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3
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的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两大类症状,一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患者出现出汗、颤抖、心悸、紧张、焦虑、饥饿、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表现,二是脑功能障碍的症状。那么如何调理低血糖呢?下面大家就来一起看一看吧。
1低血糖的危害
低血糖对人体是有害的,尤其是对老年病人,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高血糖。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低血糖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导致反应性交血糖,造成血糖波动,病情加重;长期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病人性格变异,精神失常、痴呆等;低血糖还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
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得损害,由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全部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能,脑组织储存的葡萄糖非常有限,仅够维持五到十分钟脑细胞功能,因此,当发生低血糖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当然进入脑组织的葡萄糖也就减少了,这种情况下脑组织非常容易受伤害;血糖昏迷过久未被发现可造成死亡。
2如何调理低血糖呢
按时吃饭:
现在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也逐渐变得没有规律,有时由于开会、出差、加班、熬夜等长期不吃早餐、吃饭不规律;这些不规律的进餐会加剧低血糖的病情,所以无论多忙都要按时吃饭。
合理膳食:
低血糖患者更要注意营养的摄入,不要挑食、厌食,最好是荤素兼吃,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每日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随身携带糖果:
低血糖患者一旦发病容易出现心悸、身体乏力、冒虚汗、感到饥饿心慌、脸色惨白、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是无需着急就医,建议患者随身携带糖果,若出现症状及时补充糖分。
少食多餐:
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量多餐,每餐吃八成饱,下午补充下午茶,晚上补充宵夜。除此,要多种食物搭配食用,不要吃单一食物。
戒烟禁酒 :酒精、咖啡因、抽烟都将严重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这些不良的习惯还会影响血糖的稳定,所以低血糖患者最好能戒烟戒酒。
及时就医:
有些低血糖患者还帮有其他并发症,所以低血糖病发时不要小觑,最好是稳定好病情后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3哪些食物能防治低血糖
一.低血糖食疗方
虾皮腐竹:腐竹250克,虾皮20克,蒜头一瓣,麻油、姜、精盐、味精各适量。
1.虾皮加酒、水浸发并煮沸,腐竹冷水发后撕成细长条。
2.油烧热后爆香蒜茸、姜末、加入腐竹及虾皮(连汁),煮沸调味、再用小火烩20分钟,淋上麻油即成。可经常食用,本品为高蛋白饮食,防止低血糖和高脂血症。
炸五香麻雀:麻雀10只,五香粉少许,黄酒、姜片、酱油、味精各适量。
1.麻雀去毛、去内脏洗净,加上酒、酱油、五香粉、味精、渍半小时后滚上干生粉。
2。菜油烧至六成热时爆入姜片,放入麻雀炸成金黄色。每周一次,主治头晕,腰酸冷软。
西湖牛肉羹:牛腿肉200克,鸡蛋2只,黄酒、葱姜、酱油、麻油、胡椒粉、精盐、味精各适量。
1.牛肉切成细末,略剁后加少酒、酱油、胡椒粉、生粉拌匀。
2.清水适量加姜末煮混后将牛肉末拌入内,再将打匀的蛋液倒入,调味着薄芡,撒上葱花,淋上麻油即可。每周1~2次,具有补脾养胃、强筋壮骨的作用。
太史鳝羹:鳝丝250克,猪瘦肉100克,水发木耳50克,香菇5只,蒜头1瓣,黄酒葱、姜、麻油、精盐、味精各适量。
1.将鳝鱼和猪瘦肉分别切成3公分长的丝,鳝丝加酒,盐渍片刻。
2.油烧至5成熟时爆入蒜茸、姜末、煸炒入鳝丝、加酒、肉丝和适量的水。
3.煮沸后将木耳、香菇丝放入锅内,爆15分钟,调味后着薄芡,放上葱丝,淋上麻油即成。可常食用,此菜具有补脾益气之作用。
二.低血糖吃哪些对身体好?
1.饮食应该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60%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尿病患者同样的饮食原则),包括蔬菜、糙米、酪梨、魔芋、种子、核果、谷类、瘦肉、鱼、酸乳、生乳酪。
2.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当血糖下降时,可将纤维与蛋白质食品合用(例如,麦麸饼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酱)。吃新鲜苹果取代苹果酱,苹果中的纤维能抑制血糖的波动,也町加一杯果汁,以迅速提升血糖浓度。
三.低血糖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低血糖患者应该严酷的限制单糖类的摄入量,少吃一些精制品或加工品,制止食用糖分高的生果和果汁。
2.面粉做的细条状食品、白米、甘薯、通心粉和粟米片都应该少吃。
3.戒烟禁酒。酒精、咖啡因、抽烟都将严重影响血糖的稳定,最好能戒除或少用。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哪些中医食疗能够防治低血糖”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人们提升血糖的含量,尽早的恢复健康,摆脱血糖过低造成的危害。祝您早日康复!
