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肿瘤科 查看: 10
基底细胞癌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蚀性溃疡,很少见,占肛门直肠恶性肿瘤的0.2%,是一种起源于表皮及其附属器基底细胞的恶性上皮细胞瘤,极少发生转移,发病与日光照射有密切关系,故好发于头、面、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白色人种,少见于有色人种。基底细胞癌患者有哪些表现?基底细胞癌可以做哪些检查?一起来看下。
1基底细胞癌患者有哪些表现
基底细胞癌多发生于30岁后,70岁为高峰,好发于头面部,尤以鼻,眼睑及颊部最为常见,基本损害为针头至绿豆大,半球形,蜡样或半透明结节。
85%患者发生于头颈曝光部位,掌跖和黏膜罕见,皮损通常单发,但亦有发生数个甚至多数者,基底细胞癌早期表现为局部皮肤略呈隆起,淡黄色或粉红色小结节,仅有针头或绿豆大小,呈半透明结节,质硬,表皮菲薄,伴有毛细血管扩张,但无疼痛或压痛,病变位于表皮深层者,表面皮肤略凹陷,失去正常皮肤的光泽和纹理,经数月或数年后,表现出现鳞片状脱屑,以后反复结痂,脱屑,表现溃烂,渗血,当病灶继续增大时,中间形成浅表溃疡,其边缘参差不齐,似虫蚀样,基底细胞癌表面形成多种多样,根据肉眼所见形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结节溃疡性基底细胞癌(Nodulo-ulcerative basal cell carcinoma) 最常见,占基底细胞癌之50%~54%,损害为单个,好发于颜面,特别是颊部,鼻旁沟,前额等处。
(1)结节型(nodular type):损害为突出皮肤,自针头大小至绿豆大小,初起为小的蜡样结节,缓慢增大,非炎症性浅黄褐或淡灰白色,蜡样或半透明(如珍珠样)的结节,质硬,表面皮纹消失,表皮菲薄伴浅表毛细血管扩张,表皮一般不溃破(图1),稍受外伤即出血。
(2)溃疡型(ulcerative type) 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尤多见于面部,表现为局部轻微损伤皮肤崩溃后即长久不愈,或先有皮肤小结节,其后渐增大,生长缓慢,中央凹陷,表面糜烂或溃破,然后溃破不愈,溃疡底部呈颗粒状或肉芽状,菜花样或蕈样增长,覆以浆液性的分泌物;溃疡边缘继续扩大,可见多数浅灰色,呈蜡样或珍珠样外观的小结节,四周参差不齐,绕以珍珠状向内卷起的隆起边缘,称侵蚀性溃疡(rodent ulcer),这是此癌典型的临床形态,中央平陷,形如火山口,溃疡中央口可愈合,瘢痕形成,但边缘仍可继续扩大,有时中央时愈时破,并向周围或深部侵袭,形如鼠啮,故又称为“啮状溃疡”。偶见皮损呈侵袭性增大,向深部生长,破坏眼,鼻,甚至穿透颅骨,侵及硬脑膜,造成患者死亡。
2.色素性基底细胞癌(pigmented basal cell carcinoma) 是各型中出现色素沉着者,占基底细胞癌的6%,与结节溃疡型不同之处,仅在于皮损呈褐色或深黑色,有时易误诊为恶性黑素瘤,临床特征与结节型相似,仅伴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白灰至深黑色,但不均匀,边缘部分常较深,中央部分呈点状或网状分布。
3.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morphealike basa cell carcinoma)又称局限性硬皮病样(morphea-like)基底细胞癌,罕见,仅占基底细胞癌的2%,Caro统计2 116例皮肤癌中仅34例为此型,Botvinnick (1967)统计的3000例基癌中此型占0.6%,多发生于青年人,也见于儿童,常单发,好发于面部,额部,颧部,鼻部和眼眦等处, 特别是颊部, 颈或胸部也可发生,表现为扁平或轻度凹陷的黄白色蜡样到硬化性浸润斑块,呈不规则或葡行状,大小自数毫米至占据整个前额部,灰白至淡黄色,表面光滑,可透见毛细血管扩张,触之较硬,类似局限性硬皮病,缺乏卷起珍珠状边缘,亦无溃疡及结痂,边缘常不清,皮损发展缓慢。
4.表浅性基底细胞癌(superficial basal cell carcinoma)少见,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较早,头部极少,其发生占基底细胞癌的9%~11%,常发生于躯干部,特别是背部和胸部,也见于面部和四肢,皮损为1个或数个轻度浸润性红斑鳞屑性斑片,表面表皮菲薄,有稍微隆起的线状边界,中心部位常出现表浅性溃疡和痂皮,可呈湿疹或银屑病样改变,向周围缓慢增大,境界清楚,常绕以细线状珍珠状边缘,皮损表面可见小片表浅性溃疡的结痂,愈后遗留光滑萎缩性瘢痕。
