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皮乳头状瘤详情全在这儿

更新时间:2023-05-23

上皮乳头状瘤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表现为上皮组织高度增生进而形成乳头团块的结缔组织,多发生于鼻腔、外耳道、乳腺等部位,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下吧。

1乳头状瘤临床表现

乳头状瘤最初认为是喉部的良性肿瘤。除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外,其他类型的病因不明。WHO根据乳头状瘤的组织来源分为两类: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移行(细胞)乳头状瘤。鳞状细胞乳头状瘤为向支气管腔内突起的乳头状肿物,有一个纤维组织核,表面覆以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内偶混有产生黏液的细胞。其结缔组织的蒂有淋巴细胞渗出。单发者少见,可与咽部同类病变共存,青年人多见。移行(细胞)乳头状瘤:被覆多种上皮,包括骰状上皮、柱状上皮或纤毛上皮等,也可见灶性鳞状上皮化生及黏液分泌成分。可为多发,即使无不典型增生的改变,术后也可复发,有恶变可能。肿瘤可能源于支气管的基底细胞或其储备细胞。

(1)单发乳头状瘤:为极少见的下呼吸道良性肿瘤,占切除的下呼吸道良性肿瘤的4%,目前认为起源于气管、支气管上皮及其黏膜腺体,已除外其起源于Kultschitzky细胞。可与囊腺瘤等其他肺良性肿瘤并存。肿瘤可位于支气管树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叶或段支气管,其组织学分型多为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少数位于周边肺组织内,由类似透明细胞或混合上皮型细胞构成。

①临床表现:多见于40岁以上者,表现为慢性咳嗽、喘鸣、反复发作的肺炎及哮喘样症状。有些病人可自己咳出肿瘤组织。因多位于支气管内,故X线胸片很少见到瘤体,常需CT或支气管体层像检查,CT可证实为非腔外生长肿瘤及无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镜可见活动性肿瘤及继发于肿瘤的支气管膨胀性扩张。

②鉴别诊断:单发乳头状瘤易与支气管慢性炎性息肉相混淆。后者病理可见慢性炎性血管增生及水肿的肉芽组织,全部或部分覆盖有正常的纤毛柱状呼吸道上皮,无乳头状的表面结构。

③治疗:根治手术为最佳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气管部分切除或袖状切除术,如果远端肺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也可连同肺组织一并切除,但肺叶切除术应尽量避免。内镜切除虽可缓解症状,但疗效不彻底。也可采用激光烧除术。有个别术后恶变病例报告,切除彻底者极少复发。有人认为近50%的单发支气管乳头状瘤最终导致肺癌,另有人发现在邻近乳头状瘤的支气管上皮处,可见到局灶性原位癌,其可能是本身恶变,也可能是邻近组织发生的癌变。

(2)多发性乳头状瘤: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15岁以后少见。因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6型或11亚型感染所致。此类病人也被称为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肿瘤常首先发生在会厌、喉部等上呼吸道,极少见下呼吸道是首先发生的部位。部分病人可自愈。

①临床表现:声嘶,晚期可见喘鸣及气管梗阻等表现。因大的远端支气管内RRP引起气管阻塞,放射学可见肺不张、肺炎、脓肿及支气管扩张等影像。诊断方法为内镜及活检。

②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有:A.手术切除或激光烧除;B.冷冻疗法、透热疗法;C.辅助药物治疗,如:氟尿嘧啶(5-FU)、皮质激素、疫苗、普达非伦、大剂量维生素A及干扰素等。要注意气管切开可导致RRP播散,其致命的高危因素有声门下乳头状瘤及长期气管插管。

③预后:2%~3%的患者可发生恶变,恶变者多为有长期病史者(病史多超过10年),其共同特点为:婴幼儿期确诊,因病重而反复手术或气管切开,在20岁左右恶变为鳞癌,恶变后多在短期内(平均4个月)死亡。发生播散或恶变的高危因素有放疗(儿童)、吸烟(成人)、气管插管及肺实质内病变等。有以上高危因素者15%左右可发生恶变。

