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02
中老年人很容易出现寒食重的问题,因为年龄大了之后,身体也会出现一些虚弱的情况,对于湿气很重的人来说一定要注意一下预防和调理,那么什么样的情况属于湿气重呢,如何来知道自己是否属于湿气重呢,对于湿气重这样的问题有不少的原因产生的,寒湿重怎么调理好呢?下面告诉大家。
1身体湿气重喝这几款祛湿茶
1、陈皮茯苓茶
做法:茯苓5克,陈皮2克。茯苓、陈皮洗净,放人保温杯中,在杯中冲入热水,等待5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利湿,化痰减肥,健脾燥湿,化痰祛脂。
2、枸杞薏米茶
做法: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红枣2-3颗,冰糖、水适量。将买来的薏米拣出杂质,用清水淘净并控干水分;将薏米放入平底锅中,锅中不可放油,开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关火;将红枣剖成两半或割开口子放入茶壶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如喜欢甜味可放几颗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冲入滚烫的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枸杞茶养肝明目又利水祛湿,宜在春季养生饮用。
3、二花蜜茶
做法:木棉花10克,槐花10克,蜂蜜适量。木棉花、槐花放入砂锅,加清水800ml,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分钟,去渣留汁,调入蜂蜜即成。
功效:具有清热祛湿,凉血止痢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有痔疮大便不畅或大便带血的人群饮用。
4、五花茶
做法:金银花、杭白菊、扁豆花、鸡蛋花、木棉花各15克、鲜土茯苓、苡米50克。将上述材料洗净后(鲜土茯苓宜斩成细块状),加入适量水,煎煮半小时即可饮用(根据口味可以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功效:选用的均为清热、解暑、利湿功效之花,使其功效不言而喻,再加入利湿、解毒、利关节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热、舒筋的苡米,使得本茶利湿效果更强。
2女人身体四大部位易受寒
颈:寒凉让颈椎病雪上加霜
现在得颈椎病的人不在少数,这是因为脖子本身就很娇贵,再加上低头族越来越多,颈部的弯曲角度越大,颈椎承重也就越大。
因此,一旦颈部受寒,便可能引发血管的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诱发颈椎病或让原有的颈椎病雪上加霜。
专家推荐:让脖子不受寒,最简单的就是带条围巾或者穿高领衫,保护好脖颈不露在外面,以免寒气入侵。
此外,还可以做做扩胸仰头抻筋骨的动作。即双手交叉,放在颈部后面,同时扩胸,头向后仰,手臂向前用力,使得脖颈与手臂形成“抵抗”之势,这样可以锻炼头颈部的肌肉。
腰:肾喜暖怕寒
中医认为,腰乃肾之府,肾是人体先天之本,喜暖怕寒,是人体重要的健康敏感区。老年人群中较高发的寒湿性腰痛,主因就是腰部受风寒侵袭所引起,在阴雨天会加重不适感。
而对女性而言,腰部受寒易引起气滞血瘀,影响卵巢等生殖系统的机能,因此更需要注重腰部保暖。
专家推荐:暖腰可以搓手按摩肾俞穴,来疏解受凉带来的不适。肾俞穴就是我们俗称的“腰眼”,是护肾的重要穴位,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做法是双手交叉,快速揉搓,直到把手掌搓热后,把手掌直接捂在肾俞穴上,用手掌上的热量来温暖腰肾,同时双手顺时针按揉。
腹:“热”养腹部远离妇科病
“女人十有九寒”,有妇科疾病或者子宫卵巢囊肿、痛经的女人,通常都是下腹部温度较低,中医里称之为宫寒。
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任冲督三脉起于腹腔内,腹腔、盆腔内的血液占人体血流的70%左右、弹性小,流到这里血液速度都减慢,女人腹温低,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血液流速会更加慢,毒素清理速度自然变慢,毒素淤积成为女人身体最大的伤害。
专家推荐:暖腹可用香薰或艾灸,香薰可将泰国姜黄、柠檬香茅等阳性植物熏蒸全身,这些芳香药草通过热气熏蒸不但温暖了腹部的经脉,温热丹田推动瘀滞血液;艾灸可在气海穴、神阙穴、关元穴、八髎穴用艾灸灸15分钟。宫寒严重的,在神阙穴上隔姜灸,可以加强效果。
此外,还可以服用老姜黑糖水,有助驱寒并温暖身体,升发肾阳温暖脾胃。很冷的时候腹部和后腰贴个暖宝宝,就等于随时给腹部做个热敷。
脚:扶助正气抵御寒邪
人体的脚踝部有200多个穴位,是人体的第二个“小心脏”。很多人一到冬天就脚凉畏寒、怕冷,中医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正气虚弱,外界的寒邪侵袭人体而致。
专家推荐:寒从足生,做好足部按摩也能有效加快血液循环。足部穴位对应不少器官,按压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可在泡脚之后,对足部进行点压式按摩。
此外,热水泡脚效果更佳,可以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的作用。水温适宜控制在40℃左右,浸泡5~20分钟左右即可,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但是对于有基础血管疾病的人,比如糖尿病患者、静脉曲张或血栓患者和足癣等皮肤病患者来说,泡脚还是有一定健康风险的,泡脚时间较长、温度过高,会由于局部血管扩张,造成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因此,不是人人都适合泡脚。
3寒湿重怎么调理好呢
湿气调理一
可以通过揉按承山穴、阴陵泉、三阴交穴位来达到祛湿气效果。
湿气调理二
红豆薏米煮成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注意:祛湿气这粥忌加大米,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这样就破坏了红豆薏米粥的功效了。
4寒湿困脾的中药方剂有哪些
1、苏砂平胃散
不分剂次,总以不呕为度。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各家论述:平胃散一方原为满闷呕泄设,盖以阴气不积胸中不得满闷,寒不侵胃不呕,湿不困脾不泄,故方中有苍术、厚朴、橘红、生姜之辛温,以消阴邪;甘草、大枣之甘平,以益脾胃,合为辛甘通阳之剂,使阳复则阴消,而满闷自除,呕泄自止。兹寒湿伏邪发喘于膜原,而为胸中不乐,头微眩,四末微麻,小便不通,下利清水,嗢嗢欲呕,较之满闷呕泄,虽异派而同源,故就原方加紫苏、砂仁。
2、苍术丸
小茴香(炒)各30克厚朴90克(姜汁炒)真茅山苍术240克(米泔浸一宿,切,炒)破故纸(酒浸一日,晒干,稍香)120克制法:上药研末,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祛寒化湿,健脾止泻。主寒湿困脾,泄泻久不愈者。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清汤送下70~80丸。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苍术丸:处方:制苍术2斤,神曲1斤。
5什么是寒湿困脾证
【概念】寒湿困脾证是指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又称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在六经辨证中,一般归属于太阴病证。多因饮食失节,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停滞中焦;或因冒雨涉水,久居潮湿,气候阴雨,寒湿内侵伤中;或因嗜食肥甘,湿浊内生,困阻中阳所致。本证以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脘腹痞闷或痛,腹痛便溏,口腻纳呆,甚则泛恶欲吐,口淡不渴,头身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身目发黄,其色晦暗不泽,或妇女白带量多,或舌体胖,苔白腻或白滑,脉缓弱或沉细。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寒湿重怎么调理好呢》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