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湿热怎么治疗呢

更新时间:2023-06-02

脾胃湿热,中医证候名,亦称中焦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1脾胃湿热的病因

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有多种病因,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

1.感受外邪

由于脾胃的生理特性,湿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为湿土,为“受湿之区”,湿邪最易伤脾;胃为燥土,喜润恶燥易患燥病,燥为阳热之邪,燥甚则热,胃热脾湿结合即为湿热。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虚弱之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2.饮食不节

无节制的饮食是伤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见的病因。“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脾胃湿热证形成的病因,胃虽喜润恶燥,但脾胃湿热的形成与胃也有直接的关系。食物先由胃纳,临床常先见胃纳失常的症状如胃脘痞满、纳呆、恶心等。脾与胃共为中土,生理上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纳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湿热证与胃的关系密不可分,故称脾胃湿热证。

3.情志因素

“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张景岳曾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

上述病因在不同的个体会引起不同的脾胃病证,这是由个体的体质素质不同,脾胃功能性状不同,对病因作用反应的形式不同所决定的。

2脾胃湿热怎么治疗呢

何谓湿热体质

天气湿热的时间很长,因此湿热体质的人也特别多。湿热体质的人表现为脸色发黄、发暗且油腻。皮肤容易生疮,并且红肿痛痒,口干、口臭并且体味较大。湿热体质的人脾气比较容易烦躁,经常会有紧张、压抑、焦虑的情绪。长期遭受湿热侵袭,体湿的人就会出现倦怠、不想动弹、脸上出油多、头发容易脏、舌苔腻等症状。还有不少人早上起来后口臭,不想吃饭或者吃饭后觉得胃胀,大便稀、黏,排起来费劲等症状。除此之外,女性朋友如果出现脸上长“痘痘”、白带增多发黄等现象,也可能受湿热侵袭了。

养生原则

湿热体质的人要注意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减少熬夜的次数,保证睡眠质量。另外,有空练练气功、瑜伽、太极这些舒展筋骨和身体的运动,非常适合湿热体质的人。同时,注意尽量避免在潮湿、炎热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衣着尽量保持以宽松为好。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尤其是30~45岁的人,属生命中“土”的年龄段,体内湿气比较重,夏秋之交属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也对应五行中的“土”,内外相合,湿上加湿,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大便不顺畅。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现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状。

饮食调理,多吃芳香食物

湿热天气,湿热体质的人在饮食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调理呢?武月萍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小方法,不妨试试。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每天做饭时适当放一点有温中祛湿的作用。

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茯苓、白术、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

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清热利湿。

小孩或长期脾胃虚弱的人,如不想吃饭、浑身没劲或者饭后感觉胃满满的、腹胀、拉肚子等脾虚湿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药和炒鸡内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冲着喝,缓解症状。

多喝薏仁茶

薏仁茶: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早在神农尝百草时就发现了她,见她婀娜多娇的英姿,白圆如明珠的果实,微风吹拂中是那样姗姗可爱,神农氏就把她当成人了,因而动情地昵称她为"薏苡人"。

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米可以去湿,下火,去痘。煲完汤后,汤渣也可以吃。偏于温性的艾叶、佩兰,可以除湿,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5

少吃油腻、甜味品,预防湿热

湿热体质,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适度饮水,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应早睡早起,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能不用空调尽量不用,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早起出来活动到出汗为止,出汗可帮助排湿,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气。

体内湿热,如果只表现为轻微的症状时,通过以上调理就会有所好转,如果症状严重通过调理效果不好的,最好找中医辨证施治后再调理。

3脾胃湿热的表现

1.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2.口干口苦,渴不欲饮,或口甜黏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4脾胃湿热的危害有什么

一、消化不良、大小便不畅

脾胃湿热一般是因为外邪入侵导致的,所以在某一方面,它会影响到我们的消化功能,像这个时候,通常我们的大小便都会呈现不畅的状态,大便呈现流质状,或者是排泄不畅的状态。当然这个时候也是一种信号,代表着我们的脾胃现在是处于不适的状态,是需要及时的调理的。而且当我们身体的脾胃不适的时候,不光是导致消化不良,而且当患上感冒等疾病的时候也是不易康复的,所以建议这个时候不光要注意疾病的治疗,脾胃的调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身体易疲倦

脾胃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如果脾胃不适的话,身体吃下去的时候就不会及时的消化,该吸收的营养也不能及时的吸收。而且如果这段时间的饮食都是吃一些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的话,胃酸不能及时的把他消化,身体的营养不能及时的跟上,就会导致身体的能力等出现问题,身体出现易疲倦的状态。

所以在脾胃湿热的时候,建议在饮食上边尽量吃点清淡的食物,油腻、辛辣的食物尽量少吃一点,这样把脾胃调理好了,营养吸收正常了,身体也不会出现疲倦的状态了。

三、影响睡眠

食物一直在胃等器官上堆积的话,势必是会睡眠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如果睡眠不好的话,身体不能及时的排毒,那身体的毒素也会越积越多,这样对身体的伤害也是越来越大的。如果长时间的睡眠不好的话,微循环、消化等方面都会出现问题。如果因为脾胃不适导致的睡眠问题,建议先好好的调理脾胃,这样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建议在饮食和睡眠上注意调理一下,饮食上可以适当的吃一点调理脾胃的食物,睡眠上尽量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严重会导致肝硬化等疾病

脾胃湿热的症状其实在医院的诊疗当中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像消化科、肿瘤科、泌尿科都是可能会涉及到。像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都是可能产生的疾病。脂肪肝、胃炎、胆囊息肉也是常见的病症之一。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忽视脾胃湿热,要适当的调理才能很好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

小编在这里建议,当发现自己有脸色发黄、大便不畅等脾胃湿热的症状的时候,看看是不是脾胃湿热引起的,这样对症下药,进行适当的脾胃的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和睡眠上要格外的注意,才能很好的调理好身体。

5脾胃虚寒与脾胃湿热的区别

脾胃虚寒:一般是由于过食生冷,饮食失调,忧思伤脾等原因所致,一般表现为饮食减少,腹胀,腹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大便溏稀,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脾胃湿热: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粘腻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 两者区别大概就是以上这些,我认为主要是平时的饮食方面要多注意,注意脾胃虚寒的人不要吃一些的寒凉的食物;而脾胃有湿热的人不要吃辛辣的热性食物,注意调节一下平时的饮食习惯,应该可以慢慢调整过来的。如果是症状比较严重的就要去找中医辩证治疗了。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脾胃湿热怎么治疗呢》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