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要防骨“松”

更新时间:2023-05-23

糖尿病是全身代谢性疾病,不仅包括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异常,还涉及电解质、骨矿物质等代谢紊乱。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相对于同性别、同年龄的正常人群,其骨质疏松发病率增高。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1糖尿病运动疗法

1、散步:适合各类糖尿病患者。散步不但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过度负担,利于病情的控制,还能预防骨质疏松。散步时应穿轻便的服装和运动鞋(要穿袜子),直视前方,肩膀不晃动,背挺直,收紧小腹,手臂大幅度摆动,步伐要尽可能大,步行时间为30-45分钟以上。

2、慢跑:能促进新陈代谢,消耗大量血糖,减少脂肪存积,预防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并发症,对糖尿病患者有益,但需要征得医生的同意。注意,不宜在饭后立即慢跑,也不宜慢跑后立即进食,最佳时间为每天上午9~10点和下午4~5点,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3、踢键子:能调节全身血液流量,加速血脂、血糖的代谢,从而降低血糖。注意,踢键子前要做15分钟左右的热身运动,可以从每次5~10分钟开始,一两个月后再增加到20~30分钟。其中,踢毽子20~30分钟降糖效果最佳。

4、水中走:穿好泳衣,下入盛有温水的水池行走。注意,刚开始水中走时,时间以30分钟为宜,水量可以没过腹部,以后逐渐增加水量到胸部。要大步伐、膝盖抬高,手在水中挥动,这样有助于抵抗水流的阻力。等适应后,时间可以延长到60分钟。

2糖尿病患者要防骨松

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较高,肾脏在排出过多葡萄糖的同时,对钙离子的过滤率也随之增加,导致大量钙从尿中丢失。在大量排出钙的同时,骨骼中的磷、镁也随之丢失,低镁刺激颈部的甲状旁腺分泌,促使骨骼中的钙质释放,导致骨量减少。糖尿病患者还有维生素、降钙素等代谢失调,影响骨骼新陈代谢。另外,糖尿病患者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也加重了骨质疏松。

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积极控制血糖,还必须警惕骨质疏松症,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平时要注意有无腰背酸痛等症状,定期测定血钙、尿钙,或用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补充钙和维生素D,适当户外活动等等。

糖尿病患者补钙,一般主张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食补以脱脂或低脂牛奶为佳。食补不够,可以服用钙片,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双磷酸盐、降钙素等。对于糖衣或含有乳糖的钙片,糖尿病患者也不必有顾虑,其含糖量很小,不会影响血糖。需要注意的是,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治疗骨质疏松慎用雌激素。因为雌激素会引起血糖升高,不利于控制糖尿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降钙素治疗。

3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饥饿和多食:因体内的糖份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手脚麻痹、发抖: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 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一经发现就要去医院检查,不得拖延。此外,糖尿病人应多加预防骨质疏松。

疲劳、血压高、尿液发白:糖尿病会感到容易疲劳,全身倦怠无力。没有从事劳动或体育运动,身体常常无原由地感到疲惫不堪,感到双腿乏力,膝盖酸软,尤其是上 下楼梯的时候;感冒后经常长疖疮或血压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气味,此时就该及早去医院检查了。糖尿病在初期很难感觉到症状,当有感觉时,病情已十分严重 了。因此,定期作健康检查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发现的越早,血糖值越容易控制,能防止病情恶化,糖尿病的并发症也少。

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 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上述症状就是糖尿病会引起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疾病的明显表现。

体重下降:中年人的身体日渐肥胖,食欲也正常,一旦发现体重下降很快,就应考虑是否的了糖尿病。因肥胖会增大胰岛素的需求量,导至病情急剧恶化。

4糖尿病人吃水果的基本原则

1、欲吃水果,您的血糖浓度应达到以下标准

否则请先用黄瓜、西红柿等代替水果吧。标准是:空腹血糖控制在140mg/d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80mg/d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5%以下,没有经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2、吃水果的时间

水果一般作为加餐食用,也就是在两次正餐中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或睡前一小时吃,这可以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使胰腺负担过重。一般不提倡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

3、吃水果的数量

根据水果对血糖的影响,每天可食用200克左右的水果(可提供约90千卡的热量),同时应减少半两(25克)的主食,这就是食物等值交换办法,以使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保持不变。

59种人容易得糖尿病

1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者,即为有糖尿病家族史。2型糖尿病的患者1/3的后代将表现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双亲患有2型糖尿病,估计其后代达60岁时,糖尿病发生率约为50%,另有12%伴糖耐量减低;母亲患糖尿病的遗传倾向高于父亲;有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糖尿病的发生年龄早于无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

2、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

糖尿病常常是一手牵着高血压,一手拉着血脂异常来影响人体,它们已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又是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为这些疾病都有胰岛素抵抗,同属于代谢综合征。

3 、吸烟者

吸烟可以使多个器官受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而糖尿病病人吸烟对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人来说,那是雪上加霜,有害无益。

4 、缺乏运动者

运动除了消耗热量、减轻肥胖外,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缺乏运动者是糖尿病瞄准的一个对象。

5 、中老年人

人到中年生活工作压力加大,精神紧张,而生活条件改善,摄取热量较多,运动量减少,热量消耗降低;另外,人到中年以后,各种脏器渐渐老化,细胞功能逐渐衰退等,使得这部分人容易患糖尿病。年龄40岁以上就应该每年检查尿糖、糖耐量、血糖、血脂、血压等,这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很重要。

6、肥胖者

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与肥胖呈正相关,肥胖的病程越长,程度越重,患糖尿病的危险就越高,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项坤三等人的研究表明,内脏型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肥胖体重指数在25以上的成年人才容易患内脏型肥胖,但有14%左右的非肥胖中国成年人,也患有内脏型肥胖,中国人的脂肪容易在内脏周围存积,因此更容易得2型糖尿病。肥胖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容易造成胰岛素过多地分泌,胰岛素过多分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胰岛细胞最后会不堪重负而发生功能衰竭,引发糖尿病。

7、高热量饮食习惯的人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的膳食而体力活动不足,易导致肥胖及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可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8、食用过多糖类和淀粉的人

糖尿病本质是糖代谢功能失调,如果日常饮食当中过量摄入糖类和淀粉类的,人体又无法正常消耗,过量的无法代谢,最终导致病理性的代谢失调。事实上日常饮食清淡,少吃淀粉类,如土豆、玉米、大米、精面粉的人一般不会得糖尿病。

9、不明原因的疲劳的人

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症状并不多见,而疲劳症状在休息后不能缓解,是糖尿病患者最早出现,也是最多的临床表现。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患者要防骨“松”》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