4关于低血糖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发生低血糖时症状都一样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
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常常表现为哺乳困难、哭闹易惊、易激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噩梦连连、遗尿等,发生在夜间可表现为尿床等,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
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冷汗、四肢无力等。
老年人低血糖往往以神经缺糖症状作为突出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偏瘫、癫痫样抽搐、昏迷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另外,无症状性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当中也比较多见。
误区二:所有低血糖皆与糖尿病有关
虽然低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但并不是糖尿病患者所特有,如胰岛B细胞瘤、某些胰外肿瘤、慢性重症肝病、慢性肾上腺功能低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也可导致低血糖。
鉴别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低血糖十分重要,因为两者的病因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完全一样。
误区三:饥饿感=低血糖
饥饿感通常被视为低血糖最可靠的报警信号。在许多患者看来,只要是出现饥饿,就说明发生了低血糖。其实,有饥饿感未必一定发生了低血糖,有些患者尽管血糖值很高,但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或存在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能转运进入细胞内为机体所用,也会出现饥饿感。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血糖越是控制不好,饥饿感越是明显,一旦病情稳定了,饥饿感也就消失了。因此,应该教育患者注意,当出现饥饿感时,一定要及时监测血糖,判定血糖是高还是低,以避免盲目补充食物。
还有一种情况是所谓的“低血糖反应”,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血糖在短时间内下降过快或下降幅度过大,尽管其血糖仍在正常范围内,甚至稍高于正常值,患者仍会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误区四:低血糖皆因过量使用降糖药物所致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除见于过量使用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以及用药后未及时进餐以外,还见于运动量过大、空腹饮酒等情况。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早期可表现为进餐后期(约餐后3~5小时)低血糖,多见于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原因在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水平与餐后血糖变化不同步,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所致。这也提醒医生,对那些出现进餐后期反复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应警惕是否存在2型糖尿病。
误区五:高血糖比低血糖危害大
对于高血糖的危害大家知之较多,也非常重视,相反,对于低血糖的严重性往往重视不够。事实上,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凶险。
葡萄糖是脑组织活动的主要能源,严重低血糖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不仅如此,老年人的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尤应谨慎。急性低血糖还可引起脑水肿;长期慢性低血糖可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导致老年性痴呆。
5经常低血糖也要警惕糖尿病
经常低血糖更要留神糖尿病
“嘿,怎么又饿了?”老高这段时间总觉得自己身体不对劲,明明早饭吃得挺饱,可是上午还不到10点,就觉得又饿了。有时还会出现心慌、手抖、出虚汗等低血糖症状。老高去医院检查,被医生的话吓了一跳。“糖尿病前期?都说糖尿病人吃多、喝多、尿多和变瘦,我没有啊!而且身体还发胖了呢,怎么就……”
“‘三多一少’只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和较晚期的表现。”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告诉记者,“而在糖尿病的早期,患者的症状可能是反应性低血糖,就像老高这样。”
其实,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在正常状况下会通过一套自动化“系统”来调节血糖,胰岛素就是这套“系统”中的关键。人吃完饭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升高。这时,人体就会产生反应,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人体细胞的“大门”,让葡萄糖进入细胞,被储存或者利用。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减少到一定程度后,人体又会发出指令,减少胰岛素分泌,关上细胞的“大门”,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
然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胰岛细胞出现了异常,对人体血糖的变化反应迟缓。当餐后胰岛素应该分泌增多时,它分泌较少,引起了高血糖;而过高的血糖又会刺激胰岛细胞大量分泌胰岛素,使得患者的血糖在下顿饭前就降到了低谷,从而饥饿难忍。经常吃馒头、米饭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食物者,更容易出现反应性低血糖。“也就是说,胰岛素分泌与血糖浓度之间的不匹配,导致了反应性低血糖的发生。”潘长玉说。
除了反应性低血糖,糖尿病前期患者常见症状还有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不过,糖尿病前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所以我们更希望大家关注导致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潘长玉强调。
潘长玉说,确诊糖尿病前期,唯一的方法就是糖耐量试验,即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定时检测血中葡萄糖水平。如果血糖高于正常人,而又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为糖尿病前期。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调理低血糖呢》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