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3
尿病人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会发现自身出现一些异常,甚至有并发症,但自己一直在积极的治疗糖尿病,这些症状却没有减少。那么,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详细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1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
1、胰岛素抵抗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
2、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原因之一,如果胰岛素抵抗出现血糖超过正常值,引起了糖尿病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肯定就是糖尿病。
3、胰岛素抵抗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
4、过多的热量摄入、久坐、缺乏运动、高度紧张的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是糖尿病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带来等危害,几乎都来自于它引发的各种并发症。
5、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是糖尿病人出现血糖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人来说,胰岛素抵抗在导致病情发生发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腺B细胞分泌的,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应该是“按需分泌”。也就是说机体需要多少胰岛素,胰岛功能就分泌多少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稳定。所谓胰岛素抵抗,简单的说就是人体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了。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的关系
为什么肥胖者容易患有糖尿病呢?根本原因在于肥胖者体内存在一种特殊的病理状态,叫做“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血糖物质,人体在进食后将大量的糖吸收入血,通过血液循环运往全身各处,需要依靠胰岛素,血液中的葡萄糖才能进入细胞,从而被人体利用,同时使血液中的葡萄糖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这个作用的产生,主要依靠胰岛素与细胞膜之间的一系列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糖被搬运到细胞内,用来产生能量,一时用不了的葡萄糖被转化成糖原储存起来。遗憾的是,在肥胖者的体内,这个搬运葡萄糖的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从而导致细胞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血液中的葡萄糖很难进入细胞,这就是胰岛素抵抗现象。早期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虽然还算正常,但是由于胰岛素抵抗的存在,胰岛素的作用效率大大下降了,为了克服这种抵抗,胰腺就会大量的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肥胖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大大增加,这就是所谓的“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早期还可以通过血液中的高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水平,但随后可能因为过度的工作,胰腺合成胰岛素的功能逐渐衰竭,胰岛素的生产渐渐不能维持血糖的正常范围,于是出现了糖尿病。所以肥胖是很容易造成糖尿病的。值得注意的是,有效的减肥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或是明显减轻糖尿病的程度。
29种人容易得糖尿病
1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者,即为有糖尿病家族史。2型糖尿病的患者1/3的后代将表现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双亲患有2型糖尿病,估计其后代达60岁时,糖尿病发生率约为50%,另有12%伴糖耐量减低;母亲患糖尿病的遗传倾向高于父亲;有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糖尿病的发生年龄早于无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
2、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
糖尿病常常是一手牵着高血压,一手拉着血脂异常来影响人体,它们已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又是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为这些疾病都有胰岛素抵抗,同属于代谢综合征。
3 、吸烟者
吸烟可以使多个器官受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而糖尿病病人吸烟对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人来说,那是雪上加霜,有害无益。
4 、缺乏运动者
运动除了消耗热量、减轻肥胖外,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缺乏运动者是糖尿病瞄准的一个对象。
5 、中老年人
人到中年生活工作压力加大,精神紧张,而生活条件改善,摄取热量较多,运动量减少,热量消耗降低;另外,人到中年以后,各种脏器渐渐老化,细胞功能逐渐衰退等,使得这部分人容易患糖尿病。年龄40岁以上就应该每年检查尿糖、糖耐量、血糖、血脂、血压等,这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很重要。
6、肥胖者
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与肥胖呈正相关,肥胖的病程越长,程度越重,患糖尿病的危险就越高,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项坤三等人的研究表明,内脏型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肥胖体重指数在25以上的成年人才容易患内脏型肥胖,但有14%左右的非肥胖中国成年人,也患有内脏型肥胖,中国人的脂肪容易在内脏周围存积,因此更容易得2型糖尿病。肥胖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容易造成胰岛素过多地分泌,胰岛素过多分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胰岛细胞最后会不堪重负而发生功能衰竭,引发糖尿病。
7、高热量饮食习惯的人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的膳食而体力活动不足,易导致肥胖及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可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8、食用过多糖类和淀粉的人
糖尿病本质是糖代谢功能失调,如果日常饮食当中过量摄入糖类和淀粉类的,人体又无法正常消耗,过量的无法代谢,最终导致病理性的代谢失调。事实上日常饮食清淡,少吃淀粉类,如土豆、玉米、大米、精面粉的人一般不会得糖尿病。
9、不明原因的疲劳的人
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症状并不多见,而疲劳症状在休息后不能缓解,是糖尿病患者最早出现,也是最多的临床表现。
3糖尿病有哪几种类型
一、1型糖尿病
1、发病机制:
1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导致了体内胰岛素的绝对缺乏。1型糖尿病 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结果胰脏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症状表现:
