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常识 > 中医

热熨敷贴治气郁

时间:2023-06-02 分类: 中医 查看: 44

热熨疗法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一种物理疗法。方法是将导热物质加热后,迅速用布包裹,然后在病人身上的特定部位来回移动或反复旋转按摩。其法操作简便适应症广,副作用小,对某些病有独特疗效,因此在民间应用十分广泛。人体若要健康无病,必须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阴阳平衡。那么热熨敷贴治气郁?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传统疗法热熨

1、水熨。此法最为简便,即用热水袋或玻璃瓶盛热水,外裹毛巾,以适宜的热度熨患处。适用于一般的胃病、腹痛、腰痛及疲劳不适等。

2、卵石熨。先准备两个椭圆而尽可能是柱形的鹅卵石,洗净,放于铁锅中加沙炒热。待卵石发烫后,取出裹上纱布,置之患处,上下滚动。此法不仅有热熨刺激,而且滚动中还有按摩的功效。对寒湿引起的腰腿痛,中寒食滞引起的胃病、腹痛,疗效颇佳。胃腹部治疗应注意由上向下滚动,匀和用力。两个卵石可轮番加热使用,以免冷却。

3、葱盐熨。葱白250克切碎,粗食盐1000克,置铁锅内急火爆炒,趁热用棉纸包上,外裹纱布,提放、滚动于患处。此法适于各种风寒痛症,以及气滞血瘀所致的疼痛。

4、醋椒熨。花椒200克,陈醋100克,先将花椒放铁锅内爆炒,然后放醋炒匀,装布袋内热熨患处。此法对妇女痛经、老人卧睡抽筋、腹中气块,都有一定的疗效。

5、姜熨。用鲜生姜250克,洗净捣烂,挤出姜汁,用碗装好;再把姜渣炒熟,用布裹,在患处来回熨。如果姜凉后,可在姜渣中加些姜汁,炒热再熨。此法最适于胸膈胀满、风湿性腰腿痛、软组织挫伤等。

值得注意的是,热熨的温度以能耐受为度,不能过高,以免烫伤皮肤。热症发烧、皮肤炎症或湿疹、皮肤过敏、紫癜等病不宜用热敷

2热熨敷贴治气郁

肝气病又称气郁病,大致相当于西医所称的神经官能症。多由精神情志变化产生。如妇女与邻舍口角后,遂胸肋胀痛,时或走窜不定,所窜之处似有“气瘤”,但摸之空然。倘窜到喉部又似有物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但饮食正常或稍减少,又称“梅核气”。平时常喜嗳气叹息,两眉紧蹙,虽屡服中药,。西药但效果不著,而疑心生癌,终日诚惶诚恐。凡此病症在确切诊断后,无需东奔西走,访医寻药,只需自我精神开导,消除顾虑,豁达胸怀,再加热熨敷贴,多可治愈。方药选择如下:

1.香附、五灵脂(生熟皆宜)各30克,黑丑、白丑生熟各15克,川芎、威灵仙、青皮、穿山甲、乌药各10克加醋炒热,熨擦胸脘两肋。每日1次,病愈停用。

2.木鳖子、白芥子、没药、木香、肉桂各3克,生地(熔干)15克,研末。取药适量,用飞面、热酒、醋,调为饼状如两分币大小,分贴中脘、天突和脐中。贴前可用生姜擦至皮肤微红,贴至有灼热隐痛感时揭去,若有水泡,当按前“发泡法”处理。2~3日后,再用上药分贴膻中、两乳房下。

3热熨治疗的常见疾病

牙痛

牙痛热熨方(经验方)独头蒜3枚,将蒜去皮,放火上煨热,趁热切开贴敷患牙,蒜凉即换。功能解毒止痛。主治风寒牙痛。

冻疮

解冻祛疮液(《偏方大全》)陈醋250ml,将醋煮热,用纱布蘸取醋液,乘热敷于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功能温经散寒。主治冻疮。

狐臭

山芋热熨方(经验方)山芋(去皮)、密陀僧粉适量,将山芋去皮烧热,蘸密陀僧趁热夹于腋下,每日1次,连用3~4天。功能燥湿辟秽。主治狐臭。

腹痛

腹痛热熨方(《中医内科急症证治》)食盐1000g,或麸皮250g,或姜渣500g,任选一种放锅内炒热,布包,遍熨腹部。一般先由上而下,由右至左,冷则易之。功能温经通络。主治寒性腹痛。

4几种常见的热熨疗法

水熨 即用热水袋或玻璃瓶盛热水,外裹毛巾,以适宜的热度熨患处。适用于一般的胃痛、腹痛、腰背痛及疲劳不适等。

姜熨 用鲜生姜250g,洗净捣烂,挤生姜汁,用碗装好;再把姜渣炒热,用布包裹,在患处来回熨。如果姜凉后,可在姜渣中加些姜汁,炒热再熨。此法最适于胸膈胀满、风湿性腰腿痛、软组织挫伤等。

卵石熨 先准备两个椭圆或柱形的鹅卵石,洗净,放入铁锅中加沙热炒。待卵石发烫后,取出裹上纱布,置于患处上下滚动,有按摩的功效。对寒湿引起的腰腿痛,中寒食滞引起的胃痛、腹痛疗效颇佳。胃腹滚动应注意在由上向下滚动时匀和用力。两个卵石可轮番加热使用,以免冷却。

葱盐熨 葱白250g切碎,粗食盐1000g,置铁锅内急火爆炒,趁热用棉纸包上,外裹纱布,提放或滚动于患处。本法适于各种风寒痛症,以及气滞血瘀所致的疼痛。

醋椒熨 花椒200g,陈醋100g,先将花椒放铁锅内爆炒,然后放醋炒匀,放布袋内热熨患处。此法对妇女痛经、老人卧睡抽筋、成人腹中气块,都有一定的疗效。

值得注意的是,热熨的温度以能耐受为度,不能过高,以免烫伤皮肤。热证发烧、皮肤炎症或湿疹、皮肤过敏、紫癜的病人不宜用热熨。

5热熨敷治痛经

1.月经前3天,用胡椒粉3克醋调为糊状,分为两份。取胶布两块,将胡椒粉糊置于胶布中,贴双侧涌泉穴并按摩10分钟。

2.月经前3天开始,每晚用双手重叠,掌心向下压于小腹正中,作逆时针旋转揉摩10分钟,同时从小腹至脐部推摩30~50次。

3.艾叶50克、胡椒10克、陈皮20克,共焙黄为末,加白酒少许,纱布裹,睡前放于脐下3寸处(关元穴),上压热水袋,具暖肾、温经、止痛之效。

4.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15克、元胡15克,4药共研细末,用黄酒适量热敷于脐部。宜用胶布固定,冷后可再熨敷,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本法治寒湿凝滞型痛经。

5.川芎、草乌、香附各0.5克研末,绢包塞入两侧鼻腔10~20分钟,10分钟后将药取出即可止痛,一般需1~3次。6.用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15克、元胡15克,共研极细末,加黄酒适量,炒热后纳入纱布袋中,在温度适宜时置脐部或小腹部,不停地熨敷。药冷却后,可再炒热熨敷,直至痛经消失为止。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胸腹部自我按摩保健法
下一组:产后出汗多如何进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