2关于上皮乳头状瘤详情全在这儿

1.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腔鼻窦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大多数为单侧病变,双侧罕见。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瘤体常见于鼻腔,累及鼻腔外侧壁多见,其次是上颌窦和筛窦,累及蝶窦、额窦和鼻中隔的较少。绝大多数内翻性乳头状瘤仅有一个原发部位。晚期累及多个部位,常难以分辨原发部位。

患者常表现为鼻塞及鼻内肿块,可伴有流涕,有时带血,也可有头面部疼痛和嗅觉异常等;随着肿瘤扩大和累及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检查见肿瘤外观呈乳头样,表面颗粒状不光滑,色粉红,质较硬,触之易出血,病变可来源于鼻窦黏膜,向前脱出至鼻腔,向后延伸至鼻咽及口咽部。

2.外耳道乳头状瘤

外耳道乳头状瘤多发生于外耳道外段皮肤,是外耳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是其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长期受刺激增殖的结果。

肿瘤早期多无症状,充满外耳道时阻塞感、痒感或听力减退。常有挖耳出血或挖出“肉块”样物者。伴继发感染时可有耳痛、流脓。可见外耳道有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表面粗糙不平、带蒂或无蒂的棕黄色肿物,触之较硬,多数基底较广。有感染者可充血肿胀呈肉芽状。有局部血循环障碍者可呈黑色,能部分自然脱落。增殖迅速者可侵犯中耳和乳突。

3.咽部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为咽部较常见的良性肿瘤,男性占多数,多为单发。

肿瘤多发生于腭弓、扁桃体、软腭缘、悬雍垂,其次见于软腭背面、下咽后壁、杓会厌襞等处。多数肿瘤表面呈砂粒状、带蒂小蘑菇状,也有无蒂可移动的扁平状、桑葚状,呈淡红色或灰色,质较软,瘤体多为几个毫米大小,也有达数厘米的。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或在咽部检查时发现,少数可有咽干、痒、异物感等,较大者可有吞咽及呼吸不适或障碍。多数患者是单发,但在小儿可呈弥漫性、多发性。

4.食管乳头状瘤

食管乳头状瘤为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良性肿瘤。发病率为0.01%~0.05%,男女均可发病。发病者多为中老年人。

本病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上腹部症状居多,如胸骨后痛、吞咽困难、胃灼热感等,尚有便血、缺铁性贫血。呕吐为主要症状者少,患者往往因胃部疾病做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

5.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在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产后妇女,以40~50岁者居多,是临床上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

患者的乳头出现血性、浆液血性或浆液性溢液,溢液可为持续性或间断性。有些患者在挤压乳腺时流出溢液,也有些患者是无意中发现自己内衣或乳罩上有溢液污迹。个别患者可出现疼痛或有炎症表现。由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瘤体小,多数情况下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有些中央型乳头状瘤可在乳晕附近摸到结节状或条索状肿块,质地较软,轻压肿块时可引出溢液。

3乳头状瘤如何分类

乳头状瘤如何分类?乳头状瘤根据病变程度将乳头状瘤病分为轻、中和重度。根据乳头状瘤病受累范围、乳头密度及上皮细胞增生程度,分别诊断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乳头状瘤病。主要依病理诊断。

乳头状瘤如何分类:

●轻度乳头状瘤病:

导管轻度扩张,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低而稀的乳头结构,分支简单,被覆乳头的腺上皮细胞(层,肌上皮细胞明显)。

●中度乳头状瘤病:

导管扩张,增生的上皮细胞形成多数乳头结构,分支较多,常连结成网状或腺样, 被覆的腺上皮细胞 ( 层或占据管腔的大部分,细胞无异型,肌上皮细胞清楚)。

●重度乳头状瘤病:

导管明显扩张,乳头拥挤,常见复杂分支连结成密集的网状或腺样,被覆的腺上皮细胞 % 层以上或形成实性细胞巢,排列极性部分紊乱,可见轻度异型,肌上皮仍存在。其组织学诊断标准包括囊肿、导管上皮增生、乳瘤病、腺管型腺病和大汗腺样变等多种病理变化。

