回平原恢复正常。

3尿蛋白的检查

尿蛋白检查分为定性、定量检查和特殊检查:

1.定性检查

尿常规最好为清晨第一次小便,晨尿最浓,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留取尿液标本时,最前一段弃去,留取中段尿。定性检查只是初筛检查,肾脏疾病诊断、病情观察和疗效判定均应进一步做定量检查。

2.定量检查

24小时尿蛋白定量,精确留取24小时尿蛋白,混匀,取尿样送检。

3.特殊检查

如尿蛋白电泳、尿轻链定量、泌尿系B超、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等,需依据临床诊治需要进行检查。

4尿蛋白定性的临床意义

尿蛋白定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阳性程度与肾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糖尿病患者尿中持续出现尿蛋白阳性,除外泌尿系感染、原发性肾病外,应考虑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专家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蛋白尿呈间歇性,只在劳动或运动后为阳性反应。因此,运动后尿蛋白检验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意义。

尿蛋白定量的临床意义: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参考值为10~150毫克。若在150~500毫克,为微量蛋白尿,>500毫克为临床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需长期控制血糖,对逆转或延缓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意义。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参考值<15微克/分。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较轻,故只有微量白蛋白漏出。早期糖尿病肾病uAE为15~200微克/分,临床糖尿病肾病>200微克/分。有专家报告,糖尿病肾病有明显蛋白尿者,几乎100%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糖尿病患者uAE30微克/分,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防治的关键时刻。严格控制血糖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可逆转或部分逆转。目前,常用测定微量尿蛋白的方法是放射免疫法。

5尿蛋白的危害

许多慢性肾炎患者认为尿检不正常,有蛋白尿,身体也没有觉得不舒服。有尿蛋白,既不疼也不痒,好像根本不用治疗一样。正常人的尿中一般不会有蛋白,因为在肾脏中有对血液中的蛋白过滤膜,蛋白质是无法通过这层膜的,此膜能通过的只能是小分子物质,如水、无机盐、尿素、尿酸,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胆固醇、维生素是无法通过这层膜,再一个葡萄糖也是可以通过这层膜,但在肾脏中有吸收葡萄糖的细胞并送回血液中,所以正常人的尿液中一般不会有蛋白质、葡萄糖等人体必须的大分子物质。其实尿蛋白不是这么简单的。慢性肾炎尿蛋白的发生不仅仅是营养蛋白的大量流失,而且加重病变肾小球的损伤。另外,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会滤出一些小分子的蛋白,但都可以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长期的尿蛋白会使肾小管长期超负荷运转,这样就会对肾小管造成损害,研究已经证实,尿蛋白的发生是造成尿毒症的第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它最大的危害在于毒蚀肾脏,加速病情向尿毒症发展。

如果出现尿蛋白,那是非常危险的,说明肾有问题了,肾是人体排泄器官,如果此处有问题会影响整个人体,甚至致命。尿蛋白出现,会出现蛋白质损失,人体的结构部分有相当多的蛋白质,说明蛋白质是人体构的重要物质,而且人体内的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它还是人体基因复制的重要物质,就是人不能没有蛋白质。如果损失蛋白质的话,人体的机构就无法正常运行,致使的生理机能减缓甚至停滞,直到死亡。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拉尿有尿蛋白的原因有哪些》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