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降低要怎么办才好

更新时间:2023-05-23

我们都知道很多人都出现过血红蛋白偏低的情况吧,血红蛋白低给我们自身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人都特别苦恼这种疾病,现在还有很多人出现了血红蛋白低的症状,这很可能是由于我们出现感冒的状况,也可能是由于一些其他的原因,总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那么血红蛋白偏低的危害及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血红蛋白偏低的危害及治疗方法吧!

1血红蛋白病的预防

血红蛋白病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或珠蛋白肽链量的不正常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血红蛋白亲和力增高或减低所引起的组织缺氧或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由于本病可通过遗传影响后代,严重地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减少血红蛋白病患儿的出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个重要方面。本文主要针对血红蛋白病及包含疾病的预防护理进行阐述。

如何预防血红蛋白病,提高优生优育率:

(1)在本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开展遗传咨询活动,使群众认识到本病的危害性。

(2)进行血红蛋白病的检测,特别是婚前检查。凡患有血红蛋白病者应避免通婚;若男女双方均患有血红蛋白病,应禁止结婚。

(3)若男女双方均患有血红蛋白病且已结婚的,应避免怀孕和生育;若已怀孕,可以作产前检查。

(4)避免服用氧化性药物。

(5)伤口如与面神经腔窦相通,应在清创及缝合时,尽早关闭这些伤口,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异常血红蛋白病的护理: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血红蛋白病的注意事项:

(1)对于大多数血红蛋白病患者,应该尽量减少其心理负担,鼓励患者正确对待人生。

(2)对有严重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劝告避免生育,如病人坚持要求生育,应推荐到专门实验室进一步检查,鉴定变异类型,进行产前诊断,以确保真正做到优生。

温馨提示:血红蛋白E病和血红蛋白E特征患者不需治疗。稳定血红蛋白病:治疗应注意避免氧化性药物,重症可作脾摘除,但部分病例疗效不明显。

2血红蛋白降低要怎么办才好

治疗方法:

1.饮食营养要合理,食物必须多样化,食谱要广,不应偏食,否则会因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而引起贫血。要富有营养及易于消化。饮食应有规律、有节制,严禁暴饮暴食。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瘦肉、奶制品、豆类、大米、苹果、绿叶蔬菜等。多饮茶能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有利于巨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但缺铁性贫血则不宜饮茶,因为饮茶不利于人体对铁剂的吸收。适当补充酸性食物则有利于铁剂的吸收。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可配合滋补食疗以补养身体。

2.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l2

叶酸、维生素B12摄人不足或吸收不良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者可口服叶酸10mg,每日3次,或30mg,每日1次肌注,直至贫血及症状完全消失;

维生素B12缺乏者,每日1次肌注维生素B12,2周后,每周2次,血象正常后每月1次,痊愈后停药。

3.生物素疗法

生的肝萃取物,每日2次,各500毫克或两周注射一次。可考虑采取注射方式(但仅在医师的监督下进行)含有所有制造红血球所需。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血红蛋白偏低的危害及治疗方法,我们很多人需要了解相关情况,提前了解一些相关方面的内容对我们非常有帮助,当我们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及时有效的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早的恢复身体健康。

3血红蛋白病的概述

血红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异常血红蛋白病),或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异常(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血液病。

正常的血红蛋白是由血红素与珠蛋白结合而成的,其中珠蛋白97%由2条a和2条b肽链(a2b2)组成血红蛋白A(HbA),<2.5%由a2δ2组成HbA2和<1%由a2b2组成HbF。珠蛋白肽链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当基因突变时所致的血红蛋白病大致分为两大类:①珠蛋白肽链量的异常,即某一肽链合成障碍,称海洋性贫血,包括a、b和δ型,均具有典型溶血性贫血的表现,a海洋性贫血还可引起死胎、早产或产后死亡。②珠蛋白肽链质的异常,即肽链中氨基酸排列及组成异常。

本病目前还没有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应避免杂合子的男女间通婚,并可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在产前诊断患病胎儿,必要时尽早终止妊娠。

