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3
此外,河北、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均进行人工养殖,产量颇丰。泥蚶肉味鲜美,可鲜食或酒渍,亦可制成干品,蚶肉含多量蛋白质和维生素,蚶血鲜红,肉的边沿有一金丝似的色线。壳可入药,有消血块和化痰积的功效。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泥蚶的副作用有哪些
泥蚶的做法 主料 泥蚶500克 辅料 香菜 一00克 调料 醋 吧克 蒜 一0克 芝麻油 5克 辣椒油 一0克 一.用刷子将泥蚶刷净 二.香菜洗净切断、大蒜拍碎切丁放入碗内 三.加入麻油、辣椒油、老醋拌好成酱料待用 四.锅内装入凉水,待开后放进洗好的泥蚶 5.在沸水里烫上一0秒后迅速捞起放入冰水中略泡,捞起沥干再倒进三中,拌匀后,去壳即
2泥蚶的形态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蚶属。中国传统的养殖贝类。地方名:粒蚶、血蚶、血螺、瓦垄哈。贝壳极坚硬,卵圆形,两壳相等,相当膨胀。背部两端略呈钝角。壳顶突出,向内卷曲,位置偏于前方,两壳顶间的距离远。放射肋粗壮,有18~22条,助上具明显的结节,呈瓦垄形。壳表白色,被褐色壳皮。壳内面灰白色。边级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深沟。铰合部直,齿细密。前 闭壳肌痕小,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大,四方形。中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8~10月份产卵期为生产旺季。此外,河北、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均进行人工养殖,产量颇丰。泥蚶肉味鲜美,可鲜食或酒渍,亦可制成干品,蚶肉含多量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蚶血鲜红,肉的边沿有一金丝似的色线。壳可入药,有消血块和化痰积的功效。因其价格便宜,堪称大众化的海鲜品。 泥蚶是出口品种,其英文名为Ark shell,日文名为ハイガイ。输往国别和地区:香港、澳门。出口口岸:浙江。泥蚶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生活在内湾潮间带的软泥滩中。世界泥蚶产量主要产自东南亚沿海国家。
壳宽2.5cm[1] ,贝壳极坚厚,卵圆形。两壳相等,极膨胀,尖端向内卷曲。韧带面宽、角质、有排列整齐的纵纹。壳表放射肋发达,肋上具颗粒状结节,故又名粒蚶。壳石灰白色,生长线明显。壳内面灰白色,无珍珠质层。铰合部直,具细而密的片状小齿。前闭壳肌痕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呈四方形。泥蚶血液中含有
泥蚶 血红素,呈红色,因而又称血蚶。
泥蚶
喜栖息在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软泥滩涂上,在中潮区和低潮区的交界处数量最多,埋居其中。无水管,仅以壳后缘在滩涂表面形成水孔与外界相通。适应的盐度范围10~28.8,水温0~35℃。泥蚶为滤食性贝类,以硅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雌雄异体,生殖季节一般在7~9月间。
3泥蚶的营养分析
泥蚶富含特有的血红蛋白和维生素B12,有补血、温中、健胃的功效。
泥蚶每100克含 可食用部分30克
热量(千卡):71 B1硫胺素(毫克):0.01 CA钙(毫克):59 蛋白质(克):10
核黄素(毫克):0.07 MG镁(毫克):84脂肪(克):。8 B5烟酸(毫克):1.1
FE铁(毫克):11.4碳水化合物(克):6 VC维生素C(毫克):0 MA锰(毫克):1.25
膳食纤维(克):0 VE维生素E(毫克):13.23 ZN锌(毫克):11.59维生素A(微克):6
胆固醇(毫克):124 CU铜(毫克):。11 胡罗卜素(微克):1.4钾(毫克):207
P磷(毫克):103视黄醇当量(微克):81.8 钠(毫克):354.9 SE硒(微克):41.42
4牡蛎、蛏、花蛤、泥蚶怎么读
1,牡蛎 [mǔ lì]
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
2,蛏[chēng]
软体动物,介壳长方形,淡褐色,生活在沿海泥中,肉可食,味鲜美。
