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夜班更受糖尿病“喜爱”

更新时间:2023-05-23

糖尿病危害着很多人的生命,但是你知道吗?糖尿病纠缠着你,是因为你的生活习惯的不当所造成的。这其中最能导致糖尿病的习惯就是熬夜,因此经常上夜班的上班族会更加受到糖尿病的青睐。那么,如何避免患上糖尿病,小编带您来了解下。

1糖尿病患者的饮食

一、吃饭

可以一日三餐或多餐,“少吃多餐”肯定好过“暴饮暴食”,但均应总量控制!活动少

的每日主食5-6两,运动量大的可以7-8两(主食包括米饭、馒头、面条等淀粉类); 1袋牛奶或豆浆(尿酸高、痛风者切忌)。

人体一天所需要的能量中,50~60%必须由碳水化合物提供,也就是说,亚洲人主要是要靠米面来维持生命的。有些糖友认为既然吃饭可以升高血糖,那我就不吃饭!听说南瓜对糖尿病好,那就吃南瓜吧。早上南瓜炖汤,中午红烧南瓜,晚上清蒸南瓜,结果吃得一个人面黄肌瘦,差点变成一个南瓜人了,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一日之中饮食尽量多样化,除了糖份极高的食物外,什么都可以吃,但什么都不能多吃,要尽量做到既享受了生活,又不会吃出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压。

二、喝粥

很多人喜欢喝粥,尤其是潮州人和北方人,潮州人将粥做成了天下美食,如海鲜粥、皮蛋瘦肉粥、鱼片粥、猪肝粥、黄鳝粥等,甚至可以一日三餐都喝粥。但对于糖友来说,喜欢喝粥不是好事!有一句话也许有一定道理:“喝稀饭等于喝糖水”。因为稀饭消化快、吸收快,喝下去后血糖很快升高,而到了第二餐餐前,胃中有空空无物,进而容易出现低血糖,这样就人为地造成血糖的波动,有的甚至象“坐过山车”一样。而血糖的波动比血糖偏高危害还要大。因此,尽量不要喝粥,尤其是煮了很久的“糜粥”。

三、吃菜

每日可以吃2两左右瘦肉,尿酸和胆固醇不高者可以吃一些量海鲜,但忌生食(如生鱼片、生虾蟹,极易伤脾阳);1至2个鸡蛋(血脂、胆固醇高者不吃蛋黄);可以多吃一些淡水鱼。每天1~3斤蔬菜,如果觉得吃不饱,可以用蔬菜充饥。有几种对糖尿病患者非常有益处的蔬菜:

1、黄瓜:含糖量仅1.6%,可为糖尿病人提供维生素C、胡萝卜素、纤维素和矿物质。黄瓜中的丙醇二酸有抑制醣类转变为脂肪,是合并有肥胖或者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首选的一种食疗蔬菜。但性偏凉,脾胃虚寒者不可多食,否则易腹胀、腹泻甚至腹痛。

2、苦瓜:性寒味苦,维生素C含量居瓜类之首。它所含苦瓜皂甙,有明显降血糖作用,被称作“植物胰岛素”。胃阳素虚、或脾虚痰湿、或脾肾不足者不可多食。

3、莴笋:糖与脂肪的含量均极低,却含有胰岛素激活剂,是糖尿病患者又一种理想的食疗蔬菜。

4、竹笋:纤维素含量极高,可延缓肠道中食物的消化和葡萄糖的吸收,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对大便干结者尤宜。不易空腹食用过多,否则胃胀、腹痛。

5、洋葱:所含前列腺素A和含硫氨基酸有扩张血管、降血压和调血脂作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有益。喜欢饮酒者,可放适量于红葡萄酒中浸泡后引用,有降低血糖、血脂、软化血管的作用。

6、银耳:营养丰富,热能低,富含植物纤维和银耳多糖,食之有助延缓血糖上升。天热时食之尤宜,冬天不要多食。

7、尽量不吃油炸食品。如麦当劳、肯德基、香辣蟹等油炸香口食品,有百害而无一利。

四、零食

尽量避免吃零食。除非出现低血糖征象时可食用饼干、糖果外,平素尽量少吃甚或不吃瓜子、花生等坚果类食品,因为这些果仁类食物都含有大量脂肪,对本身已有心血管损害风险的糖友患者而言,多食此类食物无疑是火上浇油,故应节制。

