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病毒性肝炎应采取哪些手段进行诊断

更新时间:2023-05-23

诊断病毒性肝炎所依据的流行病学资料与不同类型肝炎的传播方式有关。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所以诊断时与病人或被病毒污染的食物、饮水的接触史是很重要的依据。而诊断乙肝、丙肝、丁肝时,性生活史、血液和血液制品使用情况、是否吸毒等流行病学资料对诊断就很重要。对病毒性肝炎应采取哪些手段进行诊断?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1病毒性肝炎能治好吗

病毒性肝炎是否好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说,如果能够找到符合自己病情的方法,是有可能转阴康复的。一般,病毒性肝炎的症状不是很严重,且肝功能都正常的话,治疗起来相对会比较容易。而病毒DNA数太高,说明病毒比较活跃复制的也快,传染性也会相对较强。如果易恶化则要进行保肝治疗。

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病毒性肝炎都是需要住院治疗的,而且患者要绝对的卧床休息,要进行合理的营养摄入。病症较轻的患者平时生活护理周全,不要让疾病恶化一般患者治疗起来就不会这么困难,主要要严禁烟酒。常用的是抗病毒的治疗。

对于一些重型性的肝炎来说,治疗难度很大患者要绝对的卧床,并且尽量的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保证热量维生素,可以适当的给患者输入血白蛋白或者是新鲜的血浆,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状态。

2对病毒性肝炎应采取哪些手段进行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在传染病诊断中非常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引起传染病的发病因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仅仅依靠临床症状,有时候一些传染病非常难诊断。这种情况下,流行病学资料就可发挥重要作用。如朋友会餐后有多人都发病了,而且症状相似,那么就可以判定,这些人所患疾病和会餐有很大关系。

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是确诊肝炎的重要依据。确诊各类型肝炎所依据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检查、肝组织学检查等。

 ·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氨基转移酶(血清转氨酶),其中主要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1一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等o+

 ·病原学检查。包括各类型肝炎病毒的相应抗原和抗体的检测,如诊断甲肝的抗甲肝抗原的IgM抗体(抗-HAVIgM);诊断乙肝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抗乙肝表面抗原的抗体(抗一HBs);诊断丙肝的抗丙肝抗原的抗体(抗-HCV);诊断丁肝的丁肝抗原(HDAg)和抗丁肝抗原的IgM抗体(抗-HDVIgM);诊断戊肝的抗戊肝抗原的IgM抗体(抗-HEVIgM)等。

  ·肝组织学检查。必要时由医生用特定方法取病人肝组织做病理检查。

  重要提示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项目非常多,其临床意义也较复杂,病人不要看到检验结果是阳性或高于正常值就认为自己一定是得了肝炎,要由医生根据各项检查综合评价后做出诊断。例如,许多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其肝组织检查证明并未得肝炎,这些人只是乙肝表面抗原的携带者。

3病毒性肝炎的食疗

1、鸡骨草瘦猪肉汤

材料:鸡骨草60克、瘦猪肉100克、葱、味精、花椒、盐、姜皆适量。做法:将鸡骨草、瘦猪肉、花椒、生姜倒入水锅煮沸,再用小火煎汁300毫升。药用:每天3次,连服几天。功效: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消炎解毒;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疗效。

2、芹菜萝卜蜜饮

材料:芹菜150克、萝卜100克、鲜车前草30克、蜂蜜适量。做法:把芹菜、萝卜、车前草捣烂取汁,加蜂蜜煮沸。药用:温服,每天1次。功效:利水消肿、清肝明目;对黄疸型肝炎有疗效。

3、五味子红枣饮

材料:五味子9克,红枣10枚,金橘30克,冰糖适量。做法:将配料炖后取汁。药用:每天1剂,分2次服,连续服15天。功效:养血补肝、滋肾强身;对肝气郁结型肝炎、气滞胸腔胀满有疗效。

