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沙门氏菌

更新时间:2023-05-23

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已发现的近一千种(或菌株)。按其抗原成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组。其中与人体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除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引起人类的疾病外,大多数仅能目引起家畜、鼠类和禽类等动物的疾病,但有时也可污染人类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下面,大家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关于沙门氏菌病的相关问题吧。

1什么是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群形态、生化性状及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沙门氏杆菌无芽胞,无荚膜,多数细菌有周身鞭毛和菌毛,有动力。在普通培养基上呈中等大小、表面光滑的菌落,无色半透明。不分解乳糖、蔗糖和水杨酸,能分解葡萄糖和甘露醇。吲哚、尿素分解试验及V-P试验均为阴性。

沙门氏菌能在简单的培养基上生长,含有煌绿或亚硒酸盐的培养基可抑制大肠杆菌生长而起增菌作用。沙门氏菌生长的最佳温度为35℃~37℃,最佳pH值为6.5~7.5。

本属细菌抵抗力不强,60℃30分钟、5%石炭酸溶液及70%酒精5分钟均可将其杀死。在水中能生存2~3周,在粪便中可生存1~2个月,在冰中能生存3个月。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

其抗原结构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其抗原可分为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和表面抗原(Vi抗原)三种。该类菌,按菌体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分为A、 B、C、D、E、F、G、H、I等血清群,再按鞭毛抗原的不同而鉴别组内的各血清型。目前,已知沙门氏菌共有2000多种血清型,在我国已发现有161个血清型,但从人类和动物经常分离出的血清型却只有40~50种,其中仅有10种是主要血清型。与人类有关的血清型主要隶属于A~E组,即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鸭沙门氏菌、新港沙门氏菌等,仅少数几种对人致病,其中以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及猪霍乱沙门菌为最常见。

2沙门氏菌引发的疾病

鼠伤寒沙门氏菌沙门氏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其病原沙门氏菌属肠道细菌科,包括那些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它们除可感染人外,还可感染很多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爬行类、鱼、两栖类及昆虫。人畜感染后可呈无症状带菌状态,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它可能加重病态或死亡率,或者降低动物的繁殖生产力。

菌体大小(0.6~0.9)×(1~3)微米无芽胞,一般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大多有周身鞭毛。营养要求不高,分离培养常采用肠道选择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对本属菌的鉴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见表)。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不产生吲哚,不发酵乳糖和蔗糖,能发酵葡萄糖、甘露醇、麦芽糖和卫芽糖,大多产酸产气,少数只产酸不产气。VP试验阴性,有赖氨酸脱羧酶。DNA的G+C含量为50~53%。对热抵抗力不强,在60℃15分钟可被杀死。在水中存活2~3周。在5%的石炭酸中,5分钟死亡。沙门氏菌属

本属菌按生化反应分为4个亚属。亚属Ⅰ是生化反应典型的和最常见的沙门氏菌;亚属Ⅱ和Ⅳ是生化反应不典型的沙门氏菌;亚属Ⅲ是亚利桑那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一般可分为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3种。传播媒介

蛋、家禽和肉类产品是沙门氏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感染主要取决于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食用者的身体状况,受威胁最大的是小孩、老年人及免疫缺陷个体。根据国际惯例,要求对易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食品进行分类管理,以使大多数食物不含沙门氏菌,从而有效预防沙门氏菌病。为此,人们在探索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过程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现将有关进展报告如下,并介绍两种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试剂盒。

3沙门氏菌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对于沙门氏菌感染,很多人可能都没有什么概念,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于老年人、婴幼儿,或者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需要积极的做出预防措施,如果不慎被感染了,则需及时做出治疗。

⑴对症处理

胃肠炎患者应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为重点,辅以必要的对症处理。轻、中度失水可予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重度失水则需静脉补液,情况改善后再改用口服补液。对年老、年幼或虚弱者应积极处理,中毒症状严重并有循环衰竭者应注意维持有效血容量,必要时可采用肾上腺皮质类激素。禁食后腹痛、腹泻常可显著改善。重症患者可试用抗分泌的药物如黄连素、氯丙嗪、心得安、葡萄糖酸钙、消炎痛等。解痉剂以短期应用为宜。

对无并发症的胃肠炎型患者,不必应用抗菌药物。因为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缩短病人的病程,反而促使肠道产生耐药菌株,使排菌时间延长,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对严重的胃肠炎或老年人、婴幼儿(尤其是4个月以下的婴儿)、营养不良、同时合并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缺陷者,应加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对胃肠道外感染及败血症型、伤寒型、局部化脓感染型,应予抗菌药物全身应用。

以往对沙门氏菌感染一般选用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等,且大多于用药后4~6天热退。但有些病人可出现复发,不过再次给药仍然有效。近年来病原菌耐药现象不断增加,故最好能参照药敏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目前,临床常用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如环丙氟哌酸、氟嗪酸、洛美沙星、益保世灵等,常有较好的疗效。

恢复期带菌者无需抗菌治疗。

以上就是专家关于预防沙门氏菌感染,以及治疗方法的介绍了,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够对该疾病多一些了解,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引起重视,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对于急性发作期的病人,应进行隔离,并且还要注意饮食卫生。

4沙门氏菌的预防

1、加强兽舍消毒,保持兽场良好的环境卫生,特别是要保持小室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发酵灭菌。

2、加强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日粮全程添加齐鲁皇冠,全面均衡补充营养。禽类及其蛋、各种动物肠、奶、胎盘类、羔羊等饲料必需熟喂,不允许用沙门菌污染的饲料饲喂动物。

3、要求饲料新鲜、全价,夏季饲料中添加保先100,保鲜、防腐、抗腹泻。

4、平常添加抗应激、提高免疫力的添加剂25%维生素C、DMG等,提高动物免疫力,降低动物应激反应。

5、兽场做好防蚊蝇、防鼠灭鼠工作。

6、治愈的毛皮兽不得留做种用。

5怎样区分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 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是人类和大多数温血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茵群。但也有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可引起不同症状的腹泻,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5类:致病性大肠杆菌 (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 大肠杆菌0 157:H7血清型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自1982年在美国首先发现以来,包括我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且日见增加。日本近年来因食物污染该菌导致的数起大暴发,格外引人注目。在美国和加拿大通常分离的肠道致病菌中,目前它已排在第二或第三位。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沙门氏菌》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