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分类: 外科 查看: 32
胆汁是由肝细胞分泌,继而不断进入肝内毛细胆管,集聚在胆囊,最后由胆总管排到肠道。正常成人每天由肝脏生成并分沁的胆汁大约有300~700毫升,其主要成分是胆汁酸盐、胆红素和胆固醇。那么胆汁起的什么作用呢?人体是怎样控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的。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的。
1胆汁的作用与成分
成年人每日分泌胆汁约800—1000ml,胆汁的生成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关,高蛋白食物可生成较多的胆汁。
胆汁是一种较浓的具有苦味的有色液汁。人的胆汁(由肝直接分泌的胆汁)呈金黄色或橘棕色;而胆囊胆汁(在胆囊中贮存过的胆汁)则因浓缩而颜色变深。肝胆汁呈弱碱性(pH为7.4),胆囊胆汁则因碳酸氢盐在胆囊中被吸收而呈弱酸性(Ph6.8)。
胆汁的成分很复杂,除水分和钠、钾、钙、碳酸氢盐等无机成分外,其有机成分有胆盐、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和粘蛋白等。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胆盐是肝细胞分泌的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形成的钠盐或钾盐,它是胆汁参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胆汁中的胆色素是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包括胆红素的氧化物——胆绿素。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决定了胆汁的颜色,肝能合成胆固醇,其中约一半转化成胆汁酸。其余的一半则随胆汁进入胆囊或排入小肠。
在正常情况下,胆汁中的胆盐(或胆汁酸)、胆固醇和卵磷脂的适当比例是维持胆固醇成溶解状态的必要条件。当胆固醇分泌过多,或胆盐、卵磷脂合成减少时,胆固醇就容易测沉积下来,这是形成胆石的一种原因。
2各种胆汁的药用作用是什么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这里的胆即胆汁。
猪胆
本品为猪科动物猪的胆汁。中医认为,猪胆性味苦寒,入肝、胆、肺、大肠经,有清热润燥,解毒止咳之功,适用于热病烦渴、便秘、黄疸、百日咳、哮喘、泄泻、痢疾、痈肿疔疮,目赤肿痛等。《别录》言其“疗伤寒热渴”。《本草图经》言其“主骨热劳极,伤寒及刻疾,小儿五疳,杀虫”。《随息居饮食谱》言其“补胆,清热,治热痢,通热秘。治厥颠疾”。药理分析表明:本品含胆汁酸类,胆色素,粘蛋白,脂类及无机物等,有镇咳、平喘、消炎、抗过敏和抑菌作用。
牛胆
本品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汁。中医认为,牛胆性味苦、寒,入肝、胆、肺经,有清肝明目,利胆通肠,解毒消肿之功,适用于风热目痛、黄疸、消渴、便秘、小儿惊风、痈肿、痔疮等。《本草经疏》云:“牛胆,其味苦,其气大寒,无毒……寒以治热,苦以泄结,故主心腹热及渴利口焦燥也。肝开窍于目,肝热则目睛不明,入肝泄热,故益目睛也。”《现代实用中医》言其“为健胃整肠,苦补泄剂。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大便之慢性秘结,肝胆性黄疸,胃部膨满”。药理分析表明,本品含胆酸钠盐,胆色素,粘蛋白体及少量脂肪,胆甾醇,卵磷脂,胆碱,尿素以及氯化钠,磷酸钙,磷酸铁等无机盐。
羊胆
本品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胆汁。中医认为,羊胆汁性味苦寒,入肝、胆、胃经,有清热、明目、解毒之功,适用于风热目赤、青盲、翳障、黄疸、便秘、肺痨吐血、热毒疮疡等症。《别录》言:“青羊胆,主青盲,明目。”《本草纲目》云:“肝开窍于目,胆汁减则为目暗。目者,肝之外候,胆之精华也,故诸胆皆治目病。”药理分析表明:羊胆汁含胆汁酸盐、胆色素、胆甾醇、碳酸氢钠等。
鸡胆
本品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胆汁。中医认为,鸡胆汁性味苦寒,入肝、肺经,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解毒明目之功,适用于咳嗽、目赤流泪、痔疮、小儿菌痢等。《别录》言其“主疗目不明”。《本草纲目》记载:“灯心沾点胎赤眼甚良,水化揉痔疮亦效。”《陆川本草》言其“解病毒,治目不明,白日咳”。
熊胆
哺乳纲熊科动物黑熊和棕熊的胆囊。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寒,无毒,入肺、肝、大肠、心经,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痉之功,适用于热黄、暑泻、小儿热盛惊风、痔疮、目赤云翳等。熊胆有健胃、镇静、镇痛、促进胆汁分泌等功效。所含成分去氧熊胆酸具有促使疲劳物质的分解与排泄,可以增加维生素B1和B2的吸收。(家庭中医
3胆汁酸与肠道功能的关系
1、胆汁酸是肠道的一个重要的化学屏障
当水产动物发生细菌性疾病时,会使用抗生素防治疾病,细菌被抗生素杀灭后会产生大量的内毒素。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内毒素池,内毒素可引起肠道粘膜水肿,肠绒毛顶部细胞坏死,肠通透性增加,从而破坏肠粘膜屏障功能,在肠粘膜屏障遭到破坏时,内毒素可通过肠粘膜屏障经门静脉计入肝脏,危害鱼体健康。