3,花蛤[huā gé]
蛤的一种。即文蛤。
4,泥蚶[ní hān]
泥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蚶属。
5泥蚶育苗常见病害的防治
1.保证水质
海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比重1.010~1.023,pH值7.5~8.5;取水区滩涂面积小,海水交换量大,无污染。育苗期间用水,需用沙滤水,幼苗翻池时,一定要注意两个池水的温差不超过2℃。
2.亲蚶质量
选择健康无病,蚶体饱满,性腺成熟度好的泥蚶作为亲蚶,规格80~180个/kg。解剖观察,优质亲蚶,性腺饱满,精巢乳白色,卵巢明显桔红色,显微镜下观察卵子已游离。亲蚶直接从泥蚶养殖场购得,干露时间不能太长,洗净、消毒后入池催产。
3.病害预防
育苗开始时,育苗池、进水管道、育苗工具等要用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彻底消毒,严防育苗过程中工具交叉使用而受污染。在催产、幼苗翻池时,做好病害防治工作,用药量要恰当,保证育苗顺利进行。
4.投喂饵料营养要全面
选择优质、耐高温藻种,如: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 、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s mulleri、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golandic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等。藻种要纯、无污染,宜从专门从事藻类研究的单位引种购得。育苗时,投喂藻类以少量多次为好,日投藻2~5次,白天投藻量不能一次太多,否则蚶苗吃不掉,藻类大量繁殖,PH值升高,易造成蚶苗下沉、死亡。投喂前,先用显微镜检查藻类,无污染,才能投喂。不能只投喂一种藻类,如以金藻为主,要适当混合投喂硅藻、扁藻等,投喂饵料营养全面,蚶苗生长快。
5.预防原生动物、寄生虫病
进入育苗池的海水,需用滤水袋过滤,滤去个体较大的水生动物;个体较小的原生动物、轮虫等,可以在泥蚶育苗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当网目大小的换水网箱,勤换水或翻池等方法来解决;寄生虫等可通过翻池时的洗苗操作除去,少数顽固的寄生虫,可采用在洗苗时,水中加入少量甲醛,清洗除去。
6.防止不必要的机械损伤
翻池时动作要轻,不损伤苗,选择网箱的网目要恰当,使幼苗不被嵌入网目而损伤。翻池时控制好水位,以免水压过大,幼苗受强冲击受伤。捞苗、洗苗操作小心轻作。
7.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1)水质管理
育苗池使用洁净无污染的沙滤水,并经滤水袋过滤后入池,每天换水量30%~100% 。
(2)投喂藻类
附着前以投喂金藻为佳,要求达到池水中藻类密度5~20万个/ml,附着后投喂扁藻为主,保持池中密度2~10万个/ml,或金藻与扁藻混合投喂,密度为金藻1~10万个/ml+扁藻1~10万个/ml;也可在投喂金藻、扁藻时,加投硅藻。
(3)光照强度和水温
育苗室需用遮光布,晴天时透光率20%~30%,光照强度控制在300~800Lux。水温控制在26~31℃为佳,防止水温变化太大。
(4)检查幼虫吃食生长情况
每日取样检查幼虫吃食情况;在显微镜下测量幼苗生长情况,正常情况下,浮游幼虫壳长每日增长10μm左右;取样计数检查幼虫密度情况,如发现密度骤减、死苗等情况,应及时查明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5)做好日常防病工作
育苗期间,育苗池、育苗工具等要用漂白粉、高锰酸钾等药物彻底消毒。翻池时,做好药物的预防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育苗顺利进行。
(6)做好日常检查记录工作
每日早中晚记录水温、水位,记录幼苗吃食、生长,用药等情况,以备日后查用。总之,泥蚶育苗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要搞好泥蚶育苗,必须做好各个环节,必须注意防病,做到预防为主,才能获得泥蚶育苗的成功。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泥蚶的副作用有哪些》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