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3
门诊每年都会遇到数次这类患者,他们通常不是因为出血,而是其他原因发现血小板减少,比如体检,或者在其他科室就诊时查血常规发现,程度不等,血小板数值从几到几十都是可以的。患者最突出的一点是没有出血表现,也没有明显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诱因。这个时候,患者和医生都要警惕,最稳妥的办法是:重新抽血查血常规,用肝素抗凝!最好同时作一张血涂片观察,若血小板不少,则机器报告数值会大致正常,同时,血涂片镜下可见血小板不少。那么假性血小板减少有是怎么回事?
1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一、假性血小板减少:对于无意间体检发现血小板显著减少,而临床上又无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出血症状时,应该首先考虑假性血小板减少。所谓“假性血小板减少”是由于操作不当、个人体质EDTA-不敏感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不可避免地计算失误所引起,病因主要有EDTA-诱发凝集、冷凝集素及血小板-白细胞玫瑰花结出现。这种情况所致血小板减少,可换用“肝素抗凝剂”采血管或可采用手工血小板计数复检。
二、真性血小板减少:主要包括血小板生成减少、分布异常及破坏增加所致。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骨髓损伤所致血小板减少:
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建议血液科就诊行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基因、染色体及免疫分型等检查明确分型,对症支持、正规化疗、骨髓移植术治疗;
②骨髓抑制:如“射线、化疗、放疗、酒精过量、药物(烷化剂,氯霉素,抗代谢药,噻嗪类利尿剂)”,建议尽量避免接触以上这些物质,血小板可能会逐渐恢复;
③病毒感染:如“丙肝病毒、乙肝病毒、风疹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建议针对性抗病毒、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2)先天性遗传因素所致血小板减少:比如:Wiskott-Allrich综合征,对脾切除有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此类患者于青春期一般可自行缓解;Fanconi贫血,此类疾病除骨髓异基因移植外,无其他有效治疗方法。
(3)营养缺乏所致血小板减少: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及缺铁性贫血合并血小板减少,此类患者给予补充造血原料(叶酸、维生素B12、铁剂)后,血小板可逐渐上升。
2、血小板破坏增加
(1)非免疫性因素所致血小板减少:
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该病一般由“全身感染、重症胰腺炎、恶性肿瘤”等疾病进展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所致,重在积极控制原发疾病,避免DIC出现,一旦出现致命风险极高;
②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典型的TTP除血小板减少外,还有微血管病性溶血、神经精神异常、肾功能不全和发热等表现,该病病死率高,一旦确诊应积极处理,治疗方法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血小板聚集、血浆置换等;
(2)免疫性因素所致血小板减少:
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该病可行骨髓涂片、血小板抗体检测明确。急性ITP多见于儿童,突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前2天-3周内多有感染(尤其病毒感染)病史,常常1-2个月有自发复原倾向(自限性),出血倾向较轻,无需干预;慢性型ITP多见于成年人,自然缓解较少见,治疗可采用糖皮质激素(首选)、免疫抑制剂、脾切除;
②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Evans综合征、甲亢、慢性肝炎等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有些患者可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数月乃至数年后才出现相应的典型症状,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应常规行免疫相关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CCP等)抗体筛查试验,建议明确病因后,针对病因治疗;
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大、脾功能亢进(慢性肝病、肝硬化、特发性骨髓纤维化)所致血小板大量聚集在脾池中,故外周血中检测血小板数目明显减少。
2假性血小板减少怎么回事?