5.纤维上皮瘤样基底细胞癌(fibroepithelioma type basal cell carcinoma) 表现为1个或数个高起的结节,略带蒂,触之中等硬度,表面光滑,轻度发红,临床上类似纤维瘤,好发于下背部,罕见溃疡形成,临床上类似纤维瘤。
6.扁平瘢痕型(epithelioma planum cic-artrisans) 相当罕见,常发生于面部,损害为浅表性结节状斑块,生长缓慢,此型的特点是,基底细胞癌向四周缓慢扩展时,其中心部位肿瘤细胞反而逐渐消失,形成瘢痕,就如森林失火向四周蔓延,而中心却自行熄灭一样,因此又被称为野火型,其扩展缘具有很强的侵蚀性。
7.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 又称基底细胞痣综合征(basal cell nevous syndrome),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外显率低,皮肤出现突起,发硬,光滑的结节性肿物,可为正常肤色或有轻度色素沉着,部分病例,肿物逐渐增大,最终形成溃疡,多数伴有上下颌骨囊肿,肋骨畸形和智力迟钝,儿童期,最晚在青春期出现数以百千计的皮肤小结节,在“痣样”期,结节数目和大小逐渐增加,不规则分布于面部和躯体,在成年期,很多基底细胞癌常破溃,晚年疾病有时进展为“肿瘤”期,此时有些基底细胞癌特别是颜面部损害变为侵袭性,破坏性和残缺,偶尔甚至由于先侵犯眼眶,以后侵犯脑而致死,也可转移至肺,半数成年患者,掌跖部出现很多直径1~3mm的小凹陷,常发生于11~20岁,为顿挫性基底细胞癌。
除皮损外,几乎所有患者均呈现多发性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其中如颌骨牙源性角囊肿,肋骨异常,脊柱侧凸,智力发育迟缓和大脑镰钙化,有数例报告,也见小脑成神经骨细胞瘤,上颌或颌纤维肉瘤,在颌骨囊肿中发生成釉细胞瘤。
8.囊性基底细胞癌(cystic basal cellcarcinoma) 较为罕见,为癌肿中心部位发生变性,形成单房性囊肿所致,通常呈蓝灰色。
9.线状单侧基底细胞痣(The linear basal cell Nevus) 极罕见,常出生时即有,皮疹广泛,呈单侧线状或带状发疹,皮损由密集基底细胞癌结节构成,其间散在存在粉刺和纹样萎缩区,损害不随年龄而增大。
10.Bazex综合征(The bazex syndrome) 1966年首先由Bazex等报告,本病呈显性遗传,其主要特征首先是毛囊性皮肤萎缩,在四肢出现毛囊口扩张样“凿冰痕”,其次为发生于儿童,青年或少年面部的多发性小的基底细胞癌,此外可有限局性无汗症和(或)全身性少汗症和先天性头部及其他部位毛发稀少。
2什么是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源于皮肤或附件尤其是毛囊的基底细胞,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附属器肿瘤由原始上皮胚芽细胞发育而来,本病为分化最高的恶性附属器肿瘤,多见于面色较淡的人及头面等曝光部位,说明长期日晒与本病的发病密切有关,其他如砷剂,大剂量X线照射,煤焦油衍生物,烧伤,瘢痕和慢性炎症(窦道,小腿溃疡,汗腺炎等)均为本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免疫减弱的患者,可能由于细胞中介免疫受损和增加对致瘤病毒的易感性,增加了发生基底细胞癌的危险性,患者的免疫系统影响着此肿瘤的发病机制和预后,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如致癌病毒,可被伴随着的免疫抑制所加强,器官移植的患者发生基底细胞癌比正常人高10倍以上,而在这些损害里发现疱疹病毒样DNA序列,某些组织学类型在免疫抑制患者中更多见如硬皮病样基底细胞癌,在免疫抑制患者中,要比结节溃疡型基底细胞癌常见,表浅型基底细胞癌则多见于糖尿病和(或)慢性肾功衰竭以及感染HIV的患者,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色素性干皮病,Rasmussen综合征,Rombo综合征,Bazax综合征和Darier病,使基底细胞癌的发病率增高。
本病的发生多与暴露部位的皮肤受外界因素刺激损害有关:
1.日光长期暴晒 本病好发于头皮,面部等暴露部位并多见于户外工作者,即是证明,因日光中的紫外线侵害人体,会导致细胞内DNA损伤和其修复能力的破坏而致皮肤癌,据国外统计,白色人种较有色人种易患皮肤癌,这与皮肤内的黑色素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损伤有关,地球上空臭氧层变薄,形成臭氧洞,导致过多紫外线照射,可造成皮肤癌患者的增加。
2.过量放射线照射 在慢性皮炎的基础上,受到过量的放射线照射,可诱使皮肤发生癌变,Anderson(1951)和Traenkle(1964)发现本病往往在慢性放射性皮炎的基础上发生,他们报道放射线工作者因长期少量X线接触而发生的放射性皮炎处产生基癌,Sarkany(1968)发现扁平苔藓和脊椎炎患者因照射X线而在背部皮肤上发生多发性基底细胞癌和恶变前纤维上皮瘤,潜伏期为11~28年,照射的剂量为154.8~2 289.8mC/kg(600~8875Rad)。
3.化学物质刺激 长期接触无机砷(如复方亚砷酸钾溶液)或饮用含砷较高的饮水或食物等易患基底细胞癌,1963年Shu等统计,台湾在含砷较高地区基底细胞癌的发生率约占11%,由砷引起的皮肤癌,好发于身体的非暴露部位和手掌,并通常是多发性的。
4.物理性因素 皮肤癌亦可在不稳定的萎缩性烧伤后瘢痕上出现,慢性溃疡或窦道,慢性肉芽肿,慢性骨髓炎,上皮瘤样增生,寻常狼疮,扁平苔藓,麻风等经久不愈,在10余年或数十年后亦可能发生癌变,偶见单纯性创伤如种痘处发病者。
5.其他因素 某些错构瘤如皮脂腺痣,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以及恶变前纤维上皮瘤易发生基底细胞癌,甚至皮肤纤维瘤上方的表皮亦可发生基底细胞癌。
3基底细胞癌可以做哪些检查
检查项目:一般摄片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
1.组织病理检查 可见癌细胞呈梭形,核大深染,无细胞间桥,呈浸润性生长。标本采集可有刮除、削除、针刺和切除方法等。
瘤细胞团位于真皮内与表皮相连。瘤细胞似表皮基底细胞,但细胞核大,卵形或长形,胞浆相对少,细胞境界不清,细胞间无细胞间桥,周边细胞呈栅状排列,境界清楚。瘤细胞的核大小、形态及染色均颇一致,无间变。瘤团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围绕瘤团排列成平行束,其中有许多幼稚成纤维细胞,并可见黏蛋白变性,由于黏蛋白在标本固定与脱水过程中发生收缩,因而瘤团周围出现裂隙,此虽为人工现象,但为本病的典型表现,而有助与其他肿瘤鉴别。
从组织学上基底细胞癌可分两类,即未分化类和分化类。分化性轻度向皮肤附属器即毛发、皮脂腺与大汗腺或小汗腺分化。但无明显界限,因很多未分化类也可在某些区域表现一些分化,而大多数分化类在某些区则缺乏分化。结合临床损害形态,结节溃疡性可示分化或未分化,而色素性、浅表性和纤维上皮瘤性,常示极低分化或未分化。结合临床和组织学分类,所谓结节溃疡性基底细胞癌和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线状单侧性基底细胞痣和Bazex综合征可示分化或不分化,而另外4种基底细胞癌,即色索性,硬皮病样性、表浅性和纤维上皮瘤性则常示极少分化或未分化。其组织学分类如下:
(1)实性基底细胞癌(solid basal cell carcinoma):又称原基性基底细胞癌。表现为嵌于真皮内的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瘤团,90%以上基底细胞癌可见瘤细胞团与表面表皮连接,偶见瘤团与外毛根鞘接触。瘤团周围层常示栅状排列,而其中细胞核则无一定方式。
(2)角化性基底细胞癌(keratotic basal cell carcinoma):亦称毛发型,除未分化细胞外,有角化不全细胞和角囊肿。角化不全细胞有长的胞核和轻度嗜酸性胞浆,与未分化细胞的深嗜碱性胞浆不同。角化不全细胞排列成束,同心性旋涡状或围绕角囊肿。这些细胞可能是初期毛发角化细胞,有些类似正常毛干角质生成细胞区的有核细胞,由充分角化细胞组成的角囊肿则代表倾向毛干的形成。正如毛干的角质化,角囊肿的形成无颗粒层细胞中间阶段。角化性基底细胞癌与毛发上皮瘤均有角囊肿,故有时二者难以区分,要借助临床资料确定。此外,也不能将角囊肿与鳞状细胞癌的角珠混淆。
(3)囊性基底细胞癌(cystic basal cell carcinoma):瘤小叶内有一或数个囊腔,大都由于瘤岛中央瘤细胞的渐进性坏死所致。在罕见病例中瘤岛中央细胞在崩解前表现为空泡状,提示向皮脂腺分化。
