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生运动方法

更新时间:2023-05-23

人一旦上了年纪,身体的各种功能都会逐渐的下降,老人在这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加强自身的锻炼。同时,注意身体的保健,老人还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那么我们今天需要讲述的就是老人养生运动有哪些?下面请看具体介绍。

1老人养生先要防病

一要保持豁达宽容的心态。俗话说,气大伤身。老人与子女、晚辈、同事、邻居等要和睦相处,遇事不计较、不固执、不生气;能容人、善纳事、会忘却。宽厚是长者仁爱与修养的表现。

二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防止孤独。孤独是摧残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除了子女尽量抽时间陪伴老人外,老年人自己也要主动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发挥余热,或参加社区活动,经常与街坊老友聊天,让自己情绪放松,精神愉快。

三是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俗话说,能健身。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有益于人体新陈代谢,增加肺活量,改善血气循环。活动要量力而行,贵在坚持,定有裨益。

四是注意营养均衡。人是铁,饭是钢,没有均衡充足的营养,健康就无从谈起。老年人的食物应以新鲜清淡为主,辅以适量的肉蛋鱼类。烹饪过程尽量使食品细、软、烂,以适应老年人的咀嚼消化。吃饭尽量做到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

五是防止人身意外事故。不提倡老年人做运动强度太大的活动,室外活动时,要尽量远离车多人多危险之处。单人到离家较远处时,要留下联系方式并定时联系。在家里注意煤水电器及锐利工具的正确使用,防止意外伤害。

六是平时不可乱吃药。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自然离不开药物。但老年人吃药要格外慎重,遵医嘱服用,不能凭自己经验感觉或他人介绍就买药来吃。是药三分毒。老年人代谢能力差,药品的有害物质在体内积聚吸收,对老年人健康的损害有时比疾病本身还要大。

七是注意保护好双足。脚是人的神经末梢和血液循环末梢,最易出现神经反应迟钝和供血不足,老年人尤其易出现足部问题。据调查70%的老年人有脚病,而老年人一旦出现足部溃疡,治疗非常困难。平时要穿柔软舒适的鞋袜,坚持每天用温水洗脚,擦干后仔细检查有无创面,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八是克服不良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嗜酒,讲卫生,勤洗手。按时作息,规律生活。要定期到医院全面检查身体,及早发现疾病,掌握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也能准确的了解已有疾病的病情变化情况,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老人养生运动方法

健康养生小运动

1、屈膝平卧,双手把一侧膝盖轻压向胸部,使背部有拉伸感,但以不觉疼痛为度,保持30秒后放松,两侧交替做。

2、屈膝而卧,腹部用力收紧,抬起臀部,腰背离地,保持30秒后放下。

3、屈膝而卧,双手在脑后交叉抱头,头部用力向上抬起,到肩部离地,保持10秒后放松,像做仰卧起坐的样子。

老人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因此更要加强锻炼。以上3个简单动作,十分适合老年朋友,对锻炼腰背很有帮助。希望老年朋友在平时可以常做,在锻炼腰背的同时还能消除疲劳。

适合老人的六项运动

1、步行:是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经常步行锻炼,能调节各器官功能,增强腰腿肌力。

2、体操:方法很多,如广播操、保健操、医疗体操。

3、自我按摩:一般手法有推、擦、揉、捏、掐、点、拿、搓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代谢功能。

4、慢跑:一次不超过30分钟。

5、太极拳:适合年高体弱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

6、气功、理疗:锻炼要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及量要适当。如果运动时感到发热、微汗,运动后轻松、舒畅,说明运动适当。运动时出现头昏、胸闷、心悸,运动后食欲减退、睡眠不好、明显疲劳,说明运动量过大,需及时调整运动量。

老人运动建议

1、练习时,应保持均匀呼吸,采取从慢到深的呼吸方式,切忌呼吸不畅或憋气。

2、每个动作需要感觉到肌肉被拉伸,但不要抻拉过度;每个动作后都应放松伸展过的部位,等肌肉缓和再做伸展。

3、每周进行三四次的训练较为适宜。

4、柔韧性练习可在健身活动前或后进行,健身前做有助于热身,防止受伤;健身后做有助于放松肌肉,消除疲劳。

3老人静坐养生法

禅宗修习禅定的七支坐法最为常用,老少皆宜,效果显着,且方便易行。所谓七支坐法,是指肢体的七处要点都要放置到位之意,此种坐法又称跏趺坐,俗称盘足坐法。其法如下:首先,放好坐垫,双足结跏趺而坐,也就是双盘足。初学者如果不能双盘,单盘亦可。或将左足放在右腿之上,叫做如意坐;或将右足放在左腿之上,叫做金刚坐。其次,脊梁直竖,使脊椎每个骨节如算盘子般相叠竖直,但不可过分用力。然后,将左右两手放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前,两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于左手掌上,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便是禅修所说的“结手印”,此种手势名叫“三昧印”,也就是“定印”,使人较易进入静态。与此同时,左右两肩稍稍张开,使之平整适度,不可沉肩塌背;头要正,后脑稍微向后收,前颚内收,双目微张,似闭还开,视线随意确定在座前3~4米处,但需熟视无睹,也可双目微闭,收效亦佳。最后,舌尖轻舔上腭,犹如婴儿酣睡状,随之便可进入静坐状态。