本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早期症状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增多以及正常以规律的间隔交替出现,周期约为20~30天。
本病出血症状发生前,一般有潜伏期,短者可于服药后数小时内发病,长者可于数天或者数月后发病,一般为5~10天左右。患者发病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等症状。
本病多为遗传性,婴儿期开始有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的数量正常,形态结构也无特殊变化。
本病见于部分维生素B12或者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有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有的患者表现为全血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加,随着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口腔粘膜和齿龈出血。增加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嘱咐病人用软毛牙刷刷牙。不要用牙签剔牙,预防牙龈损害。持续口腔清理,有规律的漱口。齿龈和舌体易出现血泡,小血泡一般不需要处理。大并且损害进食的血泡,能用无菌空针抽吸积血,局部以纱布卷加压至出血停止。
注意劳逸结合,免得过劳;适当的活动,主要是散步、慢跑与太极拳等最好,来加强体质。不过要免得外伤,预防出血或是加重出血。
血小板减少病人尽量少吃一些刺激性的东西,比如:辣椒、花椒等。这也是诊疗血小板减少的注意点之一。
要预防外伤,防范出血与加重出血这也是诊疗血小板减少的注意事项。留意劳逸结合,免得过劳;适当的活动,主要是散步、慢跑与太极拳等最好,来加强体质。
平常要保持心情开朗,免得精神过度紧张,要保持自己的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和感冒,防止外伤。这是诊疗血小板减少的注意点。
通常护理环境很好,房间通风2次/天,紫外线照射一个月。急性发作期病人要躺下休息,免得剧烈活动和创伤导致出血。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东西,半流质与软食,温度不应该过高,多食蔬菜、水果(洗净去皮),防止便秘。禁食生硬、辛辣之品。
3血小板减少症反复鼻出血怎么办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表示:鼻出血(中医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血小板减少是引起鼻出血常见病因之一。尤其是在秋季,常常可急性发作,让原本就止血功能较差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措手不及,所以,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更应该做好防治措施,避免秋季鼻出血的发生。
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越低低,止血功能就越差,那么,血小板减少症反复鼻出血怎么办呢?古方中医专业人士指出:防治血小板减少症反复鼻出血,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病,更应该结合时令来进行调理,从病因及生活上减少或避免鼻出血的发生。
古方中医专业人士提醒: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与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失调有关。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口服皮质类固醇.如有效,然后逐步递减皮质类固醇.但大多数病人的疗效不够满意,更有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也难以奏效的错误治疗。治疗血小板减少症,防治血小板减少症鼻出血,还应选择中医中药治疗。
4了解假性血小板减少
假性血小板减少可见于患者,也可见于正常人,常会造成如手术延迟、治疗中断、不必要的激素治疗,甚至脾切除等情况,给患者带来伤害。因此,了解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十分重要,其原因包括:
1、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剂诱导的假性血小板减少
乙二胺四乙酸抗凝剂引起血液标本中的血小板发生凝集,形成直径大的血小板团块,有的凝集成带状,因而不被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出现假性血小板偏低的现象。
2、大或者巨大血小板诱导的假性血小板减少
正常人血小板大小、形态之间变异较大;在检测血小板计数时,大或者巨大的血小板不被计数,从而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
3、临床用药所致
如临床上常用硫酸镁预防和控制产前子痫,血中镁含量过高可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
4、血小板冷凝集
是指在较低的温度下血细胞发生凝集,一般发生在冬季,冷凝集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而红细胞或者白细胞结果偏高。
5检验误差可能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
所谓假性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计数检验误差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如全自动光电扫描仪机械误差、才学标本凝固、试管不清洁导致血小板发生粘附和积聚、血中含有冷凝集素等物质,均可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
单次血液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需要多次反复检查,以除外假性血小板减少。特别是全自动光电扫描仪容易发生检验误差,血小板计数波动幅度较大。血小板减少患者可选择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医疗机构检测血小板,以除外假性血小板减少。
一些药物也有导致血小板检验误差发生的可能,如在应用GPIIb/IIIa拮抗剂阿昔单抗的治疗中约有百分之二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产前子痫的患者应用硫酸镁治疗时产生的高镁血症,血标本在细胞计数仪检测时会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有些血常规检查常要加入的抗凝剂己二胺四乙酸(EDTA)、肝素、枸橼酸等试剂均能引起血小板聚集。EDTA依赖的血小板减少症在应用血细胞计数仪中可以见到,其发病机制可能是隐藏着结合位点的抗原和抗体在EDTA作用下发生改变,致使血小板发生凝聚。糖体长生的机制尚不清楚,可先天或后天产生,如败血症、妊娠综合征等。怀疑此症时,应接受临床上反复多次血小板计数。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假性血小板减少怎么回事》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