上面介绍了乳头状瘤如何分类, 乳头状瘤病是指发生于乳腺中小导管上皮的乳头状增生,部分或全部填充乳管的管腔,并使其不同程度的扩张的多发性良性病变。

4如何护理小儿喉乳头状瘤

喉乳头状瘤有一定自限性,青春期后复发趋势减退,甚至可以自行消失,患儿家长应树立治疗的信心。由于本病的易复发性,决定了患儿要按受长期的治疗,承受许多同龄人没有的痛苦,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如自闭、缺乏自信、叛逆等,家长受到一定的精神及经济压力并表现出不良情绪和态度会增加患儿的不安。作为医务工作者,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患儿调整不良心理,科学对待该疾病,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

对于行气管切开的喉乳头状瘤患儿,术后护理及家庭护理对于患儿恢复至关重要。首先,应为患儿提 供一个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生活环境,保持室温20—22℃ ,湿度60% 一70%。该类患儿应由专人护理,如患儿已上学,应叮嘱老师和同学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免发生意外。口腔部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是重要的感染源,应加强口腔护理。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护理液,pH值高时选用2%一3% 硼酸液擦洗,pH值低时选用2%碳酸氢钠擦洗,pH值中性时用1%一3% 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擦洗,以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洗澡时防止水溅到气管套管内。加强营养,宜进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禁浓茶、咖啡、辛辣食物。

其次,应该保持气道通畅,不定时清洗内套管。 出院前应教会家属内套管的拔出法和放入法、内套管的清洗消毒以及气管切开周围皮肤敷料的更换法。拔出内套管时应先吸净痰液,一手按住外管的双耳,另一手旋转内套管管口上的活瓣,轻轻取出,不可强行拔出,否则易将外导管一并带出。消毒方法有两种:

(1)浸泡法。拔出内导管先用3% 的双氧水浸泡15 min,洗净痰痂后再用3%双氧水浸泡15 min,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即可顺气道方向自然插入。

(2)煮沸法。先将内导管取出后进行初步清洗,放入专用锅内煮沸15 min,取出清洗后放另一容器煮沸,水开后再煮15 min,待冷却后就直接插入即可。有痰者应先吸痰再置管,视痰液的多少每日3~4次 J。

每次取出时间不宜超过30 min。气管切开周围皮肤每日用75%酒精消毒,并更换无菌纱布1次,保持局部干燥、清洁。若有红肿,应加强局部护理,可涂百多邦或红霉素软膏。吸痰患儿出院前,应对家属进行正确吸痰方法的培训。注意观察呼吸音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应是管性呼吸音,当有痰时,则出现痰鸣音;当套管下端有伪膜覆盖时,会随呼吸 听到噼啪的声音;当套管下端被痰痂或血痂堵塞时,呼吸会变得尖而费力。凡呼吸时套管传出响声,则表示套管内有黏稠不易咳出的分泌物,应及时吸出,吸完后向气管内滴药,并用湿润的单层盐水纱布遮盖套管口,干后及时湿化,可增加吸人空气的湿度。

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一般为5~10 cm,采取边旋转、边吸引、边退的方法,每次吸痰时问不超过15 S,且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气道黏膜。痰液较多需再次吸引时应休息3~5 wan后再吸,其间有条件者可予氧气吸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机会。

吸痰管一次一换,进入气道内吸痰,一经退出气管套管外,不能再重新插入吸痰。进入气道的吸痰管绝不能被污染,如疑似污染应及时更换。吸引器的连接管、引流管应每天更换。若痰多且黏稠可给予做沐舒坦雾化,并配合排背。气管套管脱管是 气管切开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必须严加防范。


5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治疗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有6%~8%可恶变,故应早期切除。术前均应行乳导管造影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定位。术后宜做石蜡切片检查,因为冰冻切片检查在辨别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癌时最困难,两者常易发生混淆,故不宜以冰冻切片表现为恶性依据而行乳房根治术。

如果为单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时将病变的导管系统切除即可。

如果为多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因其较易发生恶变,则宜行乳腺区段切除,即将病变导管及其周围的乳腺组织一并切除。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上皮乳头状瘤详情全在这儿》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