每次结束静坐前,应摩擦两掌,使生热感,再以两掌轻轻搓脸若干次,用两手手指自前向后梳头若干次,然后双手叠放,掌心向里,手背朝外,置于脐下三寸处,3~5分钟后再徐徐睁眼,离座,活动手脚。

初学静坐养生者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静坐以天朗气清和月圆之际最好,暴风雷雨等天气恶劣时则不宜。②饭前饭后1小时之内不宜静坐,以免妨碍消化或分散心神。③静坐前应先行洗漱,着宽松衣服,摘下手表、眼镜、饰物等,以便于气血贯通。④静坐宜选洁净和空气流通之所,但不可让风直接吹到身上,防止外感风寒;静坐处宜安静,无器材,怕干扰,且光线不宜过暗,太暗则容易昏沉,光线亦不可太强,太强则易于紧张,心神散乱;室温过凉时,要将双膝和后脑包裹暖和,即使在热天静坐,也不宜使膝盖裸露。⑤初习静坐者大多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单盘时需加坐垫,坐垫厚薄依身体状况而定,总以舒适为原则,坐垫的软硬程度以适中为好。⑥初习静坐不必勉强自己坐得太久,每次10分钟、20分钟即可,以后再逐渐延长。

如何解决静坐中的问题,是每个练习者都应该学会应对的。

初习静坐者往往由于不习惯而导致精神紧张,肌肉僵硬,不能很快进入静态。你可以在口中默念“松”字时将音拖长,三遍即可。同时,在意念上也要暗示自己从头到脚全身放松,且面带微笑,不可冷峻或呆板。

对于心神过于散乱,短时间内难以入静的初学者,想要尽快进入相对静止状态,采用“外耳声法”无疑是颇佳的选择。此法是,静坐时聆听有规律的外界声音,比如溪涧流水声、山间瀑布声、风吹铃铛声、寺院梵唱声等等。当你将心念专一在声音上,能够轻松、自在、安闲地保持在这一状态时,渐渐会觉得声音变得悠长、悦耳、轻微。坚持若干次静坐后,你会在静坐的某天某一时刻,于不知不觉中突然入于寂静,一切声音都听不到了,甚至觉得自己的身体都不存在了,这正是儒家所说的“坐忘”,道家的“虚极静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入静。无论这一现象持续的时间或长或短,都应该算是静坐养生的好现象。随着静坐定力的加强,这一现象持续的时间也会逐渐延长,由几分钟、几十分钟,甚至到几个小时。

另一个方法是“鼻息法”,也叫“安般守意法”。其法是,静坐时,注意鼻呼吸出入的气,使意念与呼吸配合为一,即“心息相依”。此时注意数息、调息和听息,吸气进来细长慢,呼气之时快短急,在调整呼吸的同时,要耳听呼吸、脉搏和心跳,一路做下去,直至百息、千息方可。当此之时,出息、入息的长短、轻重、冷热、有无,心中清清楚楚,“悉皆知之”,随着呼吸渐渐由粗且重到细而匀,直至趋于若有若无,细若游丝,甚至感觉不到自己在呼吸,即转入道家所说的“胎息”,进入身心恬然凝静状态,也就是真正进入了定境。

在最初静坐的一段时间里,身体的不同部位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冷、热、酸、麻、胀、痒、痛等感觉,其中犹以腿部和背部的感觉最为明显。于是,一些人感到担心,以为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其实,这很正常,而且应该算是一种好现象。首先,腿部不习惯于盘足而坐,背部也不习惯竖直,酸麻的感觉就会很明显,随着静坐次数的增多和时间的推移,便会逐渐适应。同时,人体经络遍及全身,何处潜伏病机,该处经络便凝滞不畅,人在静坐时,气机发动,循经络而运行,遇到凝滞处便予以冲击,人即产生各种感觉,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直至气机畅达,这些感觉方可消失,这也正是自身疗治病痛的一个过程。只要习静者了解其中的道理,持之以恒,很快就可达到初步健身的效果。

初练静坐者在练习静坐过程中,常会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而针对这一现象,一般常用以下几种办法应对:或作适度运动;或系念鼻端,令心在一念之中无有分散之意;或观想脐中有一红色光点由下往上冲,到头顶散开;或以全身气力大呼一声“呸”;或捏住两鼻孔,强忍呼吸,最后由鼻孔喷出。以上方法,可由静坐者根据各自情况自主选用。

初习静坐,要防止所谓“气沉丹田”的误导。清末以来,由于内家太极拳的流行,各种武侠小说和相关影视剧的渲染,所谓“气沉丹田”的太极拳修习原则几乎家喻户晓。一些初学静坐的人一上座,便以讹传讹地想把呼吸之气引向丹田,希望能做到“气沉丹田”或“意守丹田”,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呼吸之气与人体气机本来就是两回事。同时,人体气机循于经络,自有其运行规律,殊难为意念所控制,而且人在静坐时,你越想守住什么,便越守不住,徒增烦恼,只能使精神更趋紧张,有悖于静坐的初衷,倒是老子的“无为无不为”,更契合静坐养生的真谛。