胆汁酸对内毒素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屏障:①肠道内的胆汁酸可通过与内毒素的结合而阻止其从肠道吸收入门静脉,②胆汁酸为去污剂,已证明两者在体外对内毒素脂多糖具有直接作用,而且胆汁酸可在试管内改变大肠杆菌内毒素,使其不再引起裂物凝聚,其机制可能为将内毒素分解成无毒性的亚单位或形成微聚物。因此胆汁酸可以减少内毒素对肠道、肝脏乃至整个鱼体的危害。
2、胆汁酸增强肠道消化酶活性
胆汁酸能提高脂肪颗粒的比表面积,有利于脂肪颗粒与酶结合,而且胆汁酸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可以被肠上皮细胞识别,反馈性调节胆汁的分泌,并且能与脂肪酸形成脂肪酸—胆汁酸复合物,改变脂肪酶的性质,提高脂肪酶活性(Baue,2005)。胆汁酸也可提高肠道内容物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这可能是由于添加的胆汁酸经肝肠循环吸收人肝后,促进了胆汁的分泌,从而增加了肠道消化酶的含量,胆汁中的HCO3—可以调节肠道内的酸碱度,提供各种消化酶作用的适宜pH值,使消化酶活性增强(赵晓芳,2007)。
3、胆汁酸抑制肠道细菌的过度增殖,维护肠道微生态环境
胆汁酸的缺失将会引发细菌在动物小肠内过度生长,从而与宿主竞争营养,导致宿主对营养的吸收障碍。由于胆汁酸的表面活性剂活性,脱氧胆酸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完整性受损,进而抑制菌的生长,甚至造成细菌细胞死亡。外源补充胆汁酸增加了胆汁分泌,使肠肝循环中胆汁池容量增加,肝脏胆汁酸分泌速度恢复至正常水平,使肠腔内结合胆汁酸的浓度提高,肠腔内结合胆汁酸对小肠内细菌的抑制作用增强,从而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降低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
4人体是怎样控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的
肝脏分泌的胆汁是连续的,但胆汁产生后并不能立即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是在饮食刺激下周期性的进入肠内以助消化的。平时,胆汁通过胆囊管进入胆囊,经过浓缩而在胆囊内储存,需要时经过胆囊奥狄氏括约肌和十二指肠协调运动,胆汁才能流入十二指肠,只有这种适应性的生理反应,才能满足人们1日餐的进食习惯。
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肝细胞不断地分泌胆汁。平时胆汁就贮存在胆囊内,当人体吃了食物后,胆汁才直接从肝脏和胆囊内大量排出至十二指肠,并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据研究,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能引起胆汁的大量分泌和排出,而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作用较小。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两种途径来控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
(1)神经作用 肝脏和胆道受到内脏神经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支配,刺激交感神经可抑制胆囊的收缩,并使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而刺激迷走神经可使肝细胞增加胆汁的分泌,并使胆囊收缩、括约肌松弛。进食之后,迷走神经产生兴奋,就能使胆汁大量流入十二指肠。
(2)体液的作用 上段小肠的粘膜,在胃酸、脂肪和蛋白质的作用下,能产生胆囊收缩素和促胰液素两种激素,这两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可以作用于肝脏和胆道。胆囊收缩素会引起胆囊的强烈收缩和括约肌的扩张。促胰激素则有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作用。在这两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下,胆汁就大量排至肠内。
此外,有些药物也可影响胆道的运动。如吗啡可使括约肌收缩,硫酸镁可使胆囊收缩和括约肌松弛,而阿托品、硝酸甘油等又能使胆囊和括约肌同时获得松弛。所以,这些药物常被用来处理胆道疾病。
5胆汁的主要的功能有哪些
(1)促进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胆盐能乳化脂肪,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滴变得更细,分散于水溶液中,这可增加脂肪酶的作用面积。此外胆盐有激活胰脂肪酶的作用,促进和加速脂肪的分解;
(2)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胆道梗阻时肠道里缺少胆汁,会导致人体内这类维生素缺乏,所以阻塞性黄疸的患者在手术前,应适当补充上述维生素。
(3)胆汁有促进胃肠道吸收铁和钙的作用,防止发生胆汁缺乏性贫血;
(4)胆汁是最有效的利胆剂,胆汁进入肠道后,胆盐被吸收,经血液带到肝脏,吸收的胆盐能刺激肝细胞制造新的胆盐,促进胆汁的分泌;
(5)胆汁有能抑制肠道内异常菌群的生长,保持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相互制约的稳定性,阻止对人体有害的异常细菌和过度生长对人体的危害;
(6)胆汁pH为7.4,是弱碱性的分泌物,有中和胃酸的作用, 避免胃酸对胃肠粘膜的过度刺激,防止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另外胆汁能激活胰蛋白元酶,转化成胰蛋白酶,促进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