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3
生命在于运动,想要保持健康年轻,运动是不可少的。坚持运动,不仅能让老人身体行动变得轻松自如,还能抗衰老。老人运动有七个要诀,掌握科学方法让你更健康。有什么要注意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1 冬季来了老年人保护好骨头
老年人常因此长期卧床不起,可诱发褥疮、肺炎、脑血栓、尿路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因此,天冷尤其需要注意,采取各种措施,防止老年人骨折。
加强对老年人的照顾。尽量不要让老年人单独生活。年纪大的老人,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提高室内温度,减少穿衣,以防过于臃肿影响活动。穿鞋需有选择,硬塑料底鞋之类最不适宜。房间地面,尤其是厕所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止积水、结冰。可酌情使用拐杖。
一旦跌倒,旁人要认真询问,检查有无损伤。如疼痛较重、局部肿胀、有畸形、不能活动者应怀疑有骨折或脱位,宜先就近取材做简单固定,再送医院检查,拍摄X线片协助确诊,正确治疗。
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并应及时治疗有关疾病。注意老年人常用的药物,如降压药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跌倒。饮酒过多,常致平衡失调,需加控制。
加强营养和锻炼。尽量延缓衰老进程,减轻衰老程度。老年人应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经常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促使身体内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协助钙质吸收,以利骨骼成分更新。此外,注意不要吸烟,以防影响钙质吸收。
2老人运动七要诀
1、深蹲动作要掌握要领
对于老年女性来说,在做深蹲动作时需要把双脚脚趾略微向外分开;这种简单的解决方法能让股骨与髋关节成一线,下蹲时让膝盖位于踝关节上方,而不是前移。采用正确的锻炼方法之后,膝关节的力量就会变得强壮起来,膝关节疼痛的次数也就减少了。男性的髋关节结构与女性不同,所以他们做深蹲动作时脚趾应当朝向身体前方。在处于深蹲动作之前的站姿时,女性的确需要把两脚间分开的距离稍宽于臀部,这样在做深蹲动作时会更容易完成。
2、适当的跳跃动作
很多老年人惧怕做跳跃动作,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动作会伤害到膝盖或臀部。但是老年人需要做一些跳跃动作,因为他们需要这样的冲击力来增强骨密度。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需要疯狂的跳跃,迈出有力的步伐(如踩死臭虫的力量)就足以了;此外还可以进行箭步蹲、高抬腿和跳绳等锻炼。
3、四肢交叉让左右脑相互对话
老年人在健身过程中可以多做一些把双腿和双臂交叉放在身体中线上的锻炼动作。这是因为四肢交叉能促使两侧大脑展开积极的对话,增强两个半球之间的神经连接。瑜伽和普拉提中的很多动作就符合这种要求。
4、力量训练能改变老龄化基因
研究显示:仅仅进行26周的力量锻炼就能从基因层面上逆转老龄化的进程。此外,力量训练还能保持肌肉重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每10年就会丧失约2、3公斤的肌肉,而脂肪在同期内会增加4、5公斤。因此,为了保持肌肉和脂肪之间的平衡状态,老年人也应当进行力量训练。
5、健身时也要多用脑
活动量越大,大脑的参与程度就越高,健身效果也就会越好。例如,能提高老年人反应时间的锻炼,包括打网球、乒乓球和羽毛球;能提高记忆力的锻炼,如跳交际舞和伦巴舞;能改变身体方向的锻炼,如跆拳道和韵律踏板操等。
6、间歇式有氧锻炼效率更高
线粒体是人体细胞中能生成能量的细胞器,它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如果老年人觉得每周进行4个小时的有氧锻炼过长过重,可以选择间歇式的锻炼。它是把高强度的锻炼与低强度的恢复休息交替穿插起来进行。
7、散步时带个计步器
普通人每天只步行2000步,但运动专家强烈建议把这个量增至1万步,这样对健康才更有益。研究成果显示:仅仅是对步行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就会让人步行的距离增倍,因此老年人在散步锻炼时不妨带个计步器,不知不觉中就增加了行走里程,不断挑战自己的纪录。
3 老人夜晚易发4种急症
脑血管病
一到夜晚,血液的黏稠度就会增加,血流变得缓慢。如果老人本就血管狭窄,则很容易引发血栓。此外,由于夜晚迷走神经的兴奋,可能会导致血压浮动较大,并因此引发脑出血等问题。老人若在夜间出现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肢体不能活动等症状,应想到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可能。
心绞痛、心梗、心衰等心脏疾病
心血管疾病易在夜晚发作的原因,与脑血管病类似,可能会因血液黏稠度过大导致栓塞,也可能会因劳累、气候突变或晚上看电视心情紧张等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血压升高等血流变化,增加心脏负荷,引发心脏急症。
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夜晚睡觉时,体位的改变可能会加重咳嗽等症状;如果在睡眠中张口呼吸,更容易致使口舌干燥,加重病情。迷走神经的兴奋,会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这可能是导致哮喘发作的原因。
消化系统疾病
虽然现在还不能确认消化道出血易在晚间发作的原因,但从临床来看,类似病症发作的几率确实不低。周荣斌认为,可能是夜晚迷走神经兴奋时,胃酸分泌增加,再加上胃部清空,进而加剧了消化道的损伤。若本就有溃疡的老人在晚上出现心率加快、四肢冰冷、头晕目眩,甚至咳血、便血等表现,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