4老人养生五大原则要遵守

1、忌多

老年人应少吃多餐,忌暴饮暴食。饮食过多,会使胃肠发生急性扩张,引起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紊乱。

2、忌偏食

老年人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食物,注意补充些含铁、钙丰富的食物,因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缺钙易发生骨骼胶钙和骨质疏松。

3、忌硬

人到老年,牙齿松动,消化功能低下,食物宜切碎煮烂,蔬菜宜用嫩叶,忌进食过硬和油炸或过干食物。

4、忌寒

老人体多阴虚,不喜寒,饮食宜热,可暖胃养身,尤其在寒冷的冬天。

5、忌陈腐

老年人抵抗力低,消化腺分泌机能减退,胃肠蠕动弱,若食品不新鲜,易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及消化道其他不适。

5老人养生必吃的6款营养

一、蛋白质

老年人蛋白质合成能力降低,利用率也低,因此需要注意补充。调查显示,在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优质蛋白质摄入明显不足。一般来说,蛋白质主要分两类,鸡蛋、牛奶、鱼、虾、瘦肉等是动物蛋白质的来源,大豆、坚果、谷类等食物则是植物蛋白质的来源。值得推荐的是,鸡蛋中蛋白质利用价值较好,但因蛋黄含胆固醇较高,比较适合不需限制胆固醇摄入的老人。吃鸡蛋时最好做成蛋羹,每天1~2个为宜。而胆固醇水平高的老人,可以适当多吃鱼肉,还能补充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胆固醇。

二、铁

调查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平均贫血率是20.1%,而老年人群的贫血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和缺铁有一定关系。长期缺铁和贫血会导致老人虚弱无力、抗病能力下降、大脑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补铁的最佳食物是富含血红素铁的肉类和动物内脏,其中牛肉的铁含量较高。另外,一些黑色食物,比如黑木耳、黑米、黑芝麻等也是补铁的好食物。值得提醒的是,果蔬中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吸收,因此补铁是最好将肉类、谷类、果蔬同食。需要强调的是,贫血不代表一定缺铁,也可能由于慢性病或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导致,因此老人贫血要先查明病因。

三、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增加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如果长期缺乏可能导致软骨病或骨质疏松。近年来还发现,维生素D对预防多种癌症、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多发性硬化症、抑郁症等多方面的疾病都有帮助。一般来说,人体中维生素D来源有两个:一是通过晒太阳依靠自身皮肤合成;二是从牛奶、蛋黄、海鱼、蘑菇类等食物中获取,但含量比较少。由于老年人的皮肤功能下降,通过晒太阳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数量有限,需要格外注意膳食补充。老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

四、维生素B1

维生素B1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关系密切,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B1,会出现情绪沮丧,思维迟钝,严重缺乏时,还会发生末梢神经炎,比如脚气病,并增加突发心脏病的风险。另外,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调查发现,维生素B1缺乏还会增加老人患上抑郁症的风险。如果老人总是闷闷不乐,不愿参与新的活动或与人交谈,做事变得犹豫不决,就要考虑抑郁的可能,除了寻求心理辅导外,还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1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谷类、豆类、薯类,特别是没有经过精制的全谷物食品,也就是粗粮。老人吃粗粮要循序渐进,慢慢加量,给消化系统适应的时间,还要把粗粮尽可能做得软烂,减少膳食纤维对肠道的刺激。

五、钙

钙不仅影响骨骼健康,还对心血管、内分泌、神经、肌肉系统具有重要作用。老年人对钙的需求较高,但调查显示,我国老人每天每人的钙摄入量仅在500毫克左右,仅为推荐量的一半。长期缺钙的老人更容易出现关节疼痛、身高变矮、食欲减退、失眠多梦等问题。因此,老人应该定期监测骨密度,并注意补钙。食物中,牛奶、酸奶、奶酪是公认的补钙佳品,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选择酸奶。补充剂中,碳酸钙等无机钙性价比最高,氨基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有机酸类钙盐吸收利用率略高。

六、锌

细心的子女会发现,父母年老后做的菜越来越咸,这和老人味觉退化有关,而适当补锌可以提升味觉。日本大学医学部调查发现,60~65岁的味觉障碍者中,28%血液里锌含量不足,而通过补锌,70%的人症状得到改善。因此,味觉不好、食欲不振的老人可以到医院检测体内锌含量,如果确实缺锌要及时补充。严重缺锌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含锌药物。缺锌不太严重和健康的老人不妨多吃含锌的食物来对抗味觉障碍。食物中锌的供应主要来自贝类、虾蟹、肉类、鱼类,芝麻、松子的锌含量也很高,而精米白面和果蔬中的锌含量较低。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人养生运动方法》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