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急性发病并且具有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因脂肪分解增多导致其分解产物血酮体水平升高,所以检查时除了高血糖和尿糖强阳性外,往往还有尿酮体阳性。较重者还可出现酮症酸中毒。
3、特点:
1型糖尿病绝大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而病因不清的特发性为数不多,胰岛B细胞由于受到自身免疫损伤而遭大量破坏。成年后也可发生1型糖尿病,但大多是进展缓慢,症状不明显,所以称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临床上常常误诊为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所以要用外源性胰岛素给予替代治疗。
二、2型糖尿病
1、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是当前糖尿病患者的主体,占到90%以上。其病理机制是多种组织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伴有胰岛素的分泌障碍,后者主要包括胰岛素量的不足或者质的下降。患者不发生自身免疫性损伤,胰岛细胞数量多不减少,但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致使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而造成高血糖。
2、症状表现:
病人在疾病初期或甚至终生,其生存不需要胰岛素治疗。通常无酮症酸中毒倾向,但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也可诱发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较1型糖尿病强烈。由于高血糖发展缓慢,许多病人早期因无典型症状,未能引起足够注意,多年未发现糖尿病,但却有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4糖尿病要注意什么
1、饮食要注意一日三餐七成饱,不吃过甜的食物,不吃腥辣的食品,严禁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因为这些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有抽烟习惯的要在一年内慢慢把烟戒掉,不要一下子就马上戒掉。原来吃降糖西药的达半年以上者,不要骤然停服,因为这样会引起血糖的突然升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慢慢减量,直至停服。饮食方面要注意粗、细粮搭配着吃。建议吃些南瓜、燕麦片等含糖量少或不含糖的食品。但要明确注意一点,不管这个东西有多好,有多么适合糖尿病人吃,都不要过量。
2、充分的睡眠。日常生活中,良好的眠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要注意养成有益的眠习惯。睡眠时间,30多岁的人应为8小时,40--50岁的人为7小时30分钟左右,60--77岁则要8小时30分钟才够。就寝前避免喝咖啡和茶,水也少喝,心情放松,不能有饥饿感。
3、禁用食物有: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点、果酱、蜜饯、冰激凌、甜饮料等。另外,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土豆、山药、芋艿、藕、蒜苗、胡萝卜等少用或食用后减少相应的主食量。
4、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除控制总热卡外,还应做到食品多样化,但因为限制糖、盐,使菜肴味道较单一。针对这一点,市场上生产了多种甜味剂如甜味菊、甜味糖,其不产热、不含任何营养素,近两年有一种甜味剂为蛋白糖,其有氨基酸组成,也不产热,无任何副作用,是目前较理想的甜味剂,如纽特糖、元真糖。
5、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的患者,同样需要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饮食控制,对肥胖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除了较严格的饮食控制外,忌食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严格控制动物油如黄油、猪油、牛油等,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不利。
6、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饭后血糖上升,轻微的运动可分解肌肉中的糖份,能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控制饮食可以限制一天的所需能量,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对糖尿病十分有效。糖尿病人皮肤易受感染,要经常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爽。过度运动对糖尿病人十分危险,会是血液中的酮体突然增加。
7、糖尿病人严禁吸烟饮酒,以免动脉硬化,肝病和心血管疾病。宜多食用新鲜蔬菜,鱼,植物油,少吃牛肉牛油,猪肉猪油,动物性其他脂肪和油炸食品,不宜饮用可乐类汽水饮料,咖啡,茶,果汁等,宜饮用不含糖份的麦茶和白开水,忌食过甜或过咸的食物,淀粉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也要适量。
8、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重症糖尿病人不宜吃过多的水果。为了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可吃少量水果,一般一日量在100克左右,但需注意血糖和尿糖的变化。如果吃了水果后尿糖增多,则应减少主食,以免出现血糖升高。为防止并发症动脉硬化、便秘,应饮食多样化,满足人体所需营养,以利健康长寿。
9、防治便秘:中医常悦“欲得长生,肠中常清”,秋季天气干燥,糖尿病人易发生便秘,积极防治便秘对血糖控制、视力和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如碰上便秘、排便困难,应注意:慎用刺激性泻药,以免损伤胃气;多食高纤维素食,如粗粮、蔬菜等,促进胃肠蠕动;多做揉腹、收腹提肛运动,锻炼胃肠道功能;另外,因为蜂蜜中含有较多的糖分,所以不建议用蜂蜜治疗便秘。
5预防糖尿病的方法都有哪些呢
1.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从这个排序能总结出一个规律:吃四条腿的(猪、牛、羊等)不如吃两条腿的(鸡、鸭等禽类),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腿的(鱼类)。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研究发现,如果想控制好血糖,重视蛋白质的摄取很重要。
2.少油少盐
吃油方面,国人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摄入量超标。每人每天的油摄入量为50克以上,远高于25~30克的推荐值,容易导致高血脂、脂肪肝等问题;二是油的种类没选对。建议选用山茶籽油、橄榄油、亚麻籽油、紫苏油等,几种油轮换吃。国人盐的摄入量也几乎是推荐值的两倍。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相当于一啤酒瓶盖。
3.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每天最少要吃够20种食物,最好吃到30种。早上可以用苹果、橘子、香蕉等做个水果蔬菜汁,晚上再用七八种材料煮粥,一天吃够20种食物并不难。得糖尿病后,担心主食升血糖太快,在此建议糖友多吃全谷物,如杂粮或杂豆。为了促消化,可以熬粥吃喝,并提前几小时将食材泡好。
4.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如果把一天所吃的食物分成10份,早、中、晚餐相对科学的比例是3:4:3或4:4:2或4:3:3。吃零食也要适当,冰淇淋、果脯类要少买。建议平时将新鲜的水果、蔬菜、奶制品、坚果当零食。
5.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成人一天最少应喝1600毫升水,即8个普通玻璃杯。美国一项调查发现,每天喝水少于两杯的人,比每天喝水多于5杯的人,癌症发病率增加35%。可乐、雪碧等甜饮料少喝。其含糖量很高,一瓶可乐里约含有12块方糖,容易导致龋齿、增加糖尿病风险等。可多喝点白开水、淡茶水、柠檬水,自己熬的绿豆汤、打的豆浆、榨的新鲜果汁等。
6.天天运动,保持体重
“吃得越饱,死得越早”、“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这两句话有点难听,但很有道理。体重控制非常关键,建议大家通过腰围监测来调控。男性腰围别超过85厘米,女性别超80厘米。建议每人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以上,尤其是年轻人。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