周荣斌说,要避免疾病发作,最重要的是做到4个“规律”,即睡眠规律、饮食规律、服药规律、生活习惯规律。比如,没有睡前喝一杯水习惯的老人,若没有医生建议,无需为了降低血液黏稠度而改变习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其他人有好处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就像心衰病人,如果睡前多喝水,反而有可能加重疾病。”
4老年人睡什么样的床有助睡眠
①硬度适中的床,可以保持脊柱维持正常生理弯曲,使肌肉不易产生疲劳。过硬的床,腰部和背部得不到均衡的承托,脊椎骨无法维持正常弧度,增加肌肉压力,使人腰酸背痛;过软的床,则造成脊柱周围韧带和关节负荷增加,肌肉被动紧张,时间长了就会引起腰背疼痛。
②床铺面积大,这样便于睡眠时自由翻身,有利于气血流通,筋骨舒展。合适的长度应为身高加 20 厘米左右。
③床的高度适宜,略高于就寝者的膝盖,即一般在 0.4~0.5 米,这种高度便于上床、下床。
总之,较为适合老年人的床,在人体仰卧时能保持腰椎的生理性前凸,侧卧位时不会使脊椎侧弯。所以说,半硬的平板床(木板加厚垫)是老年人的最佳选择,绷紧的棕床次之,而一般的软钢丝床最差。
?从事激烈的运动,不要看激烈的比赛和惊险刺激的书籍、电影、电视剧等,尽量避免大喜大怒,要使情绪平衡。
⑦忌蒙头而睡:这样会大量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对身体极为不利。
⑧忌仰面而睡:睡觉的姿势,以向右侧身卧为最好,这样全身骨骼、肌肉都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容易入睡,也容易消除疲劳。仰睡时咽喉腔肌肉组织随重力下沉,呼吸道狭窄,易打鼾。
⑨面对灯光而睡:人睡着时,眼睛虽然闭着,但仍能感觉光亮。对着光亮入睡,易使人心神不安,难以入睡,而且即使睡着也很容易惊醒。
5老人冬季养生要特别注意保护器官
血管:遇冷收缩易变脆
气候变化时,血压波动性增大, 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弹性本身就比年轻人差,所以出现脑出血等意外的概率更高。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冬季比夏季更难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最好在入冬时,做个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
心脏:温差大增加负荷
在寒冷冬季时,室内外温差大,加之气候干燥,人的生理机能反应较迟缓,时常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这样就加大了心脏的负荷;严重的时候,冠脉痉挛还会引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堵塞,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在外出时要保护好头部、手部、脚部。
肺:干燥空气最伤肺
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呼吸道疾病,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积极补充水分有助于养肺,补充水分的渠道既包括大量饮水,也包括从呼吸道“摄取”水分。具体做法是,将水热倒入杯中,用鼻子从杯口缓缓深吸水蒸气,每次可做1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
胃:冬季代谢会变慢
冬季人体的代谢变慢,如果此时过度进补,比如吃太多难以消化的补品,容易把胃累坏。冬季要多吃温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尽量做到少食多餐,睡前3小时内不吃东西。
鼻子:黏液减少易致病
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触冷空气,其黏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会导致有病菌的空气更易进入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大家不妨每天坚持按摩鼻翼,方法是用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微微发热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下左右。早晨起床前、晚间睡觉前各按摩1次,可增强鼻子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耳朵:皮薄最易生冻疮
人体的耳朵、鼻子、手、脚都处于神经末梢,血流量减少,因此到了冬天格外怕冷。但是,只有耳朵经常暴露在外,而耳朵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能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所以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耳朵容易长冻疮,其实就是怕冷的表现。因此,给耳朵防冻最好的方式,就是外出时戴上耳罩,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搓耳朵,让其快速回暖。
前列腺:受凉会有大麻烦
前列腺中有肾上腺素能受体,受凉时极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腺体收缩,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慢性充血;同时使尿道内压增加,容易出现尿频、尿急、会阴部及小腹疼痛不适等症状。因此,老人晨练后休息、坐公交车、地铁时,尽量不要做凉板凳,如果方便的话,可以随身带个棉垫,以防前列腺受凉。同时,注意小腹部以及后腰部的保暖,适当按摩腹部,也能提高前列腺的驱寒能力。每次按摩,以腹部感到微微发热为宜。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人运动七要诀》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