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3
在众多的中老年疾病当中,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而且糖尿病如果是可以控制好血糖任其发展的话,会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出现,比如说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截肢,甚至会有生命的威胁。因此,面对糖尿病,人们一定不要退缩,要了解一下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合理的进行治。糖尿病是否与治疗HIV的药物有关?下面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1导致患上糖尿病的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具有明显的种族和地域相关性。亚洲、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和黑人与欧洲白人妇女的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分别为后者的8倍、11倍、6倍和6倍。种族因素除由遗传因素造成外,还跟饮食、文化等有关。
膳食失当。比如孕妇无节制地进食,尤其是大量进食糖分高的果品,会对胰岛素分泌带来很大压力,造成代谢紊乱,而一旦胰岛素分泌失常,体内血糖得不到相应调节,糖尿病也就来了。
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年龄因素除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外,还有别的影响,如年龄越大,孕妇诊断糖尿病的孕周越小。
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也不例外。衡量肥胖的指标常用体质指数(BMI)。BMI≥20.9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差不多是BMI≤19.1者的2倍。
不良产科史和糖尿病家族史。产科因素中与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死产史、巨大儿、高产次,重要的先天畸形,具有这些病史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孕妇的两倍、8.5倍、5.8倍、22.5倍和23.2倍。另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将会升高到2.89倍。
医生发现,孕期勤于活动的孕妇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小,比那些很少活动的女性要低一些。美国同行的资料亦显示,快步走但不进行剧烈运动的女性,与糖尿病结缘的可能性,比那些缓慢散步的女性低三分之一。
2糖尿病是否与治疗HIV的药物有关
1、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超过9600万,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严重者会造成尿毒症。糖尿病人应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2、治疗上常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由于氧化应激不仅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也构成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因此,糖尿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增加抗氧化治疗不仅可阻抑糖尿病病的持续进展,对减少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发生也是十分必要的。
3、生活方式的改变,从静态的生活方式改变为动静结合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饮食摄入的总热量既要充分考虑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又要保证机体正常的需要,使体重恢复到接近标准体重。肥胖者摄入总热量要减少,消瘦者要增多。饮食的结构为,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较低的脂肪,中等的蛋白质。所谓优质蛋白,指的是动物蛋白,如蛋类、乳制品、鱼肉、牛猪羊肉、禽类等。我国采用植物蛋白较多,花费相对减少。糖尿病患者可伴有高血压。宜低盐饮食。应戒烟,避免酗酒。
3生活中预防糖尿病的方法有哪些
1、我们可以经常参与运动: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可以很好地预防1型糖尿病,每天进行运动30分钟左右,运动内容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这是绝对有效果的方式。不仅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还能提高您的身体免疫力,顺便可以塑形瘦身,一举三得!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2、控制血压: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3、控制体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4、控制盐量:多尿是1型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肥胖,多吃盐会使血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故必须限盐。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
5、饮食疗法: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1型糖尿病的青睐对象。为了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控制,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6、定期血糖检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4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1.多尿
典型症状:尿量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多尿可不明显。
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
典型症状:经常感到口渴而多饮,多饮会进一步加重多尿。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典型症状:食欲亢进,经常感到饥饿而多食。
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
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
典型症状:体重持续下降,肌体明显消瘦。可通过对糖尿病的合理治疗,控制体重下降,甚至有所回升。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
典型症状: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视力下降
典型症状: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若血糖得到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7.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众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皮肤感染、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性神经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所致脊髓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伴发的葡萄膜炎、糖尿病并结核病等。
5糖尿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糖尿病初诊应做哪些检查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可以导致心、脑、肾、眼、神经等多脏器损害。因此,疑似糖尿病的患者到医院就诊时,除了要明确诊断以外,还应进一步明确是否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等代谢紊乱性疾病,以及有无糖尿病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等。
(一)血液检查
(1)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检查血糖的频率和时间,在患病初期,或调整治疗方案,或改变饮食、运动规律时,建议适当增加监测次数。
(2)肝肾功能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肥胖、血脂紊乱、脂肪肝及肝功能异常,故还应做肝功能和血脂化验。
(3)血脂检查
(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紊乱,这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各种心血管疾病。
(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反映抽血前8~12周的血糖情况,建议2~3个月检测一次。
(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
当一个人的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比正常人偏高,但还达不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时,就需要做OGTT试验,以明确其是处于糖调节受损(I-GR)阶段,还是真的患有糖尿病。
(6)胰岛功能测定
它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C肽释放试验(CPRT)。该试验是通过测定患者的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的胰岛素以及C肽的分泌水平和曲线特点,了解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并协助判断该患者所患糖尿病的类型。
(7)细胞自身抗体检查
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的检查。做该项检查主要用于明确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类型。1型糖尿病患者的这些抗体往往呈阳性,2型糖尿病患者则正好相反。其中,GA-DA在糖尿病患者的血中出现得早、持续的时间长,对诊断最有意义。
(二)其他特殊检查
(1)心脏及下肢血管检查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没有心脏病症状不等于心脏没有问题,及时做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十分必要。常规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并了解心肌供血情况。此外,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可以了解有无下肢动脉硬化或狭窄,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足。
(2)血压检查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病率比一般人高2~6倍,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理想目标是120/80mmHg左右。
(3)眼科检查
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失明,应定期和常规进行眼底检查。眼科检查可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这些病变可引起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模糊或者突然失明。
(4)肺部CT或X光胸片检查
糖尿病患者肺结核发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4倍,胸部X片可以明确是否同时合并肺结核或肺部感染。
(5)心脏、腹部B超检查
可了解糖尿病患者有无糖尿病性心肌病、胆囊炎、胆结石、肾脏病变、胰腺钙化或结石等。
(6)骨密度测定
有助于发现骨质疏松症。
(7)神经科检查
用10克单尼龙丝进行触觉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另外,做立、卧位血压测量,以判定有无“体位性低血压”;肌电图检查可了解有无身神经病变。
(8)头颅CT检查
患者一旦出现手脚不灵便,意识改变,口角歪斜,喝水呛咳等,应做头颅CT检查,以便明确有无脑出血或脑梗死。
二、检查前注意事项
1) 患者检查前一天晚饭后至第二天检查前不再进食药物,过夜空腹10-14小时,可以饮水。
2) 抽空腹血后口服含75克葡萄糖水300毫升或吃100克面粉的馒头,准确记录服糖或吃馒头后时间,分别于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准时抽血。
3) 检查过程中不能进食,勿服药物。
4) 试验前三日必须正常活动,正常饮食。
5) 疾病和创伤,如发热、急性心脑血管病等,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使血糖暂时升高,糖耐量减低。应待病愈后恢复正常活动时,再做此试验。
6) 药物影响,如皮质激、生长激素可升高血糖,而乙醇、他巴唑、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降低血糖。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是否与治疗HIV的药物有关》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