4、黄芪灵芝炖猪肉

材料:灵芝9克、黄芪15克、瘦猪肉100克、姜、味精、五香粉、盐、葱皆适量。做法:将配料炖汤,去渣。药用:吃肉喝汤,每天1次,连续服15天。功效:补气、健脾、除湿;对肝炎、胁痛、呕吐有疗效。

4病毒性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己型肝炎曾有报道,但至今病原分离未成功。近年报道,属于黄病毒的庚肝病毒和单链DNA的TTV与人类肝炎的关系尚存在争议。

中医病机:

中医认为该病病位于心,病机为:易患本病之人多为年轻未达筋骨隆盛、本气尚未充满之时或素体禀赋不足之人。或因肺卫失司,感 受温热病邪;或为脾胃适逢亏欠,感受湿热疫毒。凡为热邪,皆具耗气伤阴的特点。热耗气于心脉,则致心气虚衰,并可继发气虚帅血无力的气虚血瘀之变。这一类病症表现有心悸怔忡,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胸痛胸闷,舌红或暗,脉软少力或结代。热伤阴于心血,则可使 心阴不足,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及心神不宁、夜寐欠安,脉细数,舌红少津等症。总之本 病以禀赋不足或心肺脾肾有不同程度亏虚为本,温热邪气、湿浊瘀血为标,正邪交争,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病理过程。当温热或湿热病邪耗气伤阴至极,则又可变生阳虚阴衰的阴阳两虚重症,临床表现为喘息胸满不得卧,浮肿乏力不能行,脉虚结代,或迟缓。

病理生理:

第一阶段病毒复制期,该阶段是病毒经血液直接侵犯心肌,病毒直接作用,产生心肌细胞溶解作用。第二阶段免疫变态反应期。对于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慢性期者),病毒在该时期内可能已不存在,但心肌仍持续受损。目前认为该期发病机理是通过免疫变态反应,主要是T细胞免疫损伤致病。

查看详情>>

5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

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预防措施,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管理等对切断甲型肝炎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对乙型和丙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各种医疗及预防注射(包括皮肤试验,卡介苗接种等)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对带血清的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透析病房应加强卫生管理,血液制品应予严格检测,如HBV标志阳性者,不得出售和使用。

对与急性起病的甲型肝炎病人接触的易感人群,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有相当保护作用,注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应在接触后7天内注射),剂量为0.02~0.05ml/kg,肌注,甲型肝炎疫苗(甲肝疫苗)已在不少国家研制成功,并取得了一定效果,1986年Provost等应用甲肝减毒活疫苗对11名志愿者接种,结果10名出现甲型肝炎抗体(甲肝抗体),我国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等应用甲肝减毒活疫苗于12名易感者,结果12人均产生甲肝抗体,近期使用后,取得了预防甲型肝炎较好的效果,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系由纯化HBsAg制成,制品内要求不含Dane颗粒,检不出HBcAg,HBeAg和DNA多聚酶以及其他各种病毒,我国已正式生产,国产乙肝疫苗应用于成年人278例,学龄前儿童1183例及新生儿318例,接种后抗-HBs(乙肝表面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6%(267/278),96.6%(1143/1183)及96.2%(306/318),该疫苗对幼儿免疫后保护率在接种后12个月为76.7%,24个月为100%,36个月为86.4%,乙肝疫苗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应用对婴儿的保护率可提高至95%以上,乙肝疫苗使用方法:新生儿出生当天,生后1个月与6个月各肌注10~30μg,成人剂量为第一次20~30μg,以后1,3,6月各肌注20~30μg,首次注射1年后加强接种1次,剂量为20~30μg,HBIg用法为新生儿出生2~12小时内肌注高滴度(>1∶100,000)HBIg1ml,以后在3个月和6个月时各注射1次,剂量同上。

查看详情>>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病毒性肝炎应采取哪些手段进行诊断》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