4血红蛋白降低的原因是什么

1、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

缺铁性贫血一般会表现为血红蛋白偏低,最常见的原因是饮食中缺乏铁,铁摄入量不足直接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因此会导致血红蛋白分子生产过程中出现重大故障。这无疑会造成血红蛋白质水平偏低产生贫血。

2、妇女贫血除铁营养不足外,也与月经失血过多、功能性子宫内膜出血、子宫内置节育器、多次妊娠、多次流产等因素有关;

3、慢性肠炎及消化吸收不良、疟疾、肠寄生虫感染(蛔虫、钩虫、绦虫)及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也是造成贫血的原因,以上疾病除营养补充外,还需要治疗原发病。

4、血红蛋白偏低的原因中,营养不良是其中一个最常见因素。除了缺铁外,维生素不足(特别是B12)缺乏也会直接影响血红蛋白数量。这种问题最常见于孕妇和饮食不当的女性(缺乏叶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5、如何提高血红蛋白含量:

平时多食用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是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的好方法。如含铁高的猪血、猪肝、瘦肉、黄豆、黑芝麻、红枣,含蛋白质高的鱼、肉、蛋、奶、豆等。此外,配合补充铁剂,通过服用补铁生血的铁之.缘片,帮助造血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一般两个月左右血红蛋白可恢复正常。

5血红蛋白病的发病机制

异常血红蛋白病种类繁多,临床症状多样化,但归纳其结构变异所导致功能异常,大致可分为以下数类:

1.因分子内部氨基酸替代所产生的异常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分子内部为非极性氨基酸,在血红蛋白分子中构成血红素与珠蛋白链的接触,肽链螺旋段间的接触及血红蛋白单体间的接触,如被不同理化性质的氨基酸替代,会影响分子的构型和稳定性。此类异常血红蛋白包括血红蛋白M(HbM),不稳定血红蛋白(UHb)和氧亲和力改变的血红蛋白。

(1)HbM:肽链中与血红素铁原子连接的组氨酸被酪氨酸所替代,最常见的是E7或F8的组氨酸为酪氨酸所替代,酪氨酸酚基上的氧与血红素的铁原子构成离子键,使铁原子呈稳定的高铁状态,影响血红蛋白的正常释氧功能,使组织供氧不足,出现紫绀及红细胞增多。高铁血红素并易与珠蛋白链分离,使血红蛋白分子结构不稳定而发生溶血。

(2)UHb:肽链中与血红素紧密结合的氨基酸发生替代或缺失,影响肽链的立体结构或减弱与血红素的结合力,形成UHb分子。水易进入血红蛋白袋内,使亚铁血红素氧化为高铁血红素;β第93位半胱氨酸的硫氢基被氧化,产生硫化物,形成硫化血红蛋白,使珠蛋白链与血红素分离。游离珠蛋白链在37℃即不稳定,四聚体易解离为单体,在红细胞内聚集沉淀,形成包涵体,使细胞膜僵硬,通过微循环时往往导致膜部分丧失,最终变为球形红细胞,在脾脏阻留而破坏。

2.因分子外部氨基酸替代所产生的异常血红蛋白种类很多,一般均对分子构型、功能和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HbE是β链第26位谷氨酸被赖氨酸替代。因谷、赖两种氨基酸理化性质相同,其替代位置虽在α1β1接触面上,但对血红蛋白分子的稳定性和功能影响不大。这类异常血红蛋白中少数可产生溶解度改变,如HbS和HbC均由于其分子外部形状或电荷改变,缺氧时溶解度降低;HbS聚合为螺旋状体,扭曲成镰刀形纤维;而HbC聚合为一种副结晶;两者均使细胞膜变硬,难以通过微循环,丧失部份红细胞膜,形成球形红细胞,在脾窦内阻留溶破。

β-海洋性贫血患者,过剩的α肽链形成多聚体,引起红细胞膜损害,致使大量幼红细胞无效生成。α海洋性贫血,过剩的β及γ链形成HbH(β4)或HbBart(γ4)。HbH是一种不稳定血红蛋白,HbH包涵体结合在红细胞膜上,使膜对阳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钾盐与水逐渐从红细胞内渗透至细胞外。缺钾红细胞寿命缩短,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导致溶血。Hb Bart对氧亲和力增高,造成组织缺氧。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血红蛋白降低要怎么办才好》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