五、水果

可以吃,而且应该吃。但要注意吃的时机和量的问题。如果血糖稳定了,一般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 mmol/L,最好是小于8 mmol/L,就可以吃水果。水果最好在两餐之间吃,尤其是餐前1小时左右,这样既可以享受到水果的美味,又可以避免餐前低血糖,也不会使餐后血糖过高,从而让血糖更加平稳。

可以食用的水果有:火龙果、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杏、菠萝、草莓、樱桃等。

通过以上介绍,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那患者在饮食上,都是可以选择它们,这样对身体各方面也是有着很好的改善,不过有这样疾病的患者,也是要注意饮食过程中,不能吃的过多,这样不利于身体各方面发展。

2常夜班更受糖尿病喜爱

失眠影响健康。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睡眠质量欠佳的人患Ⅱ型糖尿病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出6倍,连续三晚睡眠紊乱就会出现糖尿病症状。

褪黑激素受体MT2基因与Ⅱ型糖尿病有关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联合英国和法国几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调查7632人的体检数据,结果显示,褪黑激素受体MT2基因的40种变体与Ⅱ型糖尿病有关。

帝国理工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菲利普·弗罗盖尔带领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测试了每种基因变体对人体细胞褪黑激素受体MT2的影响,结果发现,其中4种变体极为罕见,可使褪黑激素受体MT2对褪黑激素完全不产生反应。数据显示,体内带有这4种特殊变体的人患Ⅱ型糖尿病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出6倍。

研究人员随后又采集了11854人的样本,印证了上述发现。

弗罗盖尔在29日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研究报告说:“我们发现,比起其他变体,4种极为罕见的褪黑激素受体MT2基因变体影响力更大。”

可能和胰岛素调节血糖有关

人体生物钟由褪黑激素精确调控。褪黑激素由大脑松果体在缺乏光刺激时产生,白天激素水平会降低,夜晚升高。褪黑激素帮助调节睡眠模式。

先前研究显示,这种睡眠模式依赖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例如,那些睡眠较少的人容易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生理节奏紊乱的实验鼠更容易体重增加。研究人员由此推测,这种联系可能与胰岛素有关,褪黑激素似乎能够调节体内胰岛素水平。

胰岛素有助细胞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这套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升高,从而危害其他器官和组织。

弗罗盖尔说:“调节血糖是受生物钟控制的众多机制之一。我们的研究在已知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携带关键成分的基因如何对糖尿病患病几率产生影响。”

睡眠障碍的人也更易患心脏病

挪威研究人员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有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等睡眠障碍的人罹患心脏病风险高于睡眠好的人,最多高45%。但失眠导致心脏病发作几率高的原因尚不清楚。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睡眠障碍影响心脏病致病因素,譬如高血压和炎症。

弗罗盖尔说,他们的研究结果或有助解释为何常上夜班的人容易患上Ⅱ型糖尿病和心脏病,从而帮助医生更精确地评估糖尿病及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化治疗方案。

慈善机构“糖尿病英国”的伊恩·弗雷姆博士说:“基因研究有助医务人员掌握人体基因改变对患Ⅱ型糖尿病几率的影响……我们知道的越多,就越可能研制出新药或更有针对性地使用现有药物。”

3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一、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二、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三、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分子生物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学、生理生化学等多角度进行控索,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

五、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

六、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七、基因因素

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Ⅰ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

4糖尿病有哪几种类型

一、1型糖尿病

1、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导致了体内胰岛素的绝对缺乏。1型糖尿病 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结果胰脏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症状表现:

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急性发病并且具有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因脂肪分解增多导致其分解产物血酮体水平升高,所以检查时除了高血糖和尿糖强阳性外,往往还有尿酮体阳性。较重者还可出现酮症酸中毒。

3、特点:

1型糖尿病绝大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而病因不清的特发性为数不多,胰岛B细胞由于受到自身免疫损伤而遭大量破坏。成年后也可发生1型糖尿病,但大多是进展缓慢,症状不明显,所以称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临床上常常误诊为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所以要用外源性胰岛素给予替代治疗。

二、2型糖尿病

1、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是当前糖尿病患者的主体,占到90%以上。其病理机制是多种组织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伴有胰岛素的分泌障碍,后者主要包括胰岛素量的不足或者质的下降。患者不发生自身免疫性损伤,胰岛细胞数量多不减少,但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致使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而造成高血糖。

2、症状表现:

病人在疾病初期或甚至终生,其生存不需要胰岛素治疗。通常无酮症酸中毒倾向,但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也可诱发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较1型糖尿病强烈。由于高血糖发展缓慢,许多病人早期因无典型症状,未能引起足够注意,多年未发现糖尿病,但却有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3、特点:

目前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逐年增加被认为与超重肥胖的流行有密切关联。确实,大多数2型糖尿病是代谢综合征的自然发展所致。除血糖升高外,大多还合并有脂代谢紊乱、高血压、高黏血症、高血凝状态、高尿酸血症、高炎性反应、高内脏脂肪、高微量蛋白尿、高胰岛素血症、高腰围、高体重中的几项异常。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要“超越降糖、全面控制”,实施超强化治疗才能有效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三、妊娠糖尿病

1、发病机制:

妊娠糖尿病是在妊娠期间发生的高血糖症,包括妊娠前可能已有糖代谢异常但未被发现的糖尿病、糖耐量减低以及空腹血糖受损的女性患者。妊娠糖尿病也多发生在超重肥胖的女性中。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2、症状表现:

妊娠期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或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反复发作,孕妇体重>90kg,本次妊娠并发羊水过多或巨大胎儿者。

3、特点:

妊娠期糖尿病分为妊娠期确诊的糖尿病和原有的糖尿病患者正处于妊娠期两种。前者,一部分产后病情趋于好转,一部分转化为显性糖尿病。无论哪一种妊娠期糖尿病,均需要规范地应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导致流产或死胎。在合理应用胰岛素的前提下,将各项生理指标都严格达标后是能够顺利分娩出一个健康的孩子的。

四、继发性糖尿病

因为胰腺炎、癌、胰大部分切除等引起者应结合病史分析考虑。病人有色素沉着,肝脾肿大,糖尿病和铁代谢紊乱佐证,应关注鉴别,但比较少见。其他分泌病均各有特征,鉴别诊断是可结合患病情况分析一般无困难。应激性高血糖或妊娠糖尿病应予随访而鉴别。一般于应激消失后2周能够恢复,或者于分娩后随访中明确。

5盘点糖尿病的九类高发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者,即为有糖尿病家族史。2型糖尿病的患者1/3的后代将表现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双亲患有2型糖尿病,估计其后代达60岁时,糖尿病发生率约为50%。

另有12%伴糖耐量减低;母亲患糖尿病的遗传倾向高于父亲;有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糖尿病的发生年龄早于无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

2、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

糖尿病常常是一手牵着高血压,一手拉着血脂异常来影响人体,它们已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又是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为这些疾病都有胰岛素抵抗,同属于代谢综合征。

3 、吸烟者

吸烟可以使多个器官受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而糖尿病病人吸烟对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人来说,那是雪上加霜,有害无益。

4 、缺乏运动者

运动除了消耗热量、减轻肥胖外,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缺乏运动者是糖尿病瞄准的一个对象。

5 、中老年人

人到中年生活工作压力加大,精神紧张,而生活条件改善,摄取热量较多,运动量减少,热量消耗降低。

另外,人到中年以后,各种脏器渐渐老化,细胞功能逐渐衰退等,使得这部分人容易患糖尿病。

年龄40岁以上就应该每年检查尿糖、糖耐量、血糖、血脂、血压等,这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很重要。

6、肥胖者

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与肥胖呈正相关,肥胖的病程越长,程度越重,患糖尿病的危险就越高,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项坤三等人的研究表明,内脏型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肥胖体重指数在25以上的成年人才容易患内脏型肥胖,但有14%左右的非肥胖中国成年人,也患有内脏型肥胖,中国人的脂肪容易在内脏周围存积,因此更容易得2型糖尿病。

肥胖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容易造成胰岛素过多地分泌,胰岛素过多分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胰岛细胞最后会不堪重负而发生功能衰竭,引发糖尿病。

7、高热量饮食习惯的人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的膳食而体力活动不足,易导致肥胖及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可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8、食用过多糖类和淀粉的人

糖尿病本质是糖代谢功能失调,如果日常饮食当中过量摄入糖类和淀粉类的,人体又无法正常消耗,过量的无法代谢,最终导致病理性的代谢失调。

事实上日常饮食清淡,少吃淀粉类,如土豆、玉米、大米、精面粉的人一般不会得糖尿病。

9、不明原因的疲劳的人

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症状并不多见,而疲劳症状在休息后不能缓解,是糖尿病患者最早出现,也是最多的临床表现。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夜班更受糖尿病“喜爱”》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