(4)腺样基底细胞癌(adenoid basal cell carcinoma):表现为管状腺样结构。细胞排列成相互交织索并呈放射状围绕结缔组织岛,使肿瘤呈花边状。
(5)色素性基底细胞癌(pigmented basal cell carcinoma):银染色,可见瘤细胞团中有散在的黑色素细胞。这些黑色素细胞的胞质及其树状突内有很多黑色素颗粒。瘤细胞常含极少量黑色素,但在瘤团周围结缔组织间质内却有很多噬黑素细胞。
(6)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morphealike carcinoma):此型中结缔组织的参与要比其他类型基底细胞癌多得多。无数个排列成长索状瘤细胞群,嵌于致密纤维性间质中。大多数细胞索狭窄,常只有一层细胞厚,类似乳腺癌转移的铠甲癌所见。
(7)表浅性基底细胞瘤(superficial basal cell carcinoma):此型基底细胞癌表现为瘤组织呈芽状而不规则增生的瘤组织附着在表皮下面。瘤组织周围的细胞常呈栅状,在大多数情况下瘤组织很少穿透到真皮内,其上被覆表皮常萎缩。成纤维细胞常相当多,围绕瘤细胞增生处排列。真皮上部有轻至中等量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浸润。
(8)纤维上皮瘤型基底细胞癌(epithelioma type basal cell carcinoma):此型瘤细胞排列呈细长并分支吻合的条索,嵌于纤维性间质中,大多数条索与表皮连接,沿上皮索周围到处可见呈栅状排列的深染细胞。肿瘤位置浅,下界鲜明。
2.免疫组织化学 基底细胞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染色阳性。alpha-2和β1intergrin染色亦呈阳性,但细胞间黏附分子1(1CAM-1),白细胞功能抗原la(LFA-la)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阴性。有时肿瘤细胞HLA-DR抗原阳性。大多数肿瘤细胞P53蛋白表达阳性。
X线摄片、CT和MRI等检查,对估计癌肿的范围和侵犯层次有帮助。
查看详情>>4基底细胞癌如何避免
1.因日光照射是诱发基底细胞癌的因素,所以平时尽量不在或者少在日光下长时间停留,如必须外出应注意防晒,做好保护措施。
2.化学物刺激也会诱发基底细胞癌,因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石油、沥青、焦油及砷等化学物质,能有效预防基底细胞癌。
3.其它慢性疾病也可引发基底细胞癌,积极治疗皮肤慢性病症,如溃疡、炎症、烧伤疤痕、日光性角化症、脂溢性角化症、皮肤白斑等也是切断诱因的方法之一,也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的态度。
查看详情>>5基底细胞癌患者饮食禁忌
(1)不要吃油炸食品以及烧烤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中的蛋白质经高温变性,会产生强致癌物质。
(2)不吃咸菜等腌制食品,例豆腐乳、罐头、咸萝卜等等,因为里面含有亚硝酸盐也是致癌的罪魁祸首。
(3)还要注意的是在磕瓜子、花生时,如果吃到苦的,应该吐掉,而且还要漱口。这是因为苦的瓜子、花生表示发生了霉变,里面会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可致癌。
(4)尤其注意要戒烟,因为香烟里的尼古丁也是致癌物。
(5)宜多吃具有抗眼部肿瘤作用的食物:马兰头、胡萝卜、石耳、桑树蕈、蒲公英、大叶菜 、牛蒡菜及根、羊脑。
(6)宜多吃具有明目消炎作用的食物,如菊花、荠菜、藕、马兰头、螺蛳、鲍鱼、海鳗、海 龟。
(7)宜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田螺、牡蛎、油菜、菠菜、韭菜、茼蒿菜、芹菜 、甜薯、芒果、枸杞。
(8)宜多吃富含维生素B 2的食物:动物肝脏、鸡蛋、鳝鱼、螃蟹、叶菜类蔬菜、黄豆、乳 类、豆瓣酱、黑木耳。
(9)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鲜枣、柚、柑橘、猕猴桃、苋菜、油菜、苦瓜、番石榴、 山楂、柠檬、豆类、马铃薯等新鲜蔬菜、水果。
(10)宜吃具有减轻放疗、化疗副作用的食物,如荠菜、芦笋、芦根、茅根、甘蔗、猕猴桃、 梅、绿豆芽、橄榄、丝瓜、薏米、鳗鱼、鲤鱼、青鱼、鲫鱼、田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